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0 毫秒
1.
辛叶 《江南论坛》2004,(9):20-20
由江苏省历史学会和无锡吴学研究所联合编纂,吴学研究所所长高燮初担任主编。江苏省历史学会秘书长唐茂松任副主编的《吴地文化通史》(以下简称《通史》)正式于今年6月启动。用吴学研究所所长高燮初教授的话说,这项工作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探索,也开拓了民间与学界联手开发吴文化资源的一条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2.
吴文化的传承与文化无锡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在国内外学界和社会各有关方面的普遍重视和合力推动下,吴文化的研究广泛推进,吴文化的历史资源得到深入发掘,吴文化的精神不断得到彰显和弘扬,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推进吴地文明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无锡作为吴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深化对吴文化的研究,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好吴文化,对于建设文明无锡,打造文化名城,推进率先基本现代化建设尤为重要。一、吴文化在吴地数千年发展进程中不断提升发展吴文化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吴地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  相似文献   

3.
陈尧明 《江南论坛》2009,(12):62-62
江南文化是一个品牌。江南文化是一坛陈年的老酒,江南文化是一壶沁人的茶香;江南文化是文人骚客如迷如痴的地方,江南文化是当代江南突飞猛进的乐章。 江南文化也就是长三角文化,它以太湖、西湖流域为核心区。江南文化包括吴文化、越文化和海派文化.在历史上吴文化和越文化两者交融成为江南文化。  相似文献   

4.
庄若江 《江南论坛》2011,(12):59-60
由无锡市委宣传部、无锡市社科联组织编写的《吴文化纵论》近日出版,它是无锡历史上第一部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权威性的吴文化研究理论著作,是在连续六年举办吴文化国际研讨会基础上,对吴文化精髓进行进一步融会提炼的思想结晶,是无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新收获。  相似文献   

5.
吴文化,顾名思义是吴地区域文化。吴地是以太湖流城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人们一般称之为江南地区。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从吴文化地理区位看,无锡处于其中心位置。自泰伯奔吴奠基,开创吴文化,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吴文化与中华大地上的燕赵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湖湘文化等一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其自身的特色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梅村创建历史文化名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树立起创建历史文化名镇的紧迫感众所周知,梅村是吴文化的发祥地。早在三千多年之前,自泰伯奔吴以来,在梅村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燃起了吴文化的火种,一代代继承发展,一次次开拓创新,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演绎着一个个动人的史话,泰伯庙、泰伯墓以及民间流传的许多  相似文献   

7.
吴文化源远流长,至今仍是滋润吴地人民精神素质的活文化.此次由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与无锡市人民政府举办吴文化节,召开吴文化国际研讨会,对于挖掘无锡文化传统资源,展示吴地文化魅力,弘扬吴地文化精神,打造文化名城,推动中国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朱永新 《江南论坛》2002,(10):32-33
吴文化是吴地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的智慧结晶,是我们苏州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背景。对吴文化进行保护、整合、改造,不断赋予其与时俱进的现代价值,将成为新时期打造“文化苏州”的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9.
先秦时期,泰伯奔吴,建勾吴国,是开创江南文明的标志。泰伯的至德、开拓精神,它潜移默化,根深蒂固地融化在吴地百姓的人文脉络中。三千多年来,在吴文化母系孕育下,它深厚形成的农耕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一、规模、特色与功能 吴文化公园又名吴文化博览苑(简称吴园),位于苏南锡山市(无锡县)堰桥镇,是国内由农民集资办的第一座大型文化园林,是一项规模宏大的跨世纪文化工程(1984—2010)。它分四期进行,现已进入第三期工程,建成16个展览馆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其中有能接待中小学生的营地两幢,可供350人住宿,初具规模。现已被中共锡山市委、中共无锡市委、江苏省教委先后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最近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六部批准为全国100个教育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