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 货币主义的经济理论给通货膨胀下的定义是货币数量过多引起的物价的普遍上涨,据此,治理通胀的唯一政策选择就是提高利率紧缩信贷以达到控制货币数量和稳定物价的目标。与之相对,非货币因素的通胀,最基本的特征是物价上涨同货币数量没有必然的联系,或者物价上涨在前,货币数量增加在后。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价格放开后,提高利率、紧缩信贷、控制货币发行一直是治理通胀的基本政策手段,但是1993年,利率大幅度提高了,货币也紧缩了,物价却依然不断上升。为什么会这样?回答只能是过去几年的经济改革与发展已经改变了宏观经济调控的微观基础,产生了非货币通胀压力,使简单的货币紧缩对之无能为力。进入1994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和伴随的通货膨胀的基本体制因素仍未根本改变,市场容量的扩大化只不过使通胀更显性化了。而政府目前治理通胀的措施还只停留在信贷紧缩和投资压缩的老办法上。本文试图对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一些老问题和新现象作一剖析,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外部冲击与中国的通货膨胀   总被引:62,自引:3,他引:59  
本文在充分考察全球流动性的转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传导、人民币汇率升值的紧缩效应、国际利率的影响以及价格扭曲效应为外部冲击所放大等典型化事实基础上,应用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和VAR模型对外部冲击影响国内通胀进行了经验研究。计量结果表明:短期内,国际食品价格是导致国内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在中长期逐步上升;人民币升值抑通胀的效果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国际利率变化对国内物价有影响;全球流动性的转化因央行的有效对冲对物价的直接影响并不明显。综合而言,外部冲击只是导致通胀的因素之一,而GDP增长率仍是影响物价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防止经济增长过快,调整要素价格抑制投资需求膨胀,以及提高汇率机制弹性以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并使之成为应对外部冲击的第一道防线,将是治理中国通胀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过热,必须实行紧缩的宏观政策,而另一些名学者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的主要威胁是通货紧缩,扩张性的宏观政策仍然要实行下去。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汇率低估导致中国产业结构扭曲和内外部失衡是有关人民币汇率的政策争论中的一个常见观点。本文利用一个贸易品/非贸易品两部门模型讨论了技术进步条件下工资和汇率的互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近几年来,中国经济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扭曲的主要症结在于工资抑制,而非人民币汇率低估。在工资外生的情况下,贸易品部门相对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会造成通货紧缩、贸易顺差和货币升值压力;提高工资在降低贸易顺差、缓解货币升值压力的同时,不一定会引发通货膨胀,并且对实际产出影响甚微。因此解决中国经济失衡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重估汇率,而在于改善工资抑制的条件,比如破除行政垄断、保护劳工权益、提高劳工待遇、推进要素价格的市场化改革等等。  相似文献   

6.
货币升值的后果——基于中国经济特征事实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本文在一个贸易品/非贸易品两部门模型中,讨论了真实汇率外生条件下部门之间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对产业结构与贸易余额的影响。我们发现,在保持名义有效汇率固定与国内物价水平稳定的货币政策组合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贸易品部门相对非贸易品部门更快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所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增长,还会造成(1)工业/服务业产业结构扭曲;(2)贸易顺差扩大;(3)工资水平下降,并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4)工资下降与利润率上升,收入分配恶化。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民币汇率水平调整与非贸易品部门市场化改革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的依据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我国调整了实施两年多的宽松货币政策,宣布2011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使货币政策从宽松转向稳健的最直接原因是目前我国物价上涨加快,资产泡沫化加剧,通胀预期上升。但是,紧缩货币政策工具的力度除了考虑国内物价因素以外,还应考虑到国际因素。当前,外围主要经济体增长率下滑、失业率高企,因而当前甚至今后一段时间内,央行在使用紧缩货币政策工具收紧流动性、防止资产泡沫风险时,应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以防经济硬着陆风险。  相似文献   

8.
李新愿 《时代经贸》2011,(2):104-105
随着物价上涨,通胀引发了政府、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讲述了本轮通胀产生的原因,其次论述了对居民、企业、国家经济的影响,最后为抑制通胀、实现经济健康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宏观调控方式面临挑战和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主要矛盾,目前存在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目前在高增长下出现了进一步扩张迹象,主要表现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有所提高和货币供应量明显放大,应该采取适当的货币紧缩政策。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现在存在较大的产能过剩,而如何通过扩大需求,保  相似文献   

10.
面临通胀压力,中国采取了一系列财政紧缩措施。尽管在此体制下,短期内经济不会有严重危机,但若不认真考虑长期利益,也只是治标不治本、饮鸩止渴最新一期《经济学人》社论题为"中国经济:硬着陆之忧",对中国经济的研判颇具警示意义,特与读者朋友们在此分享。文章指出,面临通胀压力,中国采取了一系列财政紧缩措施。尽管在此体制下,短期内经济不会有严重危机,但若不认真考虑长期利益,也只是治标不治本、饮鸩止渴罢了。  相似文献   

11.
谢梅 《技术经济》2004,23(9):52-53
从去年开始,钢材,有色金属、煤油电价明显上涨了,服务项目价格也悄悄地涨了,如今连农副产品价格也跟着涨了……伴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主要物价指数正“蠢蠢欲动”。如何看待当前的价格上扬,是刚刚走出通胀紧缩的低度物价上涨,还是宏观政策应该打压的通胀,现在还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12.
<正>驱动因素、关键假设及主要预测2003-2007年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和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对全球资源需求的增长大大超过供给,是2007年世界范围的物价上涨的根源,对中国而言,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的通胀压力都很大。当前导致各种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的原因是需求拉动,这种需求拉动,不仅来自国内,也来自国外,特别是加工贸易出口对生产  相似文献   

13.
流动性过剩下中国通胀的成因和传递介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这次通货膨胀是在全球流动性过剩下内外通胀因素不断叠加,从而激活了国内潜在的物价上涨压力,并在偶发现象的诱导下迅速形成。它是通过国际贸易、吸引外资和虚拟经济转换等介质传递到中国,再加上我国内部存在过度投资、过多基础货币被动投放,以及全民炒股形成的虚拟财富效应等原因,促进了物价连续上涨。解决我国通胀的具体措施是:完善经济结构改变增长方式、稳定利率阻止热钱流入、适度从紧货币政策下协调货币的发放、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内外经济平衡。  相似文献   

14.
2011年一季度,福建经济延续了2010年四季度以来的上升势头,开局良好,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均保持较快增长,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物价上涨加快、出口增长放缓等问题仍较突出。随着"防通胀"日益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未来政策环境趋于紧缩,预计福建省全年经济运行将"先升后降":上半年延续前期上升势头,增长速度持续走高,通胀压力不断加大;随着宏观调控紧缩政策陆续出台,并发挥效力,经济将在年中达到景气顶点;下半年总需求回落,增长放缓,通胀压力也同步减缓;全年GDP增长速度与去年持平或略低,总体仍保持高增长。  相似文献   

15.
林义相 《资本市场》2013,(10):10-11
以CPI衡量的物价上涨不是理论意义上的通胀,在食品价格大涨或者大跌的时候,用现行的CPI衡量通胀将导致对经济形势的误判和对制定经济政策产生误导。我国目前面临的物价上涨很可能没有想象中的通胀那么严重,其应对的主要办法可能是结构性的财政政策和区别性的货币政策,而不是笼统的宏观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16.
潜在增长率下降、结构调整要消除体制扭曲以及通胀压力的长期性,正在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约束性条件抑或挑战,保持经济适度、合理增长,是处理三者关系的关键所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这是连续两年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地治理通货膨胀,自1988年以来,我国再度实行了经济紧缩政策。然而,伴随着紧缩政策的实施,经济增长出现了回落,经济效益明显下降,进而使财政减收。面对这一严峻的经济形势,经济界对此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认为应重新修正经济紧缩政策,放松银根,以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二是认为应坚定不移地继续实行经济紧缩政策,既是付出昂贵的经济代价。不难看出这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是基于这样一个统一的前提:即经济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是或者主要是由于经济紧缩政策造成的。但是,我们认为,在我国目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判断紧缩政策实施的效果,至少必须首先对这样两方面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思考:其一,当前经济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是否是由于紧缩政策引起的;其二,紧缩政策实施后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考虑人口因素变化的B-S效应模型对是否提升通胀容忍度做全面和规范的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劳动力供给逐步趋紧,B-S效应中的非贸易品(低生产率但人工密集型产品)价格可能会出现加快上涨的现象,从而带动整体价格水平上升。考虑到此类价格上涨具有结构性和趋势性的特征,货币政策可能难以对此做出反应,且非贸易品价格上涨也是低生产率部门分享经济高增长收益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必要对此作出一定程度的容忍。不过就宏观政策而言,在适当提高通胀容忍度的同时,也要容忍相对低一些的经济增速,避免因持续实施刺激性宏观政策导致成本推动与需求拉动相互强化形成螺旋式的价格上涨。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   总被引:137,自引:0,他引:137  
本文分析了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条件下能源消费减缓的原因。与国内外一些学者观点不同的是 ,本文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是非常显著的。对外开放、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是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 2 0世纪 90年中期以后 ,除产业结构外 ,这些因素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作用有所增强 ,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产业结构变动的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的脉冲响应函数,对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是造成物价上涨和GDP指数变动的主要因素;通货膨胀率的加速上升和不确定性导致国家采取日益严格的反通胀措施,进而抑制经济增长。同时,实证分析也表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尽管是引起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从脉冲响应函数的结果来看,货币政策不能解释中国通货膨胀的全部,对此,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