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台湾农地改革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并非中国独有,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都出现过“三农”问题。本文借鉴台湾农地改革的一些经验,认为“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业生产方式的相对落后,而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土地产权制度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小规模经营。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促进农业的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2.
王万山 《生产力研究》2004,(11):29-30,83
通过回顾新中国五十五年“三农”问题发展历史分析“三农”问题的主要成因,在此基础上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求解其根本解决途径,即加快建立规范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历程,提出“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认为建立现代土地产权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论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市场失灵而不在于政府,但是“三农“问题如此积重难返却是因为政府没有对此进行兜底应对,从而构成政府职能在“三农”领域严重缺位的缘故。因此,要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就必须把政府作用的这种零度空间扩展到常规空间,进而再营造政府作用的立体空间。  相似文献   

5.
壮大县域经济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并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这一指导思想上的突破对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一、充分认识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意义长时期以来,我国一直重视解决“三农”问题。但是,“三农”问题之所以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过去对“三农”问题的认识以及寻找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存有偏狭,仅仅把眼光局限在“三农”本身,即就“三农”论“三农”。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要从…  相似文献   

6.
张存生 《发展研究》2007,(6):102-10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瓶颈在于“三农”问题。建国后我国的“三农”问题大致经历了城乡自由流动时期、城乡隔离时期和城乡互动时期。尽管各个时期“三农”问题的表现不尽相同,但其背后都存在深刻的理论和实践逻辑。正是这一问题的长期历史累积使其成为“重中之重”,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则拓展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认识边界,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因此,解决“三农”问题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统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直接原因在于农业部门缺乏资本积累与投资:深层根源是我国现行政策下农业不能使用自身积累的资金以及缺乏必要的农业公共品导致农业部门以外资金不愿投入。因此,在城市化同时政府应扩大对农业公共产品投资,调整现行的农业金融体系和财政支出体系,用发展的方法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8.
鉴于近年来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村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实际,“十一五”时期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在于解决“三农”问题,重中之重在于解决中西部地区的“三农”问题,重中之难在于解决农村社会发展的滞后问题。因此,应该按照“多予、少取、放活、协调”的原则,进一步加大重视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力度、完善支持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9.
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三农”问题目前是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很多学者从各个角度分析“三农”问题的成因及解决的思路。本文认为“三农”问题形成的深层原因在于城乡利益集团力量的悬殊,剖析了农民政治意识淡漠的历史原因瘃现实原因。指出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先解决农民的组织化问题,增强他们对资源的控制能力、社会行动能力和利益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0.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给农民以国民待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三农”问题,主要是农民问题;我国的农民问题,主要是收入问题。即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民收入增幅缓慢。当前制约我国“三农”问题有效解决的深层原因,就在于生产要素的流动不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市场取向改革目标还没有到位,市场体系发育还很不完善,计划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1.
七年 《新经济》2011,(9):70-71
可以说。有了ifttt。Qrobot将再也不会只是个玩具。因为ifttt一脚把Qrobot蹋进了未来。  相似文献   

12.
要成为“传承”的理由,“永恒”是唯一条件。如一墅一宅因纯美传承;珍宝美钻因罕有传承。“永恒”从来是我们在世间万物更迭中追求的永不落幕的篇章。2008年11月8日,一场难得的“稀世、永恒”赏鉴盛宴在合生帝景山庄揭开序幕。  相似文献   

13.
借"桥"上"路"     
一、新亚欧大陆桥是宝鸡经济起飞的"跑道" 宝鸡市位于陕、甘、川、宁四省区结合部,处于四个对称省会城市西安、兰州、成都、银川的中心位置,是国家:"一五"、"三线"时期在关中西部布局的老工业基地,是国家规划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和特大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除郑州、徐州外的第三个交通大十字.  相似文献   

14.
2010年7月17日,四十余位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海内外学者在北大博雅国际会议中心聚会,以“别求新声——汪晖的学术世界与当代中国思想之进路”为题,召开了一次学术座谈会。会议共设立了四个议题: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问题、二十年来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思想论争与超越左右、当代学术生产与现实关注。  相似文献   

15.
说"诚"道"信"     
  相似文献   

16.
"感物说"和"摹仿说"分别是中西关于文学艺术发生的理论学说,并且都各自对其后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者都反映了文学与自然、社会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不能忽视两者的确存在着更为根本的差异。"感物说"强调的是主客观的融合,而"摹仿说"则强调主客观的分离,这和中西方"天人合一"和"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有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在荀子“义分则和”的理念中,“和”、“义”直接继承了孔、孟思想,而“分”主要基于社会现实的考虑。与孔孟以“敬与让”言“礼”不同,荀子则主要以“分”言“礼”。荀子的“分”有四个层面意蕴:何为“分”、为何“分”、如何“分”、向何“分”;“和”则贯穿于其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荀子的“义分则和”思想具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学界对虚拟经济的各种界定,实践中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矛盾运行,其实在《资本论》中早有论述。经过长期的发展,虚拟资本已经演化为多种形态,构成了现代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的加速器。但虚拟经济发展过度,也会变成现代经济泡沫成分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9.
浙江经济发展迅猛,关键在于浙江人做任何事情都敢于"出发".缺少真山真水,他们敢在发展旅游业上"出发",搞起了宋城、横店影视城等人造景观,效益并不比别人逊色;缺少自然资源,敢于在专业市场建设上"出发",大做"无中生有"文章,硬是把全国的羊毛衫、木材等产业聚集浙江市场,依靠发达的市场体系,培育出地域特色明显、投资主体明确、专业化生产与分工协作相结合的块状经济;规模经济薄弱,敢于在提升经济规模上"出发",依托个私经济,实行产业集聚,形成了小企业、大群体,小商品、大市场,小摊户、大网络,小企业、大集群.一根小小的吸管、一条小小的领带、一个小小的纽扣,都做成了大产业.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八个方面具体探讨了"rather/和"fairly"的词义差别,以及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