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无公害茶叶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茶叶生产的品质,全面推广无公害茶叶优质栽培技术十分重要,该技术主要包括茶园规划建设、施肥技术使用、病虫害防治等核心环节,本文将对无公害茶叶优质栽培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立体茶园的建设有较快的发展。热带及南亚热带的“橡胶—茶叶”或“防护林—橡胶—茶叶”生产模式已初具规模,仅海南岛面积就达1400公顷,并将继续发展扩大。在华南、华东、云南与陕西等地见有“固氮树—茶叶”、“薪材林—茶叶”、“茶叶—绿肥”、“经济果木林—茶叶”及“禾本作物—茶叶”等群落结构,但均处于零星分散阶段,面积不大。本文对其中几种典型的立体茶园模式的生产力、稳定性、结构与功能、经济效益等分析如下。一、立体茶园模式及其生态经济效益 1、防护林—橡胶—茶叶该模式主要集中于海南岛的南海、东兴、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安溪县是我国著名的特种茶类——乌龙茶主产区,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故乡。建国以来,安溪的茶业生产经历了恢复、徘徊、发展、中兴等几个时期。1998年,全县茶园面积达23万亩,茶叶总产量1.3万吨,约占全国乌龙茶产量的1/4,福建乌龙茶的1/3,名列全国产茶大县。1995年3月,国家农业部、中国农学会等单位联合授予安溪县“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 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4.
王建华 《经济地理》2011,(7):1190-1195
农作物的成本效率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以大豆为例,利用DEA的成本效率模型对2004—2008年大豆的成本效率进行测度,并从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变异系数比较了大豆主产区的不同成本效率特征,并分析了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对成本效率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的成本效率并不高,配置效率是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应调整资源配置以提高成本效率。另外,大豆主产区之间的成本效率相差较大,应调整大豆生产区域以发挥地区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5.
运用空间重心统计模型,对长江经济带茶区近30年茶叶生产空间演变格局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驱动力。研究表明:(1)1984—2014年间,长江经济带茶园面积、茶叶产量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但二者占全国份额呈逐渐减少趋势,茶园面积由1984年的占全国份额的77%下降到2014年的75%;茶叶产量由1984年占全国份额的82%下降到2014年的70%。(2)近30年来长江经济带茶叶生产地域空间格局变动大、地域分异明显。东部浙江、中部湖南等传统产茶大省对区域茶叶生产贡献逐渐减少,长江经济带茶叶生产业已形成东部浙江省,中部湖北省与西部云南、贵州、四川等5省为主导的地域分工格局。(3)30年来长江经济带茶区茶叶生产重心西移明显,并呈继续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趋势。(4)长江经济带西部宜茶的自然禀赋为茶产业西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技术及茶园标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对茶叶产量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此外,国家茶产业扶持政策也为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化进程提供了有力保障,西部地区相对较低的人力与土地成本客观上也推动了茶产业的西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和社会经济迅速的发展,人口急副增长以及人类对资源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使茶园生态环境与茶叶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城乡工、矿企业的扩大而加大三废物质的排放和茶叶生产中化学技术运用的发展以及化学肥料与化学农药的大量、不合理地施用,又进一步恶化了茶园生态环境,造成茶园生态失衡,以致水、土、气资源遭受污染,茶园土壤质量下降,荼  相似文献   

7.
“有机茶”是一种绝对没有污染而高度洁净的茶叶。这种茶叶有的产销要求极高,国际有机食品运动联合会为它制定的标准有100多条,包括茶园的土壤、水质、空气,茶叶的采制、加工,以及茶叶成分中的微量元素含量等都提出了十分具体的无害化要求。生产许可证期限为一年,次年又需要重新审评。其标准包括绝对禁止施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确定“有机茶”园者,起码是3年没有使用过这些药肥;为保持茶园空气清新,甚至禁止员工在茶园抽烟等。 据了解,“有机茶”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比一般名茶要高出30-50%。我国虽然已有一些“有机茶”试点基地,但总的来…  相似文献   

8.
我国茶叶贸易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虎臣 《经济论坛》2004,(5):143-144
近年来,我国茶叶生产发展迅速,产品结构趋于合理,主要体现在:一是茶叶作为经济效益较好的作物之一普遍受到重视,茶园面积增加且质量得到提高;二是适应我国加入WTO及农业产业化的需求,茶叶种植结构得到调整,名、优、特茶持续发展;三是大力发展了绿色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我国茶叶面积约1715万亩,年产量约68万吨。近年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理论上梳理了粮食直补的传导机制,运用省级面板数据模型从整体上检验了粮食直补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并利用DEA方法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2004~2008年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直补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主产区粮食直补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无效率;粮食直补的Malmquist生产率年均增长3.6%,这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及规模效率的提高而不是纯技术效率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正> 马里法拉果茶厂是1972年由中国政府援助建成并投入生产的,包括100公顷种植面积的茶园,年产100吨茶叶的初精制联合加工厂。1976年正式移交给马方管理,直属农业部。茶厂的建成,对增加市场供应,减少茶叶进口,节省外汇,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移交后,由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原因,茶厂生产不景气,茶叶单产水平低、质量差、库存多,造成资金周转困难,经济效益差,企业濒临倒闭。1987年7月应马  相似文献   

11.
基于DEA的新疆玉米生产效率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经济条件和生产投入的不同,新疆各地州玉米的生产效率存在着一定差异。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新疆2006年9个玉米主产区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了测算,并按相对生产效率的大小将9个地州进行了分类。结果显示只有喀什地区和伊犁州DEA是有效的,各玉米产区生产效率的差异主要是投入方面的差异。通过本文,为构建粮食后备产区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并为各地州提出了生产效率的改进方案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欧美日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不断地提升茶叶检测标准并在茶叶贸易中提出新的要求,2008年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经贸关系面临严峻考验,中国作为茶业出口大国,特别是四川作为中国荼叶的主产区之一,茶叶出口贸易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将就新形势下四川茶叶贸易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并提供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超越对数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1996-2007年我国茶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研究期间我国茶产业TFP平均增长0.70%,平均技术进步率为1.42%,平均技术效率为72.05%,但都呈逐步下降趋势; TFP增长的主要来自技术进步,但技术效率的变化和规模报酬率出现一定的退步,阻碍TFP的增长;各省份TFP增长有差异,其中四川省的TFP增长速度最快,而湖南省和陕西省的TFP成负增长;我国茶叶的劳动产出弹性逐年增大,而资本产出弹性逐渐变小,且我国茶叶生产一直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  相似文献   

14.
生产技术效率是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创汇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从技术效率的角度出发,以福建、江苏、湖北、河南、山东、吉林6省的农户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前沿分析对我国出口型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影响农产品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出口型农产品的生产普遍存在技术效率损失,生产资料投入过量,劳动力投入稍显不足;此外,农户是否接受过技术指导、户主是否担任过村干部、农户是否与企业签订购销协议对出口型农产品的技术效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要从加强农户培训、增强农企合作、调整生产投入结构等方面着手,提高出口型农产品的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玉米生产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选取2004-2008年数据资料分析了我国玉米主产区玉米生产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吉林玉米生产综合比较优势显著,但生产效率优势不明显.通过对主产区玉米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的研究发现:主产区玉米生产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成本,吉林玉米生产经济效益在四个样本中最低且低于全国平均收益水平.本文最后提出增强比较优势、提高经济效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茶叶产业是湖南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然而近几年来,茶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面临生产、成本和绿色贸易壁垒等多重不利影响。通过阐述湖南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其存在的优质茶园规模不足、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融资难制约产业发展、高端品牌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茶类结构不够合理,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缺乏统一规范标准,茶叶出口难度大等问题,最后提出抓基地、抓人才、强品牌、强质量、重文化、重营销等一揽子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环境方向距离函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2011—2016年江西省54个贫困县域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的特征及其对减贫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区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均呈现上升趋势,但贫困人口和发生率加速下降,且在片区和非片区、国家贫困县和非国家贫困县、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之间形成明显的区域差异。(2)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的减贫效应显著正向,且非片区、非国家贫困县或农产品主产区的脱贫效应明显高于片区、国家贫困县或生态功能区。(3)农民人均收入在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的减贫效应中发挥直接和间接作用,以保障粮食安全的直接脱贫为主,通过提高农民收入的间接脱贫发挥重要作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背景下,提高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对破解当前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及巩固脱贫成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推动节水农业发展、提升农业用水效率是生态文明理念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技术进步是实现农业用水节约的重要因素。现有研究较少探讨技术进步下农业用水回弹效应及其对农业用水效率的影响,为更准确地分析技术进步对农业用水的影响,选取2009—2018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各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分解法进行测算与分析,进而研究技术进步引致的农业用水回弹效应。结果表明:(1)近年来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用水效率不断提高;(2)技术进步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关键因素;(3)农业用水存在回弹效应,提高用水效率所节约的水资源量被技术进步带来的农业用水增加量部分抵消,技术进步提升的农业用水效率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文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以及Tobit模型,根据我国31个省份1998—2017年的面板数据,对三大粮食功能区的粮食绿色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各粮食功能区的粮食绿色生产效率在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粮食主销区的绿色生产效率远远低于粮食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农作物受灾率、农业规模化水平、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比、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补贴政策、种植结构、工业化程度等外部影响因素对各粮食功能区存在不同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土地治理项目的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率进行研究,指出造成非有效的原因,并引入交叉有效排序方法对各地区的土地治理项目资金使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从总体上看,我国粮食主产区在土地治理项目上的财政支出效率是逐年提高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资金投入和使用方面还存在问题,资金的节约余地还很大;资金使用效率呈区域化分布。最后,提出提高土地治理项目财政资金支出效率的简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