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湖北成为自2005年以来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区之一,其承接的产业转移以沿海等地内资为主,生产性服务业承接外资滞后于制造业,出现严重结构性失衡.湖北应重视承接高技术、高资本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与湖北制造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原毅军  李军 《经济研究导刊》2011,(4):137-140,165
分析了承接高端制造业如何促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升级,并将这种影响分为直接带动影响与间接带动影响。并在这种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了解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资本及技术转移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升级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时间。进而提出积极承接高端制造业国际产业转移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3,(10)
产业转移是区域间产业分工合作必然趋势。随着上海"四个中心"建设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转型与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上海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线,为了给现代服务业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制造业创造新空间,也为了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成本、环境等的制肘,上海产业向内陆或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日益增强,在转移的目标、动力机制、区域范围、合作模式等各个方面都不断呈现新的特点。作为产业的承接地区,若能准确把握上海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新特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软硬件条件建设,做好产业的承接,将极大提高区域间产业分工协作的效率,也极大推动承接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成为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首要目标国.本文通过对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产业转移的优势以及制约因素分析,提出了中国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方石玉 《当代财经》2007,(6):81-82,86
我国加工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我国争得了"世界的加工厂"地位,同时也对我国的生态和环境带来较大程度的破坏.如果单纯依靠高能耗、高资源消耗加工工业,我国经济将难以持续发展.本文根据当前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实际国情,对追随制造业FDI的生产者服务业FDI进行了定性分析,认为随着国际生产者服务业向中国不断转移,会对中国的加工工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并对承接生产者服务业国际转移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滇 《时代经贸》2008,6(8):86-87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成为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首要目标国。本文通过对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产业转移的优势以及制约因素分析,提出了中国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产业转移与产业创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当前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怎样建设世界制造业基地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课题。对我国来说,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关键是我们能否在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实现产业创新,以产业创新推动世界制造业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8.
当代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新趋势与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对外转移的浪潮正在兴起。尽管制造业仍然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领域,但服务业向我国转移的趋势也日渐明显。因此,正确把握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新趋势,构筑有利于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产业平台,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发展中国家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时一般可以采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包两种方式。本文以中国和印度为例,分析了两个发展中大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主要采用的方式及特点。深入分析了只专注于一种方式和一个行业的发展,都很难突破经济发展瓶颈,产业升级困难。因此,各个国家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做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发展服务外包的同步发展,同时要调整产业结构,注重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均衡发展,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使制造业和服务业形成良性互动,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迈进,提升发展中国家在价值链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工业化的产业主体,是社会进步与富民强国之本,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产业转移对产业转出区与转入区的影响、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基本原则与战略思路、加快我国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举措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服务业FDI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凯 《经济问题》2008,(5):29-31
在经济服务化的背景下,服务业已逐步取代制造业,成为世界外国直接投资结构中的主流.创造吸引国际服务业FDI的有利环境,从而实现对服务业国际产业转移的顺利承接对于促进我国服务业的进一步增长、结构优化升级具有着重要作用.针对我国服务业FDI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启示.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在2009年12月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总体规划.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依赖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依赖于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会展业是其中一种重要的业态.“世界城市”是指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它对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从巴黎、伦敦、纽约和东京等世界城市的会展业发展可以看出,会展业发展能极大的拉动经济,促进文化传播与国际经济合作,并迅速提升其经济服务化水平.借鉴这些世界城市的发展经验,北京应着力打造世界级文化主题活动,积极申办世界级会展活动,提升会展业的国际化程度,加强会展硬件配套,并提升服务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刘晶 《经济研究导刊》2007,11(2):190-19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与迅速发展,中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已接近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同时,国际上新一轮的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方兴未艾.如何抓住这次机遇建立起强大的制造业体系,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我国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融入产业分工的步伐,加大培育产业创新的力度;将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战略结合起来,整体上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大都市区贸易隐含碳测算及其失衡度分析——以北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RIO模型,测算了1997—2007年北京国内外贸易中的隐含碳及其构成、行业分布和失衡度。结果表明:历年北京均是国内贸易隐含碳的净调入方;1997年、2002年北京是国际贸易隐含碳的净出口方,但2007年逆转为净进口方;北京一半以上的调出和出口隐含碳都是为满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中间投入而排放的,多半以上的调入和进口隐含碳是为满足本地最终需求而排放的;北京的国内外贸易隐含碳失衡现象严重,失衡度行业主要是原料、燃料及其加工型行业和轻型装备制造业。  相似文献   

15.
国际服务业转移条件下上海服务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宇开  曾赛星  王浣尘 《经济地理》2006,26(3):431-433,437
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也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上海在建设国际大都市的过程中,发展服务业尤为关键。文章首先对上海服务业的总量、速度和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最新的国际产业转移所呈现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转移的新趋势,指出上海只有有选择的引进现代服务业资本进入,提高集约化程度才是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6.
论产业结构低碳化及国际城市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碳经济既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又是一场新的国际经济政治游戏。文章借助国内数据证明了工业的碳排放强度大致是服务业的2.5~5倍,服务业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比重相应地每降低1个百分点,总体碳排放强度将平均下降0.8~1.6个百分点,这一过程可称之为产业结构低碳化。经过碳排放行业分布和就业结构的国际城市比较发现,我国在产业结构低碳化方面大大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这使中国在低碳经济这一国际新游戏中处于不利境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经济学家与政策制定者之间逐渐达成共识:有限的资源未能得到优化配置是阻碍发展中经济体生产率水平提升的重要原因。本文以1993-2011年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分行业数据为研究样本,从经验层面上系统分析了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资源错配对中国非农部门TFP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1)相对于中国制造业TFP的持续改善,服务业的TFP则长期徘徊在低位,二者之间的资源错配程度在进入21世纪后明显加重,造成非农部门TFP近40%的损失;(2)21世纪以来,制造业和服务业间的资源错配绝大部分来源于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错配;(3)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资本错配普遍高于劳动力错配。本文的引申含义是,现阶段的产业政策目标主要应定位于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服务型企业国际化经营区域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晖 《经济经纬》2008,(3):77-81
随着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国际投资的重点逐渐由制造业转向了服务业领域。此项研究将结合以往关于区域投资行为的研究成果及世界服务型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投资的区位选择状况,通过研究跨国公司中国服务业的投资区位因素,探讨服务型企业跨国经营时的共同关注点,并以此为借鉴,为我国服务企业国际区位选择提出指引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高素英  高颖  张烨   《技术经济》2017,36(8):109-117
基于"共享式增长"理念,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及APL模型优化了京津冀商贸物流产业关联机制,并据此构建了京津冀商贸物流产业新体系。研究发现:北京的商贸物流业与其服务业和技术产业的关联密切,天津的商贸物流业与其制造业和金融业的联动发展较好,河北的商贸物流业与其制造业、采掘业和农林牧渔业的关联效应显著;北京的商贸物流发展趋于饱和,河北商贸物流业的产业关联结构相比天津更加均衡,其产业波及效应提升也更加明显。提出建议:为实现京津冀的资源与发展成果共享,京津在满足本地商贸物流需求的同时,应将部分商贸物流企业转移至河北,同时给予相关技术、资金支持;河北应承担起京津冀的主要商贸物流建设,完善商贸物流产业关联机制,加快发展工业品、采选品和农产品等专项商贸物流,保障对京津生产生活原料的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