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是实现云南农业现代化和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的创建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为打造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强势产业品牌,需要构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食品安全管控体系、投融资体系、创新体系、人才培育体系四个品牌创建配称体系.  相似文献   

2.
云南是我国第一花卉大省,21世纪,随着人类认识的再次飞跃,回归自然,香味养生,花卉成为绿色环保和人类健康新时尚.发展食用花卉产业不仅可以增加广大花卉种植者收入,还能拉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以食用玫瑰为例,从云南高原特色食用玫瑰花卉产业的现状分析入手,采用SWOT方法分析云南高原特色食用玫瑰竞争力,从而提出云南高原特色食用玫瑰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麦类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类是云南的主要粮食、饲料、经济作物.近些年来,云南麦类产业在科研、生产、加工等方面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生产水平较低,科研投入不足,优质品种少,产业化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云南麦类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不断促进农民增收,促进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云南麦类产业的现状、问题以及发展潜力,提出了促进云南麦类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给我国带来了一场空前的经济革命,尤其是给我国农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也为云南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所以,应做好国际市场的调研预测,研究新的营销策略,挖掘现有经济实体的潜力,提高出口创汇能力,从而进一步推动云南外向型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外向型农业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新世纪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外向型农业、拓展国家经济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云南整体经济全面发展成为云南当前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5.
以高原特色农业为大背景,发展云南休闲农业,是云南省目前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近年来云南省休闲农业发展蓬勃,从云南省休闲农业的大背景和现状入手,剖析云南休闲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并借鉴其他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云南高原特色发展基础,提出相应的发展和改善对策,以期能促进云南休闲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是云南省在新时期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以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实施规划、新型农民的培育、创新理念及品牌理念这几个方面进行剖析,以促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茶产业集群与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产业作为福建省特色农产业,茶产业集群与产业链已具有一定的雏形。但不容忽视的是,农药含量高、茶产业物流结构缺陷、茶叶附加价值低等问题对福建省茶产业的发展形成阻碍。通过分析福建省茶产业集群与产业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拓宽茶产业链、推动实体店与电商合作、建立企业与加工户合作等有利于增强茶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是实现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式发展目标的必经之路,也是云南省实现生态环保、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支撑.本文基于全方位管理视角就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目前发展状况,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并依据相应政策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通过科技的技术力量,不断促进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健康、高质的发展,进而带动云南省经济水平的提高,顺应“十三五”规划的发展,以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实现扶贫的效果,并不断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靠近.  相似文献   

9.
从五个方面阐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根据云南水资源的实际情况和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从五个方面提出云南省水资源在高原特色农业上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0.
普洱市普洱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普洱市普洱茶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普洱市普洱茶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普洱市普洱茶产业持续发展问题的系列建议,以期提高普洱市普洱茶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茶产业是云南的传统优势产业,云南不仅具有最适合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条件,也拥有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但是相比江浙闽三省,云南的名优茶少、产值低,并且茶叶种植面临着过剩的危机.如何优化云茶的产业结构,深化产业链,提高云茶第三产业的产值,成为我们当今研究的问题.本文将精益服务的概念引入云茶第三产业,利用精益服务思想对云茶第三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并运用精益服务的操作实务给出相应的建议,增强云茶服务行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农业大国,茶产业是我国农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福建是茶叶生产大省,省内拥有闽东、闽北、闽南三个茶叶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直接关系着福建茶产业的进步发展,茶产业效益的提升对于福建乃至我国的农业经济都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当前全球网络化、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调整产业集群结构,促进产业集群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完善产业价值链,是我们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县域茶叶产业竞争力分析与优化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色是地区农业产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基础和潜力,但挖掘不够、引导不足和信息滞后等因素导致农业产业结构雷同、布局不合理、竞争过度和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突出。为研究如何更好优化县域产业结构,文章以福建茶产业为例,通过比较优势指数等方法,从县域竞争力测算、空间布局特征分析、茶产业县域选择、优势实力县与意愿选择县的比对和集聚效应分析等方面对福建省四大类别县域特色农业产业竞争力和空间结构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四大茶产业品种和区域分布广泛,但大部分县域竞争力不高,优势指数处于1以下,地区影响强品牌不多;同时,各茶产业县域空间布局重复,集聚程度化低,集聚效应弱。研究认为,农业属于弱势产业,在提升产业竞争力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财政扶持引导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为此从扶持前的计划和方向、扶持时的重点和主导、扶持后的效益和反馈等方面提出优化结构布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杨宗  李慧芹 《当代经济》2016,(31):41-43
经过多年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继东北大农业、江浙集约农业和京沪都市农业之后成为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四种模式之一.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理高原特色农业要实现新发展,就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从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培育市场主体、致力科技创新、拓展农业功能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5.
苏峰 《发展研究》2023,(1):20-27
福建省产茶历史悠久,茶产业已成为当地的民生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福建茶文化底蕴深厚,已成为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千百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福建茶叶创新创造出辉煌的科技发明与成果,推动和引领着茶产业的发展壮大。福建是“三茶”统筹理论的发源地,全面贯彻落实“三茶”统筹理论,推进福建特色茶产业提档升级,以新时期统筹“三茶”发展为指导,谋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茶产业是云南省的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该省茶产业的发展总体上良好。根据云南省特有的省情,省政府坚持农业抓产业、产业抓特色、特色抓茶叶、茶叶抓质效的模式,借助云南省大力发展茶产业的机会,以提高产业的规模效应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进一步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把茶产业做成农民致富的大茶业。但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云南省茶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宁洱县的调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产茶大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并饮用茶叶的国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然而,我国茶叶在价格,品种上在国际市场上的出口情况并不乐观.如何增强我国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茶产业经济效益是关系我国转变增长方式的问题.振兴中国茶产业,可采取品牌建设、技术研发、强化服务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发展特色经济,关键是建立有云南特色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导致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了解云南原有的劳动力结构对研究云南发展特色经济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劳动力结构一般认为主要由该地区的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决定.云南现有的劳动力结构是在原有的人口结构和以烟、酒、糖、茶、胶、矿业、旅游为主的优势产业结构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9.
加强云南产业自主创新,将对提升企业技术水平、提高产业综合实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从根本上解决云南省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着力点和关键.推进重点产业自主创新对加快创新型云南建设步伐,提升产业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总结了云南产业自主创新取得的主要成绩,重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国家和云南自主创新发展的环境和政策,提出了加快云南产业自主创新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抚仙湖保护与湖区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抚仙湖是云南高原湖泊中蓄水量最大的湖泊,是云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水量、提供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养殖水产品、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发展旅游的功能。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脆弱的生态系统,给沿湖人民带来了严峻的生态保护任务。只有加快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思想,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着力建设生态抚仙湖,才能促进抚仙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