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产学研合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霍妍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0):125-128
产学研合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产学研合作评价的基础,而评价方法的选择则对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从管理者作为评价主体的角度出发,通过把产学研合作划分为投入、过程、产出3个环节,提炼出各个环节的评价指标,最后构建了一套三层产学研合作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标准离差法提出了一种产学研合作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现状和意义进行分析,结合铜陵学院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的经验,提出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本思路与设想。  相似文献   

3.
基于过程管理的视角考量产学研合作绩效的评价问题,建立了测度产学研合作过程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鉴于指标数据之间存在着相关性,采用了基于模糊积分的评价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2007-2010年全国产学研合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总体合作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产学研合作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产学研合作模式正在形成,但是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综合合作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还有待提高。因此,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可以通过横向比较产学研合作主体之间投入产出要素结构和纵向比较自身产学研合作状况,制定出符合技术有效与规模有效的合作优化方案,提高合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合作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科研创新能力将会影响到培养学生的质量,发现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提升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在调查总结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状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校的具体情况,构建了能够反映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运用传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产学研合作下的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以安徽省某高校为对象进行案例研究并提出了产学研合作下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为有效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合作的成功离不开配套政策的支持,对产学研政策进行评价有利于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对产学研合作区域竞争力的主要推动力量进行分析,利用模糊多层次分析法,对政策措施进行客观评价。对产学研合作的推动力量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投入因素是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同时,根据每种推动力量,对相应政策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最后,结合专家经验判断,对目前中国政策的整体制定情况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意见。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要素和过程两个层次来分析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构建了包括合作创新环境、合作创新投入、合作创新产出、合作创新运行和合作创新效果5个一级指标组成的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积分评价方法对各指标进行测算,我国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情况属于基本良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产学研合作效率评价——基于分行业数据的DEA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上海市13个主要制造业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政府研发投入的力度较大,产学研合作的体制正在形成,但是尚有一些行业其研发投入的效率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推动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要注重竞争机制的引入,同时发挥市场导向与政府引导的作用,不断探索新的产学研合作方式,并结合行业特点动态调整政府介入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制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政策,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人才开发是产学研合作功能的拓展,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人才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日本官产学合作促进人才开发路径,总结其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流动、人才评价和人才激励机制,探讨其经验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简洁 《当代经济》2016,(25):119-121
本文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选取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评价指标,并且基于DEA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建立具体的评价模型,对现阶段我国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比较了各省直辖市间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差异.从而提升产学研合作各方的经济效益,推动区域经济加速.  相似文献   

11.
作为合作创新的重要形式,产学研合作创新为资源整合、产业优化与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基于国家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以我国电子元器件产业产学研合作发明专利为数据来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依赖性与嵌入性对产学研合作创新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依赖性的3个要素中,地理邻近性对产学研合作创新持续性不具有显著影响,知识相似性和身份相似性均对产学研合作创新持续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嵌入性的3个要素中,结构嵌入性对产学研合作创新持续性不具有显著影响,关系嵌入性和位置嵌入性均对产学研合作创新持续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当所有因素同时进入回归模型时,只有知识相似性和关系嵌入性对产学研合作创新持续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身份相似性和位置嵌入性的影响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产学研合作中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问题是产学研合作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问题,对合作的实际运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借鉴国内外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研究成果,并加入以往研究中被忽视的自我投资风险因素,通过对产学研合作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本投资的界定,将风险划分为产学研合作主体投资风险和虚拟研发团队自我投资风险,运用人力资本价值实现链研究产学研合作中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基于竞赛模型,针对具有一定市场风险的产学研合作主体共同参与新产品开发时各参与主体的研发投入问题建立博弈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深入分析了科研院所参与数量、分配收益方式以及新产品效用函数形式等对参与主体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除了产学研合作团队以跨功能形式组成且科研院所按研发投入费用比例分配收益以外,产学研合作团队的总研发投入量和科研院所的总研发投入量都随着科研院所数量的增加而减少;按研发投入比例分配收益有助于促进参与主体增加研发投入;跨功能形式下参与主体的研发投入高于混合功能形式下的研究投入。  相似文献   

14.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自2008年实施的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政策下形成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网络规模、网络密度和结点中心度等。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政策下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网络规模呈逐年增大趋势,而网络密度逐年递减;广东省内外高校处于整体网络的中心位置。最后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提出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一个深度结合,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在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学研模式,并对武汉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学研合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企业的视角,针对国家对产学研投入不均衡的现象,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产学研合作效果和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对企业收入的影响大于企业自身技术储备对企业收入的影响;企业销售额与产学研合作时间的关联度最大,与企业向科研单位的技术资金投入的关联度次之,而与企业自身专利申请数的关联度最小。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军事科技竞争的加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高技术武器装备研发制造能力成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关键。在区域产业集群及创新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丹阳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集群实证研究,提出了涵盖产学研合作、R&D投入、专利质量、知识溢出、军民融合产业效率、创新环境6个方面的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指标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分配权重,建立了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对江苏省各主要军民融合产业示范集群创新能力进行实证测评,针对各集群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创新能力提升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为探寻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影响因素,挖掘促进中国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发力点,运用元分析方法,对中国国内与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相关文献进行再分析,结果发现:①企业层面的企业规模、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企业研发人员投入与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组织间层面的知识协同性、知识转移能力、信息沟通渠道及合作紧密度,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与经费支持,区域层面的法律法规完善性与经济发展水平均能够显著提升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②区位因素、数据类型分别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与企业规模、政府经费资助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但鲜有研究揭示面向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产学研协同机理。基于复杂系统管理理论,构建关键核心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机理系统框架,揭示产学研非线性互动协同创新规律,并以芯片光刻技术为例,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实证解析该框架。研究发现:(1)资源整合—主体交互—系统涌现是基于复杂系统管理视角提升产学研协同网络成效、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有效途径;(2)主导者—桥梁—辅助者权力分配规则能够有效促进多元主体在交互过程中通过嵌入性社会关系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价值增值;(3)模块化—松散耦合的网络结构能够消除主体间交互障碍、最大化结构红利,是产学研协同复杂网络在系统结构层面涌现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规律。最后,通过芯片光刻技术专利合作网络实证解析关键核心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机理,提出强化面向关键核心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