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存在较多问题的根源在于住房保障制度的内在缺陷。只有重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才是治本之策,主要重构策略为:将常住人口中的全部住房困难群体平等充分纳入住房保障体系;现有保障性住房归并整合,与商品住房同房同价,通过货币补贴体现保障水平;住房保障与住房市场互通互联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经验、问题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趋向是城镇住房供应从原来单一的政府保障向市场供应与政府保障并重过渡。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已经初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住房保障政策的基本框架,在改革实践探索中积累了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住房保障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居住目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面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内容之一。未来20年内,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不仅包括人均住房面积继续稳步增长,更重要的是大幅度提高居住质量、环境和品质等。建立小康社会居住指标的评价标准和发展目标,特别是提出清晰、明确的量化和定性标准,可为我国未来制定城市化政策和确定房地产业发展方向提供重要决策依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突破现有指标局限,根据国际上通用评价标准,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了一套可以反映全面居住水平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其中,城镇居住目标指标体系包括住宅数量、住宅质量与品质、住宅配套设施、居住环境与服务以及居住消费支出等五个方面16项指标;农村居住目标指标体系包括住宅数量、住宅质量及配套设施三个方面5 项指标。关键指标预测结果如下: 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平方米; 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大于20平方米; 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0平方米; 城镇住宅成套率95%; 农村钢混、砖混住宅结构比重94%; 城市供水普及率95%,用气普及率85%,污水处理率75%; 农村家庭安全可饮用水比率90%,家庭洗澡设施配套率50%;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居住消费支出比率25%。  相似文献   

4.
1991年.国家统计局等12个部门对小康水平确定了16个基本监测指标和小康临界值,包括: 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500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 5.农村钢砖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住房是农村居民第一需求。虽然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始终高于城市,但是从住房的结构类型看,人均钢筋混凝土房屋占居住面积的比例较低,居住条件尚待提高。文章基于我国农村地区1990—2001年的居民住房数据,对农村居民住房的发展情况、地域差异规律进行了分析,为制定农村宏观经济发展战略以及预测我国农村在遭受各种自然灾害下的经济损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国外经验对中国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外相对成熟的住房保障制度研究,主要选取美国、新加坡和韩国的住房保障制度,分析其特点,寻找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通过分析中国目前住房保障中的住房公积金、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在住房保障中的作用,分析当前中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借鉴国外好的住房保障制度,在中国特色的国情下,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完善中国的住房保障制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当前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为研究对象,根据公平和效率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建立公平和效率的分析指标体系,并对城镇住房保障制度进行对应分析,以此结论为依据,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实施机制方面提出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的系统优化建议,以期更全面地解决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8.
落脚于我国现有住房保障对象缺失的实际,对住房保障对象的不公平性进行博弈论分析,提出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提高综合国力;把城市“夹心层”、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对象;构建农村弱势群体住房保障制度:尽快制定住房保障法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我国不断健全和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着力保障和改善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明显成效。本报告简要介绍了我国住房保障事业取得的新进展,分析了推进我国保障性安居工程面临的挑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健全保障房建设运营管理机制的建议:加快住房保障的立法进程;创新完善保障房的建设模式;规范保障房的后续运营管理;完善土地财税金融支持政策;加强住房保障工作的监督考核等。  相似文献   

10.
李唤儿 《经济师》2014,(1):185-187
山西省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自1997年建立以来,经过了初步建立、稳定推进、法制化建设三个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不断提高低保标准、扩大低保保障人数、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和中央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的特点。但是,与全国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水平相比较,山西省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着保障标准低、经费不足与筹资机制的平均主义、确定对象程序的不规范、少数低保家庭的政策依赖等问题,提出从拓宽资金来源、合理确定低保范围、标准和加强政府监督,程序规范化、积极促进再就业等方面完善山西省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住房及其环境是体现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住房成了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据江苏省响水县的调查,县城人均住房面积为14.3平方米,虽然超过了标准,但是拥有住房面积不均,人均超过12平方米的户占88.4%,其中,超过30平方米的户占12.4%,低于12平方米的户占11.6%。大多数居民虽然使用面积达到标准,但居住质量很低,成套率仅为20%。任务还相当繁重。一、抓住有利时机,调整建设方向目前,加快住宅建设的外部环境是历史上最好时期,主要表现在:一是全面推开的住房制度改革,使住宅由国家包下来分配的方式逐…  相似文献   

12.
住房是公民得以生存的要件,有房住是公民基本权益。文章在定义住房的基础上分析了住房的基本属性,认为建立和完善住房双轨制是住房属性的必然,并由此构建城镇家庭住房保障框架,表明城镇住房保障是广泛对全体城镇居民的保障,重点是低收入人群的保障,在此基础上,对当前住房保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评析,提出了完善我国城镇住房保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改红 《经济师》2015,(5):288+290
我国现阶段低收入者住房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需要政府提供基本的住房保障。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政府住房保障的对象主要是低收入家庭及其他住房困难群体。在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中,对较低收入家庭提供政策支持一直是改革的内容之一。文章认为,住房保障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住房保障制度就是保障人人有房住的制度,是一个多数人受益的制度。2009年以来,我国在住房保障方面的投入明显加大,随着城镇化的较快发展,我国住房市场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及住房保障面临的新特点,城镇"新移民"的住房困难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从实践来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在住房保障中还有"夹心层"问题,廉租房的管理、维修成本已成为政府的繁重负担,应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管理制度,更好地做好住房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4.
结合我国实际,应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租售并举,以租为主的原则,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多渠道建立覆盖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1.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廉租住房制度是目前我国住房保障制度中,政策设计最成熟、操作最方便、社会认可度最高的一种住房保障形式,主要解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但  相似文献   

15.
在对低收入者的住房保障制度上,各国出台了相应的法律和政策,保障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使用.本文对各国低收入者的住房保障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各国在住房保障制度上的经验,应用到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中,以完善我国对低收入者的住房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住房保障制度与我国住房保障制度产生的传统文化背景、市场经济背景、供给形势和政治背景具有相似性。日本住房保障制度在改革过程中,确立了最低限度的国家保障义务,赋予了低收入国民以住房保障权和提起异议权,建立了动态公平的入居和退出制度,建构了服务中低收入国民的多层次保障住房供给体系,建立了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土地保障、金融扶持等系统支持的耦合机制。我国可以借鉴日本这些经验,在完善住房保障制度过程中,实现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的动态结合。  相似文献   

17.
资源约束下的中国住房发展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住房问题日趋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住房发展目标存在异化、误导等问题。快速城市化加剧了城镇住房供需矛盾,完全依赖市场势必造成住房分配两极分化,并与收入差距形成恶性循环,无法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按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对住房保有环节征收累进制房产税可以抑制多占住房行为。政府有责任提供基本住房保障,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促成住房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经历了经济的兴起、发展、飞跃等多个阶段,在60年间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就现阶段而言仍存在立法层次低、政策不连贯、缺乏配套措施等问题,需要在经济大环境下对我国住房保障法律制度进行重新梳理。文章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中必要的联动因素,提出加快住房保障立法、住房保障政策法律化和协调各项住房保障具体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住房保障的本质含义是救助,是保障"人人有房住"而不是"人人有住房",主要形式应是廉租房。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应打破"二元"体制下对城镇范围内住房和居民群体的分割,而以整个城镇范围为基础,需要考虑迁移人口包括农民工的住房问题以及城中村住房在城镇住房供给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估算,城镇住房保障对象范围大约占城镇常住家庭总数的5%、并且每年增加40万户左右。我国城镇化和住房市场提供的小面积住房比例相对支付能力不足的低收入阶层的人口比例是足够的,现阶段甚至未来一段时期,城镇住房保障方式应以"人头补贴"为主、"砖头补贴"为辅。近年住房保障建设缓慢的深层次原因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住房保障方面的事权和财政支出责任不明,未来中央政府应承担更多住房保障资金责任。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了二十年。本文利用35个城市2010年的横截面数据对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实证研究,以检验各种经济因素在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影响后,人均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和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没有影响。各地应该建立基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职工平均工资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使城市贫困者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