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研究的深入,建立以间接控制为主的经济运行机制体系的主张,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但这一体系的框架结构如何?它的实现要具备哪些条件?以及怎样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来逐步创造这些条件,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有计划商品经济,是作为经济本体的商品经济与其运行的主导机制,即计划机制的统一。在这种经济模式中,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两者的结合方式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计划机制把市场机制作为中间环节,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计划调节,这样就形成了国家控制市场、市场再调节企业的系列;二是国家根据各种市场信息制定计划,以计划机制直接调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形成了国家直接控制企业的系列;三是市场机制在国家计划的制约下,调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由此形成了市场单独调节企业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并进一步阐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新经济体制的运行模式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至此,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了明确的目标,这就是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根据我的理解,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也就是要使中国的经济从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的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旧体制,转变为商品货币化的新体制;从采用行政化的指令性计划调节生产与流通,对社会资源实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大力发展,必然引起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本文拟以商品经济的一般原理作为基点,谈谈对增强商品经济观念的几点思考。增强服务观念,是发展商品经济,增强商品经济观念的一个基本内容。这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社会性所决定的。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统一体。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决不是为满足生产者本人的需要而生产,而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也就是为了满足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把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市场,逐步完善市场体系,作为我国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三项重要内容之一。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市场?怎样完善市场体系?本文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认识。一市场是商品经济范畴,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是各种经济发展要素供给和要求实现的场所,是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调节机制。因此,发展商品经济离不开市场,商品经济愈发展,就愈依赖于市场。正如马克思指出:“对工业生产来说,市场的不断  相似文献   

5.
市场取向的改革,就是要重视市场的作用和市场的发育,但不等于全面推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经济改革的内容,应将市场取向的改革与非市场取向的改革结合起来,配套进行。即从原来高度集中,排斥市场调节作用的半商品经济半产品经济的体制,转向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没有获得有效实现的体制,转向逐步获得其有效实现形式的体制。关于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运行的调节机制,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标志。不能把计划、计划调节和计划经济混同,也不能把市场、市场调节与市场经济混同。  相似文献   

6.
1987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总的要求是:继续围绕搞活企业这个中心环节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为企业创造一个适当的竞争环境。因此,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究竟怎样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已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一 (一)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是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我国经过几十年实践探索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不但要求靠计划机制管理经济,而且要求靠市场机制管理经济。因为市场机制本身有其固有的特点:(1)推动力。市场有强大的刺激性、竞争性,这就使生产者在  相似文献   

7.
建立什么样的经济调节机制,才能使社会主义经济正常运行,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我以为无论是主张计划指导下的市场机制模式,还是利用有市场调节的计划机制模式,或者实行由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的双重机制并存模式,都首先要解决好这样一个理论问题:现阶段社会主义应该怎样充分利用和实现商品社会的客观经济规律来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从中必然引伸出一个现实问题,即如何正确认识商品经济中的市场机制,它作为调节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主要手段,有哪些功能、效应及其基本标志?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计划调节导向和约束的市场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市场与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运行中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的功能,这是不应该有什么疑虑的。问题在于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何种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的功能。一般地说,市场机制的调节便是市场调节。但现实经济活动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一种是价格的自发和自动涨落,供求关系的自发和自动调节社会生产比例。另一种是国家根据价格与供求关系的联系机制,自觉地通过价格变动来调节社会生产比例。这两种类型从形式上看都是市场调节,但实质上并不一样。前者是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可以说是市场调节的典型形式;后者是市场机制被自觉用于计划调节。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运动中,典型的市场  相似文献   

9.
<正> 一、国家调节市场的目标和内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就是说,我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发展商品经济,而是要以市场来全面地调节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但是,市场机制并非是万能的法宝,它在克服僵硬的计划体制的弊病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自身无法解决的功能性缺陷。因此,就需要我们具体地分析市场机制能够解决什么,不能够解决什么,再来看看  相似文献   

10.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包括经济组织形式、调节机制以及经济结构等等不同层次的结合。计划与市场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功能。应该在各种经济活动与经济层次上作好二者的结合,使二者各就其位,各显其能,并且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优势互补,以形成一个以计划调节为主导、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把有序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调节机制与运行机制。树立起计划与市场妥善结合的明确目标是推进我国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1.
把垄断作为经济发展的桎梏加以贬议,是经济理论界长期以来的陈观。只有重新正视商品经济中的垄断经营,才能完整地把握市场机制的内核。垄断机制与竞争机制一样同属市场机制的内容。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形成完整的社会主义统一市场,垄断机制是不可缺少的。在旧的产品经济下的国家垄断经营被打破以后,必须在新经济格局的基础上形成与商品  相似文献   

12.
<正> 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资源配置 市场经济就是社会生产的运营以市场为转移,由市场机制来调节商品供求的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者为使其生产出的产品能得到市场实现,就必须依循市场机制进行资源(物力、人力)配置。资源配置一经确定,付之实施,它就作用于整个生产过程。市场机制是通过商品的价格信号显示出来的。价格变化总是由于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数量变化所引起。因而从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在很大程度上是自觉地运用市场机制,通过经济机体的自我组织过程实现社会劳动与其它资源的有效配置。所以,一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计划运行的制度环境(如国家对企业的管理方式)基本确定以后,对作为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实现形式的经济机制的研究,就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科学论断是我们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必须抓住的一条主线。据我体会,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就是以公有制为基础、以计划经济为指导、与按劳分配相联系的商品经济,这种商品经济既不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更不是简单商品经济,而是发达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遵循发达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规律,将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 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这种结合又表现为有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结台的程度、方式和范围的划分。本文对此作一些初步探讨。一、结合程度的三种状态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现实可选择的结合程度大体上有三种状态: 第一种状态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这就是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和主要微观企业、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流通和分配,由计划手段进行调控,同时也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对计划不可能顾及的一些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实行市场调节。第二种状态表现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并重。这主要表现在宏观上两种调节的比重大体相当。同时也表现在微观企业活动的一系列“双轨”形态;国营企业既接受计划指令,获得计划配给的原材料、动力,生产按计划价格调拨的计划产品,也接受市场需求信号。从市场上购进原材料,生产按市场价销售的产品。这样,计划经济的调节和市场调节在企业这个落脚点上互相影响,同时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必然性长期以来,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看法,即认为,既然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因此社会主义经济与市场是不相容的。尽管后来逐渐承认了社会主义经济中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存在,但仍然把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市场机制的作用同计划的作用置于绝对排斥的地位,似乎计划起作用的地方,市场机制就不起作用,或者反过来说,计划作用到不了的地方,市场机制才起作用。这样一种把市场视为同社会主义经济的本性不相容的观点,给我们的经济生活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后果。例如:  相似文献   

17.
<正> 几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不是产品经济,而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将指引我们把经济体制转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轨道上来。本文拟就转轨中的若干问题谈点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历史的一个必经阶段 就经济体制改革来说,就是要寻求和探索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有计划”是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属性,而商品经济则是至今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过程。 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末期,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就开始出现商品的生产与交换,这是商品经济的萌芽形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各个历史时期,包括奴隶社会、封建  相似文献   

19.
实现经济的和谐和有秩序运行是以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条件的,而资源的配置则通常是通过计划和市场两种机制或手段进行的。现实社会主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与市场可以而且能够结合以共同调节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然而不幸的是,人们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还停留在所谓“板块拼接”和“主辅定位”的机械的理解上,还没有把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的认识升华到经济哲学的高度,这样就必然出现理论阐释上的不确定性和实践操作上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理论判断,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基点,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拓展和深化指明了根本方向。能否据此把经济理论的研究和经济体制改革推向前进,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我们能否正确认识和自觉依据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尤其是立足于商品经济的客观基础重新考察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市场机制问题。 一、商品经济运行的基点在于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