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师》2018,(1)
<正>积极推广农行掌上银行,抢占电子银行渠道势在必行。如何做到进一步推广手机银行,扩大客户群体,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一是保证手机银行品质及使用感。2012年,面对移动互联网络与手持智能终端等新技术的高速发展,中国农业银行电子银行在"掌尚e达"手机银行基础上,率先在业界推出了全新的掌上银行,旗下涵盖浏览器系列、客户端系列、短信系列、智芯系列等全系列移动金融产品。通过使用掌上银行,客户可随时随地畅享各类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2.
移动银行,是利用移动通信终端办理有关银行业务的简称。移动银行作为一种结合了货币电子化与移动通信的崭新服务,不仅能使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处理多种金融业务.而且丰富了银行服务的内涵,使银行以便利、高效又较为安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传统和创新的服务。移动银行作为网上银行的延伸,是世界范围内商业银行应对信息化大潮,本着随时随地服务于客户的宗旨,创新和发展出的又一项崭新的银行业务产品。移动银行因其“贴身金融管家”的特点。将随着手机的越来越普遍的使用和手机技术的完善而为银行带来巨大的业务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时代的全面来临,金融服务也逐步由传统网点服务向电子银行服务转型。以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多媒体金融服务渠道为代表的电子银行是未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时代的进步赋予了电子银行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银行产品与服务激烈的竞争推动整个电子银行业务的创新与发展。未来银行格局将是以强大便捷的远程多媒体电子银行服务为主,新型物理网点为辅,以客户为中心的跨行业、破界限的综合性金融服务营销网络。  相似文献   

4.
发达国家电子银行市场使用率正以惊人的速度上升。至2002年末,美国电子银行客户数量已达1250万,未来15年美国将有95%的家庭在互联网上办理业务。1997年。全美只有400家银行及存款互助机构开通电子银行业务,到2000年则猛增至9600家、目前美国已有超过44%的银行提供了网上银行服务。在服务功能上,电子银行正逐渐摆脱成立初期只能提供较为单一功能的服务模式,向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综合化电子全融超市方向迈进。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越来越多的传统银行把电子银行定位在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6,(7)
手机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移动终端,承载人们太多的生活需求与应用,以其为载体的手机银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能够为客户提供各类线上支付结算功能及其它周到全面的金融服务。文章提出拓宽手机银行传统银行业务范围、搭建业务填单平台、新信息模块化发布等想法,旨在提升手机银行的客户体验。同时粗略地讨论了手机银行的普及应用对银行业务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银行对电子支付系统要求进一步提高;同时,对金融电子支付 系统的安全意识也进一步增强。银行电子支付密码系统也随之产生。本文阐述了电子支付密 码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发展迅速,在市场规模和占有率不断增大的同时,互联网金融业务不断创新,表现出直销银行数量不断增加、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互联网金融与保险业合作不断拓展和互联网金融业逐渐实现整合的态势。为促进互联网金融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我国要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业的监管,同时加大产品进而服务创新力度,还要加强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升级。  相似文献   

8.
移动支付、手机多元化应用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是电子银行二次创业的契机,同时也要努力化解风险、强化风险控制、加强安全监管,防范电子商务中的欺诈行为,确保电子银行与电子支付应用的安全和人民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张桥云 《经济学家》2001,(5):123-125
在西方国家,一方面,随着纸制支票和电子支付的方式产生和广泛使用,现金作为支付手段和作用越来越弱,货币更多地是在银行体系内循环,有形分支机构的功能在下降、数量在减少;另一方面,随着金融产品的增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产品的替代性增强,银行经营管理逐渐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以上两方面变化尽管并未否定存款的重要性,但银行已从重存款数量向重存款数量和稳定性转变,从存款立行向关系立行转变。  相似文献   

10.
文彬 《经济师》2008,(10):42-42
1.搞好农行电子银行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深刻认识电子银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从转变观念和加强网络银行产品整合及流程再造等观念入手,进一步发展电子银行业务。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发展经验,改造、创新和发展电子银行系统,立足现实,充分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资源,加强内部建设,实行程序开发规模化、系统化和高层次化。避免低层次重复开发造成的浪费和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1.
张贤兵 《经济师》2014,(6):73-73
<正>手机银行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及终端办理相关银行业务的简称。它可以使人们在任何时间、地点处理多种金融业务,极大地丰富了银行服务的内涵。大力发展手机银行业务,不仅可以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新平台,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分流客户,减轻柜面的压力。对于手机银行的营销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宣传力度,提升手机银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首先,加强在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的广告投放,提升手机银行的知名度。其次,和电信、证券、电力公司等第三方进行合作,丰富手机银行的服务内涵,共同宣传手机银行的功能,以  相似文献   

12.
1.由于通讯技术日新月异,更新换代频繁,农业银行手机银行系统的设计要有准确的技术定位,要充分考虑成熟性、先进性和前瞻性,保证手机银行产品拥有长久的生命力。2.找准业务突破口,创新业务种类。手机银行在业务功能的选择上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不可贪大求全。要针对手机特点,为其量身定做业务功能。手机银行有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在由银行主动发起下行通知类业务中具备独有的优势。如传统银行的账务信息,大多是通过对账单等形式通知给客户的。这种通知方式存在成本高,信息传递不通畅、不实时等缺点。而手机银行的短信通知是提供…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6,(11)
<正>自从2000年5月工行、中行推出SIM卡技术的手机银行以来,手机银行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各家银行在开辟网上银行与电话银行的同时,也纷纷在手机银行的操作、功能、安全等技术上寻求突破。至今国内手机银行业务平台已逐步迈向成熟,"手机银行"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市民所认可。手机银行可以方便地将客户手机通过中国移动和联通网络连接到银行系统,利用手机界面直接完成各种金融理财业务。在新形势下,笔者认为风险防控非常重要,对于涉及到客户金钱利益的问  相似文献   

14.
赵潇晨 《经济师》2014,(5):240-240
<正>随着电子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银行业务越来越受到客户的喜爱,但手机银行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一是用"指纹+密码"代替"口令卡+密码"。面对手机银行口令卡携带麻烦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指纹认证。指纹是每个人专属的身份认证,无法作假。我们可以开发一种手机指纹识别软件,在手机付款的时候,按下指纹并且同时输入  相似文献   

15.
王俊 《经济师》2013,(10):252-252
<正>加大自助银行的建设力度可以促进商业银行自身业务的发展,也为国内商业银行自助业务发展开辟了广阔天空。1.加大自助银行设备投入力度,减少客户排长队办理业务现象。大量配备存取款一体机、转账机,可以将小额现金业务、汇款业务分流至自助设备办理,减少柜台压力。2.加大自助业务程序开发力度,增加多功能借记卡转账功能,包括活期转定期、活期转通知存款、定期转活期、通  相似文献   

16.
徐瑾 《新经济》2011,(6):68-69
如今,银行围绕iPhone手机客户端激战正酣。得客户者得天下,这是银行们不能舍弃移动客户端的深刻理由。先行者凭什么保持领先,后来者又该如何追赶?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金融全球化程度加深和金融创新不断发展,传统的银行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个人及企业的生产生活要求,随之出现的电子银行服务逐渐走入大众视野,成为金融业的发展新宠,然而客户享受优质高效的电子银行服务的同时,金融风险也不断增加,特别是手机银行的风险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工行北京分行加大了渠道建设步伐,立体化渠道体系基本形成,多层次网点业态进一步完善,投入产出效能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也存在着网点布局有待优化,竞争力有待提升,电子渠道、客户经理渠道需进一步强化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了持续调整优化网点布局,加快电子银行渠道建设步伐,加强人员配置,充分发挥各类协同作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工行北京分行加大了渠道建设步伐,立体化渠道体系基本形成,多层次网点业态进一步完善,投入产出效能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也存在着网点布局有待优化,竞争力有待提升,电子渠道、客户经理渠道需进一步强化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了持续调整优化网点布局,加快电子银行渠道建设步伐,加强人员配置,充分发挥各类协同作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2012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利差缩小,金融脱媒等问题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巨大的存款逐年下降压力,国内各家银行的对公存款增长乏力已成事实,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和拓展中间业务,平衡好理财和存款的关系,进一步拓展存款业务和市场中间业务的竞争力,寻求新的存款增长点已经成为各家银行当前要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