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号召建立生态宜居城市,并以生态宜居城市作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首先,界定生态宜居城市内涵,提出生态宜居城市发展的四个目标:营造舒适平等环境、坚持问题导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次,从“三生”空间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生产水平、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三个准则层的生态宜居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利用熵值法计算了各指标层的具体权重并计算了生态宜居综合指数,选取四个中心城市与西安市进行空间对比以及水平时间演变分析,并基于PSR模型对西安市2012—2019年的城市生态宜居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分析西安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评价结果并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构建了生态宜居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居民满意度的视角对苏州城市生态宜居度进行了调查、统计和模糊评价。结果显示:苏州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文科教环境等方面发展较好,而在人居经济和政府决策等方面表现相对较弱,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苏州城市生态宜居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病”日益突出,生态宜居成为越来越多城市发展道路的选择.本文在构建城市生态宜居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权物元模型对张掖市2005-2015年的生态宜居状况进行了分指标和总体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5年张掖市生态宜居状况在环境资源、社会和谐、经济效率、生活便宜等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改善,生态宜居总水平在2010年就基本实现了“理想宜居”,2011-2015年“理想宜居”程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状况,参照国内外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聚类分析原理,主要从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两个方面选择27个指标构建中原城市群城市生态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鉴于城市生态宜居性概念的模糊性和单项指标评价结果的不相容性,将熵值理论与模糊物元建模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熵权的中原城市群生态宜居性评价模糊物元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生态宜居性整体水平不高,生态宜居水平呈不均衡发展态势,中原城市群内部城市生态宜居性差异较大,郑州较好,济源、新乡、漯河、许昌、焦作次之,洛阳、开封、平顶山较差。  相似文献   

5.
从国内外研究成果入手,通过对宜居城市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设计了覆盖面更全、操作性更强的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7个准则层指标、24个领域层指标和81个指标层指标,对科学评价城市宜居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施渺筱 《时代经贸》2012,(2):143-145
中小城市自身具有宜居的优势性,是我国建设宜居城市的中坚力量。本文以安顺中心城区为例,探讨西部中小城市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抓住发展机遇,统筹规划“宜居城市”这一人类理想。  相似文献   

7.
胡钰蕾  周钧 《经济师》2011,(8):219-221,223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各种城市问题的涌现,城市的宜居规模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是否存在合理的宜居规模,影响城市宜居规模的主要因素都是有待探讨的问题。本文将通过构建因子得分模型,提炼影响城市宜居规模的主要因素,并综合分析和评价长三角地区16个主要城市的宜居水平和宜居规模。结果表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状况是影响城市宜居规模的主要因素。长三角16个城市中,宜居水平最高的是上海,其次分别是南京、苏州、无锡与杭州,在现有条件下,这些城市的规模基本符合居民的宜居需要。此外,一些宜居城市在某个主成分方面仍存在一定短板,补足短板就可以使城市更加宜居,获得更大的宜居规模。  相似文献   

8.
王燕 《江南论坛》2022,(4):80-83
江苏新沂美丽宜居城市建设优势明显,滨水生态园林特色突出,城市环境美丽宜居.本文以新沂美丽宜居城市建设为例,梳理了新沂在城市建设方面积累的实践经验,对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态宜居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元素。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一化一中心、三城市"的总体构想,其中提出要重点推进国内一流的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是基本现代化和北翼中心建设的基础,是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包括合理高效的经济体系、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景观适宜的人居环境,又强调和谐健康的社会文化与人文特色。因此,必须通过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化、基础设施的完备、城市功能的完善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的现代化都市。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了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内涵的基础上,从自然、人文、经济三个层面构建了二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和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构架了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的定量化评价思路和框架。并选取我国四大直辖市为例,采用2009年统计数据,对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的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北京在城市人居环境总宜居度、人文环境宜居度、自然环境宜居度及环境宜居度协调性上得分均最高,上海的经济人居环境宜居度最高,重庆、天津均不具有比较优势;四大直辖市的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的协调性均不高。这与所作的专门公众意识调查结论也基本一致,为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评价提供了新视域。  相似文献   

11.
城市形象建设是当今学术界及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备受关注的课题,科学地制订城市形象评价指标体系对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按“系统综合性”原则,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城市形象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综合评价的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模型,评价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宜居"是指对人的居住行为和活动需求的满足状态.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层面分析了宜居城市的内涵,通过分析"宜居"与"宜游"的关系,并针对金华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的策略,认为一个城市的"宜居"和"宜游"的关系极为密切:"宜居"是"宜游"的前提;"宜游"是"宜居"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效应与环境保护是当代城市环境科学研究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本文对新加坡城市环境规划、环境保护发展三十余年的历史经验和措施,从城市环保的各个角度进行了简要的纵览和分析,从而让人们直观地了解到新加坡如何成功地解决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及其建设环境友好型宜居城市的城市管理模式。同时,也为寻找我国经济和城市化水平高速发展的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途径及如何处理其规划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宜居的“现代化绿色城市”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王毅 《环境经济》2007,(10):64-64
首部《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报告》近日出炉,北京位列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指数第一。但因交通、住房等因素影响,无缘宜居城市。该报告在中国城市论坛2007年北京峰会上发布。此次宜居城市评选中,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大直辖市均落选前十名,可见上述城市在宜居建设上存在着难点。  相似文献   

15.
构建农村建制镇宜居指数,设计一套全方位评价农村建制镇宜居质量的指标体系,对于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探讨农村建制镇宜居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经济发展、设施环境、居民生活、社会进步4个评价子系统和农村建制镇宜居指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质量具体内涵包括城市的宜居程度、经济基础、发展潜力和城乡一体化四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1999~2008年城市化质量进行评价,发现1999~2004年中国城市化质量波动频繁,但波动幅度逐年缩小,2004年以后城市化质量趋于上升态势.继而对286座地级及以上城市2008年城市化质量进行评价,发现不同城市城市化质量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认为质量良好的城市处于城市化质量成熟期,质量中等城市处于上升期,质量一般城市处于积极提升城市化质量阶段,质量较差城市处于迫切发展阶段,并分别讨论不同城市各自特点,最后提出提高不同类型城市城市化质量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宜居水平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城市宜居水平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以2004—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宜居要素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首先运用熵值法和Moran's I指数探讨了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宜居水平时空演变特征,其次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其宜居水平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从宜居水平的时间演变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宜居水平位序变化明显且中低水平城市提升较快,城市间差距不断缩小。②从宜居水平的空间演变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宜居水平参差不齐且空间相关性较弱。③各城市宜居水平在单一标准层下的地域分异与综合标准层下的地域分异存在显著差异,单一标准层下各城市均有其优势与不足。④自然地理环境与区位的优劣对宜居城市建设具有直接影响,社会经济方面,人均市政设施维护建设投资额、人均住宅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及人口密度与城市宜居水平呈正相关,而工业SO2排放量与城市宜居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吴雅音 《发展研究》2004,(10):65-67
对城市竞争力进行测度,必须建立一套严格而科学的指标体系。本文在设计城市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时,通过参考国内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主要借鉴了东南大学徐康宁的“城市竞争力测度指标体系”和王桂新等建立的“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地区的特点,进行指标的选取。见表1。  相似文献   

19.
国外宜居城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田山川 《经济地理》2008,28(4):535-538,547
回顾了宜居城市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其不同的定义,简述和评价了城市宜居性的相关研究,并讨论了国外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国外关于宜居城市的理沦与实践的研究对我国的城市发展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但是这些研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因此应当把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与国内城市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以指导我国宜居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所谓"宜居城市",即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是指那些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较高,综合"宜居指数"在80以上且没有否定条件的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