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银行业迎来了大发展的良好机遇.目前,国内银行业面临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大型银行、中小银行的业务结构、收入结构、发展模式存在同质化的现象,差异性不大. 这样的银行体系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首先,体系缺乏多元化,层次不够丰富,因而不能很好地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多样化的实际需求.其次,各家银行的趋同性也使我国的金融行业存在系统性风险,造成银行业抗风险能力比较差的潜在问题.  相似文献   

2.
吴穹 《当代经济》2007,(8):129-130
民营银行问题是近几年理论界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对于该问题,目前仍存在一些争议.但从总体发展趋势上看,发展民营银行,打破我国金融垄断局面已在众多经济学者和金融专家中形成共识.发展民营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适时放开民营银行市场准入限制、并促使其规范化发展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我国民营银行业的发展现状,解决好阻碍民营银行业发展的障碍及相应对策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赵国明 《当代经济》2007,(21):76-77
面对入世后我国银行业的激烈竞争局面,本文从我国民营银行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入手,结合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态势,对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地探索研究,并且提出了积极有效的发展策略,促使民营银行积极应对外资银行的冲击与挑战,提高我国民营银行的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增强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完善银行体系、促进和深化国有企业及国有银行的改革、缓解民营经济的融资困境、消除所有制歧视的需要,我国有必要发展民营银行。市场经济的深化催生民营银行并为其发展创造了条件,民营银行的发展时机已基本成熟。本文针对我国民营银行发展存在着设立方式、经营人才、地方利益集团的阻力、风险防范、企业行为短期化等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吕崇熔 《新经济》2014,(14):37-38
民营银行的发展能够推动中资银行的发展竞争力,发展民营银行是我国目前改革深入金融体制的重要方向。目前民营银行在我国还处于发展探索阶段,随着我国进入市场快速的发展,民营银行发展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将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文章将对民营银行发展现状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原因来给予未来发展策略,对民营银行未来发展做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6.
民营银行问题是近几年理论界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对于该问题,目前仍存在一些争议。但从总体发展趋势上看,发展民营银行,打破我国金融垄断局面已在众多经济学者和金融专家中形成共识。发展民营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适时放开民营银行市场准入限制、并促使其规范化发展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我国民营银行业的发展现状,解决好阻碍民营银行业发展的障碍及相应对策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我国首批试点民营银行在探索差异化业务模式和创新金融产品方面取得进展,但在银行业转型发展的背景下,由于在网点设立、账户开立、负债业务等方面受到严格限制,加之内部治理有待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需更加明晰和细化,迄今民营银行发展远未达到市场预期。应按照"放松事前准入管制,加强事中事后审慎监管"的思路,及时评估、持续完善现有政策框架,在为民营银行营造更为宽松发展环境的同时,有效守住风险底线。  相似文献   

8.
赵国明 《当代经济》2007,(11S):76-77
面对入世后我国银行业的激烈竞争局面,本文从我国民营银行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入手,结合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态势,对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地探索研究,并且提出了积极有效的发展策略,促使民营银行积极应对外资银行的冲击与挑战,提高我国民营银行的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9.
张笑玎 《当代经济》2006,(14):85-8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入世"承诺的兑现,银行业对民营资本的开放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而发展民营银行显得日益紧迫,但这首先要求建立起相应的制度环境,尤其是准入制度.我国当前的民营银行准入制度存在很多问题,如制度规范过于简单而难以有效控制民营银行的主体资格,进入壁垒过高而限制市场竞争等.因此,我国应适当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逐步放宽业务领域,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民营银行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0.
刘玉龙  刘清娟 《时代经贸》2012,(24):195-195
新疆银行业对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支持作用,本文对银行业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做了研究分析,为新疆银行业把握机遇提出了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金融支持等方面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林衡博  胡浩志 《经济论坛》2004,(10):101-102
近年来,有关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一直是争议的焦点,有关学者对此见仁见智,各抒己见。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在应对未来银行业竞争的进程中,发展民营银行被一些专家学者看成是推动金融改革、提升银行业竞争力、抗衡外资银行的重要途径,而有些学者则认为,民营银行的设立应缓行。既然事关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那么对于现阶段民营银行的设立与否,  相似文献   

12.
肖元真 《经济前沿》2001,(11):66-68
历经近15个春秋的艰辛努力,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为期不远了.但如果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各行业将引入全面的竞争,我国的银行业也是如此,银行业的开放应服从于&;lt;服务贸易总协定&;gt;的6项基本原则和金融服务协议,而目前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是有限的,与服务贸易总协定及新的金融服务协议的要求相距甚远.为此,我们必须深刻分析我国银行业的现状和问题,明确我们将承担的义务和将付出的代价,研究出我国银行业创新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上市民营银行的典型代表为例,将相关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进行对比,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对上市民营银行的绩效加以分析.其结论是,从财务指标方面来看,民营银行上市后的绩效表现明显优于一些国有商业银行.其原因是,民营银行的股权结构不仅关系到民营银行的性质,而且对民营银行的经营绩效起一定的决定作用.此外,本文的分析还预示了打破国有银行的垄断局面和股权结构,将有利于提高银行业经营管理绩效,并且使市场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  相似文献   

14.
民营银行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市场营销,随着银行业的开放,面对甘益严峻的竞争环境,建立科学完善的银行市场营销体系显得尤为迫切.目前,民营银行在市场营销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着重从营销角度上进行解决,阐述民营银行应建立成为"以客户为中心,服务为手段,效益为目的"现代客户导向的银行.  相似文献   

15.
1990年代以来,金融业发生了席卷全球的第三次银行并购浪潮,银行业跨国并购活动大量出现,既给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创造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为适应全球金融自由化发展和兑现入世承诺,我国必须加快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在全球银行并购浪潮中,只有正确认识银行跨国并购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产生的影响,才能确保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我国于2001年加入WTO后,银行业将在2006年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如何应对“入世”的机遇和挑战,在5年的过渡期使银行业通过改革处于更有利的竞争地位,是许多学者、政府官员和银行家苦苦思考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目前就中国银行业在过渡时期改革方向问题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我国在加大对现有银行进行改革的同时,应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大力发展民营银行。由于这一种观  相似文献   

17.
鉴于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寡头垄断中国银行业的现状。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成为了优化银行业结构,提高产业效率的重要举措。然而,目前仍存在对设立民营银行合理性的争论。本文基于进退无障碍理论,构建一个“二元”结构模型,阐述民营银行市场准入的反垄断规制效应、经济增长效应,为其存在的合理性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黄永涛 《经济论坛》2011,(7):108-109
小额贷款公司的迅速发展、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缺位以及银行业的同质化集中体现了当前我国金融服务存在的缺陷:建立有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金融服务分类问题研究是解决“三农”服务缺位、引导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加入WTO尘埃落定,我国将融入世界统一的大市场之中,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也将融为一体,这不仅给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大好机遇,同时,我国必须履行入世承诺,开放金融服务市场,取消对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和业务范围限制等,这无疑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1.入世将使我国银行业面临强劲的国际竞争压力。第一,外资银行资本充足。根据《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达到8%,而我国商业银行普遍不能达标。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不足,将极大地影响自身的竞争力。第二,外资银行规模庞大,资金雄厚,…  相似文献   

20.
陈刚  刘洋 《大陆桥视野》2011,(22):29-30
中小企业的发展正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点,因此我国银行业应当充分认识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认清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发挥自身优点,卓有成效地努力构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体系,开拓新的效益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