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湖南省85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县域尺度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ArcGIS自然间断点法和全局空间自相关研究非农生产、农业生产、生态保障和居住生活等四个功效的空间格局特征;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定量分析功能间交互作用,识别乡村地域优势功能类型,并提出发展建议。结果表明:(1)从省域视角出发,乡村地区的功能空间布局呈现显著的差别以及空间集聚特征;(2)从乡村地域功能间的相关关系和功能间的交互作用,识别出各功能之间的交互作用类型(冲突、兼容、协调);(3)根据乡村区域功能与实际功能作用的相关性,将湖南省85个县(市、区)划分为9种不同类型的乡村地域功能,并据此提出不同类型地域空间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推动乡村转型和城乡融合提供参考;(4)乡村区域功能类型与乡村空间聚落布局形态相互影响,因此不同乡村地域功能应与村落布局和形态相协调,以此实现乡村空间的优化和促进地域功能的最大化利用。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对休闲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 层次的要求。针对休闲农业景区分布零散、景观同质化且缺少 呼应、地域性特征弱等现存问题,将旅游学科与风景园林学科 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环城游憩带的视角出发提出环城休闲 农业景观(ATL-ReBAM),并构建“三带”景观空间模式。 该模式符合城市居民出游规律和市场需求,与城市周边的资源 分布规律相吻合,有利于地域风土特征的有效传承。以成都为 例,根据其休闲农业景观空间演化特征和已有休闲农业景点分 布特征,尝试构建成都环城休闲农业景观的“三带”空间结 构,并进一步提出具体的景观营建策略。  相似文献   

3.
何焱洲  王成 《经济地理》2019,39(3):162-171
基于乡村空间系统功能的内涵解析,从农业生产功能、乡村工业发展功能、休闲旅游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和生态保育功能入手,构建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以2017年为研究时点,以重庆市巴南区为研究区,以巴南区各镇(街)为研究单元,深入剖析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而厘定功能优化格局。结果表明:①农业生产功能"东高西低、局部突出",乡村工业发展功能与之相反、"西高东低",休闲旅游功能"东高西低、高值点缀分布",社会保障功能"中部高、南北低",生态保育功能"东高西低"。②厘定"以乡村工业发展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为主导的城郊工业保障区","以农业生产功能、乡村工业发展功能和休闲旅游功能为主导的三产融合发展区","以农业生产功能和休闲旅游功能为主导的远郊农业游憩区"的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优化格局,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空间布局规划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吕耀  谷树忠  王兆阳 《经济地理》2004,24(6):838-841
农业除了生产食物和纤维以外,还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具有非商品功能。农业多功能性问题日益受到各国关注。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国际农产品贸易政策改革进程中,对农业多功能问题的争辩体现了农产品进口国与出口国的利益之争。作为一个发展中农业大国,农业经营规模超小型等特点决定了我国在WTO框架下的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我国应顺应世界农业功能多元化的潮流,在强调农业食物功能的同时,充分利用“绿箱政策”进行农业生产能力建设,积极发展功能多元化可持续农业。  相似文献   

5.
长株潭地区乡村多功能类型分异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长株潭地区为例,运用函数模型法、空间集中度、功能识别、空间局部自相关等多种定量方法,对区域乡村功能的空间分布格局、地域分异特征、类型划分、形成机制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长株潭地区的乡村功能空间地域分异特征明显,功能的空间聚集程度都比较低,布局较为分散,工业生产功能具有较为明显的阶梯状特征,呈现出由城市群中部向东西两侧、由北向南递减的趋势,农业生产功能则呈现出东西两翼强,而中部弱的特征,与工业生产功能基本呈相反分布的态势,社会保障功能普遍偏低,呈低值聚集分布状态,总体呈现出由中心城市向外围地域逐渐减少的态势,生态旅游功能较高的地域较为均匀地分散在城市群的周边县市区,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域。(2)各县市功能组合形式多样,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共有11种功能类型,大部分的地域单元属于综合型或多功能组合型,单一功能主导型的地域单元相对较少。(3)长株潭地区各类型地域功能的形成规律是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各影响因素对不同功能类型地域的作用力大小、方向、强度与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宁夏农业多元功能的区域差异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多功能从产出的角度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使不同农业功能得到有效耦合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路径。通过建立区域农业多功能相对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宁夏各县(市、区)的农业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与景观文化与休闲功能相对价值得以定量化表征,并确定了各功能的优劣势分布区,分县域的判定其农业相对优势功能,并以此作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体系构建的依据。结果表明:宁夏可按照农业经济—社会功能为主导、经济—生态功能为主导、生态—景观文化与休闲功能为主导、社会—景观文化与休闲功能为主导4种类型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7.
传统都市型农业功能主要定位于食品生产功能,高度集约化的生产体系带来了很多生态环境问题,影响了农业多功能性的发挥。本文以天津都市农业为例,在分析农业发展现状、发展都市多功能农业所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天津都市型多功能农业的战略定位、发展模式与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8.
喀斯特地域多功能理论及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斯特地域多功能是喀斯特地域自然系统和人文系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结果。由于喀斯特地域系统的生态环境脆弱,加上社会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使喀斯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发生剧烈变化,地域系统向多样化发展并产生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开展喀斯特地域多功能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地域多功能理论研究成果和喀斯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研究进展,从“要素—结构—功能”的角度出发,阐述喀斯特地域多功能的概念和内涵;其次,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喀斯特地域功能的类型与形成演变的机制,梳理喀斯特地域多功能空间格局优化思路,形成喀斯特地域多功能理论架构。最后指出,未来我国喀斯特地域多功能研究的四个主要方向,包括喀斯特地域多功能基础理论研究、喀斯特地域多功能综合评价方法、喀斯特地域多功能变化动态监测及优化情景模拟。  相似文献   

9.
休闲旅游发展对城市功能演化影响巨大,是大都市传统工业区转型复兴的主要方向之一。文章分析了大都市传统工业区的发展特征及其与城市功能演化的对应关系,并以北京石景山区首钢工业区为例加以验证说明。研究认为:1大都市传统工业区休闲旅游转型在提供大规模服务性岗位、保护利用工业遗产、引导商业服务业发展和优化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促进该区域经济社会复兴的重要手段。2在工业化到后工业发展过程中,大都市传统工业区发展会经历工业成长阶段、工业衰落阶段和休闲旅游复兴三个阶段,分别对应着独立功能组团与分离式发展、工业功能退出与多中心发展、休闲旅游功能植入与城市功能组团多元化发展三个阶段性特征。3北京石景山区首钢工业区的空间演化模式由工业独立组团到工城(工业—城市)融合,走向组团分化(工业组团、商业组团、休闲娱乐组团的相对独立),再到组团渗透(不同产业组团之间的功能交织与渗透),休闲旅游逐渐成为城市主导功能之一,充分体现出这种空间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休闲观光农业是经济发达时期为满足人们休闲观光需求,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生产条件,发展观光和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本文结合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实证研究,提出我国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演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缓慢发展的初始阶段、加速发展的产业化阶段和提质增效的创意化阶段。近年来,休闲观光农业在全国尤其是发达地区的县镇和乡村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发展模式和增长点。而随着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推进,其发展创意越来越重要,需要通过创新创意全面提升休闲观光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而推动休闲观光农业由低级向高级演化的动力主要源于农业生产自身的不断进步、观光农业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政府扶持政策的不断跟进、旅游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关键制度变革的不断推进,各因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了系统的动力结构,共同推进休闲观光农业的持续、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