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中国古代经济史,不可不通“食货”。近年来,由于工作关系,自己也由着兴致,读了一些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史”的资料,于是,草草整理读书所记有关“食货”的零零散散的东西,便有了这篇《“食货”杂说》。 ①何谓食货,农事耕稼为食,桑织及诸手工业、商业为货。 ②相传周代箕子曾向周武王作关于治理天下政治经济原则的八项建议,记于《尚书·洪范》,即“八政”: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食货”位居“八政”之首,因其乃“生民之本”。但“八政”非记事,只是政策性建议,言之未详,不便查考之处甚多。 ③有关“食货”典章制度的专门记载,始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平准书》。《平准书》所记主要是物价政策和货币沿革。“平准”之名,即稳定物价之意。司马迁说:“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习俗在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治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古代社会尤其如此。司马迁较早注意到了俗与治的内在关联,但学术界忽视了其在司马迁经济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文章对司马迁的经济思想谱系中“俗”与“治”两大重要范畴进行了关联阐述,介绍了司马迁“因俗以治”治道思想的源流和主张,并结合现代经济学理论对其进行延伸与扩展,探讨其现实意义。研究发现:(1)司马迁的治道思想兼容了道家与儒家的无为而治思想的不同侧面,而其“善因论”的要义正在于“俗之所欲,因而予之”。(2)因俗以治的核心是因循人“生有欲”和“皆为利”的本性及民间习俗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立俗施事,以达至“事少而功多”的理想治理效果。(3)由于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和朴素性质,而且中国古代社会缺乏良好的市场环境,因此其在近代以前始终未得到重视和采纳。(4)司马迁“因俗以治”思想给现代国家治理带来了众多启示:一是要尊重风俗习惯并加以因势利导;二是要注重习俗等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兼容;三是要让好的习俗成为一种稳态均衡而固定下来并延续下去。文章不仅是对司马迁经济思想研究的丰富和拓展,而且对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也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3.
《货殖列传》作为司马迁的一篇经济著作,列于七十传之中,给《史记》这部巨著增添了光彩。司马迁在《自序》中说:“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作《货殖列传》。”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卖难,是农民呼声最高,然而又是一直未能彻底解决的大难题。 何以会出现“卖难”?会诊透视,缘于以下症结: 透视之一:流通体制“紊乱” 农村实行改革以后,新旧体制摩擦撞击,带来种种矛盾:作为财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经济思想的核心是商品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经济思想的核心是商品经济思想李映青,李瑞娥司马迁的伟大著作《史记》被称之为“无韵之《离骚》”,《史记》所蕴涵的思想内容,使之堪称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其中的经济思想特别是关于商品经济的思想,至今仍熠熠生辉,很值得我们深入地探索和借鉴。商品经...  相似文献   

6.
“卖蒜难,卖瓜难”这几年成了河南中牟县的热门话题。但是诸如此类的“热门”说多了。也就疲塌了、冷淡了。在抱怨“卖蒜难”的同时,难道不能换个思维方式,给它找个“新出口”? 当然能!那就是大蒜加工的高端产品:大蒜素片、大蒜药业。河南大蒜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殊不知,人家花巨额美元购  相似文献   

7.
去美国看望儿子时,他的同学、朋友常来聚会,谈了不少美国的趣事.这个说:“美国人真逗!20个包装的鸡腿卖三元多,10个包装的鸡腿也卖三元多,就象是不识数.”那个说:“那不新鲜.20个鸡翅膀,这个店卖二元多,那个店只卖八毛八,美国人好象不会算帐.”还有的说:“在美国买东西可以随便退.我们同学写论文买了一台计算机,论文写完了,计算机也退了.”更有甚者:“有人拿减价券买东西,退货时售货员没仔细看,按原价退给他,结果他反倒赚了钱.你们说美国人在经营上是不是傻?”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然而,对邹光友来说却恰恰相反:为了改变农民一辈子吃红薯的命运,他发誓不仅自己要好好卖红薯,而且也让农民卖红薯致富。他不仅做到了,而且还让自古被视为低贱之物的红薯登上了大雅之堂,并用它构筑起一个长长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9.
这里的“多”与“少”,是指一个区域某种产品的生产规模,不是指市场的总量平衡。某种产品成气候,立产业,产量必然多。不管是“小群体、大规模”,还是“大生产、大规模”,都要上规模。说到上规模,人们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卖给谁? 销字当头,这是对市场经济的一种觉悟。从80年代开始,我国的农产品走出长期短缺的困境,进入相对充裕的阶段,“买难卖难”问题便不断发生。粮食和油料,1983—1984年“卖难”,1985—1988年“买难”,以后又出现“卖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经济地理思想,通过《史记·货殖列传》得到集中反映,这一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分不开。一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其间高度的中央集权日益巩固,全国一统,国力殷实,“蓄积岁增,户口寝息”,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特别是经过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后,交通大开,过去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以及地区间  相似文献   

11.
农副产品“卖难”的现象曾多次出现。本文试析农副产品“卖难”之成因,思考防范“卖难”再现之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来“卖彩电不如卖大白菜”一说走红经济界,成了诅咒降价战,抨击“恶性竞争”、“无序竞争”的锐利武器。  相似文献   

13.
山西人从古以来就有经商的习惯。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曾有这样的记载:“猗顿用盬盐起。而邯郸郭纵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 据宋 裴骃“集解”,孔丛子曰:猗顿、鲁之穷士也。耕则常饥、桑则常寒。闻朱公富,往而问术焉。朱公告之曰:子欲速富,当畜五(?)。于是适西河,大畜牛羊于猗氏之南,十年之间,其息不可计,赀  相似文献   

14.
商品经济,买卖求新。从汽车线路拍卖,到吉祥数字抢买;从樵夫牵牛进城卖鲜奶,到秀才窝在家中卖“点子”,真可谓,招新不愁卖。 今又欣闻京城“卖”桥。山海丹企业集团不惜重金,买下了竖在京城大北窑和呼家楼当间的那座人行天桥冠名权。创下了我国首例“企业桥”——山海丹人行过街桥。使建设资金拮据的市政工程局,凭“空”挣了几十万元。 局内人都知到,北京“东三环”  相似文献   

15.
台湾总统马英九说,最近有政治人物说他没能力出卖台湾,“这句话说对了”。他可以卖水果、卖石斑鱼,“最没能力做的就是出卖台湾”。  相似文献   

16.
《史记·货殖列传》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的重商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他把经商当作“正业”用以“创造平等”的观念尤其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7.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4,(24):F0003-F0003
从多地“鬼城”的出现,到李嘉诚多次的“内地卖楼”行动,再到部分城市惊现“断供弃房”等现象,都会给中国房地产市场构成不乐观的预期。  相似文献   

18.
我的盗版书     
刘亮邦 《经济》2005,(1):10-10
在西四,离著名的西单图书大厦不过一站多地的地方有一个小书店。说它是书店有一点名不副实,因为这家书店没有名字,店外的招牌上写着“鲜花礼品”,不过店里卖的的确是书,但都是盗版书。所以说它是个卖盗版书的书店才更合适些。  相似文献   

19.
《新经济》2004,(7):25-29
1996年以前的德隆,虽然有了几个亿的家财,顶多能称得上是个“土财主”。德隆涉足的行业有彩扩冲印、食品(卖挂面)、农资(卖化肥)、IT(卖电脑)、农业(建农场)、房地产(乌鲁木齐德隆房地产公司)、娱乐(北京JJ迪厅)。其中像卖挂面、卖化肥、房地产这些失败了的项目自不必说,而像冲印、  相似文献   

20.
温州,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中国经济的焦点区域,“温州模式”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典范。早期大部分温州人干的都是别人很少干、不愿干、嫌脏、嫌累的零活儿,卖的都是一些别人嫌挣钱少而不愿卖的小商品,不怕利小,踏踏实实地去做。大部分温州人就是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积累了创业的“第一桶金”。当资本的原始积累在温州人卖一双袜子、一双鞋、一个打火机的过程中逐渐完成时,由于利益的趋动,温州人开始向外进行资本扩张。于是上海人惊呼“温州炒房团已瓜分了上海”;而重庆又一个“温州鞋都”在形成;在北京,全国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最大的灯具市场、奥运场馆项目等等项目背后,都闪现着温州人的身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