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佩  姚亚伟 《当代经济》2008,(3):130-132
本文通过构建影响我国A股市场新股IPO抑价的多因素模型对IPO抑价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IPO发行抑价主要与我国新股发行机制不完善、资本市场不够成熟有关.要降低新股的IPO抑价水平,需要提高新股发行的信息披露程度、缩短新股发行日至上市日的时间间隔、增加新股发行的定价效率、规范和培育一批高质量的承销商.  相似文献   

2.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建立股票市场以来,一直存在严重的IPO抑价过高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筹资效率.随着近期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措施的出台,关于我国IPO抑价问题的讨论与研究再度成为热点话题.本文从新股发行市场参与主体的角度出发,并结合当前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分析了我国IPO抑价的现状与高抑价存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熊真凤  周孝华 《技术经济》2011,30(5):115-118
针对IPO抑价中的有意抑价和无意抑价问题,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在以机构投资者利益最大化推导出机构投资者需求函数的基础上,研究了散户和机构投资者的同质和异质预期对IPO抑价的影响,并进行抑价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具有有意抑价的激励;当机构投资者与散户对新股价值不存在分歧时,IPO抑价中只有有意抑价,而无无意抑价;当机构投资者与散户对新股价值存在分歧时,分歧越大,IPO抑价越高,而抑价中的有意抑价不变、无意抑价增大。  相似文献   

4.
2009年6月的新股询价机制改革以后,新股发行正式取消了询价的"窗口指导"。文章以2009年政府对新股发行的"窗口指导"改革为背景,选取改革前后在我国A股中小企业板上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股票数据为样本,采用随机边界模型,对"窗口指导"淡化前后新股发行定价中的折价行为进行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改革以前新股折价行为显著存在,且折价程度不容小视,新股故意折价是IPO高抑价的来源之一;而2009年改革后新股折价行为消失,IPO抑价几乎完全来源于二级市场对其估值过高。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股票首次公开发行抑价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朱南  卓贤 《财经科学》2004,(2):32-36
本文通过考察中国股市2001~2003年上半年的数据发现,中国IPO抑价现象非常严重.实际数据和统计分析都表明新股发行市盈率的行政限制不是中国IPO严重抑价的原因,抑价问题应从新股上市中寻找原因.为此,本文给出了中国新股上市过程中投资者、上市公司、政府与中介机构的四方博弈,并着重构建了政府和中介机构的信号博弈模型.  相似文献   

6.
IPO抑价是股票市场中新股发行上市后一段时间内存在显著超额收益的现象,说明IPO定价偏低于市场价值,定价机制出现问题.本文希望能通过探索我国股市的定价机制,来追溯IPO抑价原因.通过Kruskal-Wallis的非参数校验方式对我国A股市场进行检验,发现导致我国IPO抑价水平居高不下主要是因为我国股市的投机气氛,并在本文最后针对该现象提出了降低IPO抑价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股发行定价机制对IPO抑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证券市场上IPO的定价、抑价过高,股票价格与价值背离,使得新股在市场上的长期表现不佳,市场效率低下。文章从新股的发行方式及定价方式这一角度,分析其对我国股市IPO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法人配售的参与与否对股抑价率水平没有明显影响,但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比单纯面向全体投资者公开定价发行的抑价水平要低,此外询价发行方式能有效的降低抑价率水平。  相似文献   

8.
自1970年代以来,IPO抑价现象成为西方金融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尽管这方面的文献众多、观点纷呈,但主要切入点是非对称信息、新股发行的相关制度和市场主体的非理性行为.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对西方金融学界在IPO抑价研究领域的主要文献进行了梳理,对不同流派的解说观点进行比较和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可行的研究方向以及针对中国IPO抑价畸高现象进行研究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A股市场新股发行一直处于高抑价和低长期回报状态,出现了IPO初始报酬率高、上市首日换手率高和超募融资比例高等特征,造成了中国A股市场特有的"圈钱市"、"投机市"的怪象。中国A股市场的IPO高抑价现象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研究表明中国A股市场新股的抑价程度远远高于国外证券市场。针对IPO抑价现象在国外己经有很多成熟的理论,很有必要对这些理论在中国A股市场的适用性进行验证。基于非对称信息下对IPO抑价理论在中国A股市场的适用性进行实证检验,选取从1990年12月到2012年6月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的共2032只股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及显著性检验表明:胜利者诅咒理论、信息传递理论在中国A股市场显著适用,代理委托理论显著不适用,而承销商声誉理论适用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由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相继对IPO抑价发行进行实证研究,不论是新兴证券市场还是接近有效市场的成熟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的公司新股均存在三个异常现象,即定价偏低(Under Pricing),发行高峰期(Hot Issue Market),新股长期弱势(Long-run Underperformance)现象。本文着重关注IPO抑价现象,力图解释"IPO之迷",为中国有效、稳定、科学的证券市场发展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1.
IPO抑价现象在中国股票市场非常明显,分析沪市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的新股发行情况,发现中国股市抑价率过高是因为投机资金过多集中于股市,缺少其他投资产品和渠道。为了解决抑价问题,中国应该大力发展多种投资渠道和投资产品,使资金分流,以此减少对股市的过热投机。  相似文献   

12.
IPO抑价现象一直以来就是中国以及西方金融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国外关于这方面的文献观点纷呈.在我国,上市公司抑价现象更加严重.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主要从发行人、承销商和投资者之间的非对称信息、新股发行定价的相关制度、市场主体的非理性行为等方面入手,对中外上市公司IPO抑价理论进行对比和评述.  相似文献   

13.
李青洋 《生产力研究》2011,(12):293-296
IPO抑价现象几乎在每个有股票市场的国家(地区)都存在。为了解释这一现象,西方金融学界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假说。这些理论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新股抑价现象做出了解释,但解释力普遍较弱,并且实证研究结果存在很大差异。文章分析了现有IPO抑价假说在中国资本市场的适用性,并提出今后研究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4.
IPO抑价指新股上市首日收益率显著为正的现象。IPO抑价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作为一种金融异象广受实务界的重视,同时作为一种热点课题在理论研究中经久不衰。国外研究认为,IPO抑价受资本市场有效性(如信息传递效率)、监管制度(如新股发行制度)、投资者行为(如羊群效应、异质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此大致形成市场派、制度派和行为派三个主要研究分支。基于我国资本市场"新兴+转轨"的现实背景,国内研究较多关注市场结构、制度变革等因素对IPO抑价的解释能力。文章首先对IPO抑价理论含义进行了深入辨析,然后对既有文献进行了综合梳理和分析,最后得出研究结果,其结果不仅有助于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问题提供统一的理论框架,而且有助于在揭示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更适合我国发行市场现状的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投资银行声誉、IPO质量分布与发行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构建投资银行声誉的静、动态分析模型,对投资银行、IPO质量与新股发行抑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运用统计分析技术和方法,对有关推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对投资银行的声誉与其承销的IPO质量之间的关系来说,1999年是一个分水岭;(2)影响投资银行声誉的主要因素是其综合竞争力;(3)IPO上市五日抑价与公司业绩缺乏统计上的显著性,而主要受企业规模、发行比例、中签率、新股定价的管制程度、上市地点与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投资银行声誉、IPO质量分布与发行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构建投资银行声誉的静、动态分析模型,对投资银行、IPO质量与新股发行抑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运用统计分析技术和方法,对有关推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对投资银行的声誉与其承销的IPO质量之间的关系来说,1999年是一个分水岭;(2)影响投资银行声誉的主要因素是其综合竞争力;(3)IPO上市五日抑价与公司业绩缺乏统计上的显著性,而主要受企业规模、发行比例、中签率、新股定价的管制程度、上市地点与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一只新股上市首日的收盘价通常会远高于其发行价,由此导致股票持有者在股票发行第一天获得较高的超额回报。这可能是因为IPO在一级市场的抑价或是二级市场的溢价导致的。以创业板为例,用计量分析中的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现金申购中签率、首发市盈率、上市首日换手率、首发数量和首发募集资金对中国证券市场IPO抑价的影响,分析表明,现金申购中签率和上市首日换手率对IPO抑价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笔者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会计稳健性测量模型、IPO抑价测量模型,采用2005年~201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A股的539家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会计稳健性与股票的首次公开发行(IPO)抑价之间的关系,探讨信息不对称程度对会计稳健性与IPO抑价之间关系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与IPO抑价呈负相关关系;当信息不对称程度高时,会计稳健性和IPO抑价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通过实证研究,探讨股改后影响我国IPO抑价程度的各种因素,进而找出导致我国IPO高抑价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中国A股市场IPO抑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O抑价是全球资本市场的普遍现象,是一级市场定价效率低下和二级市场交易不规范的具体表现。IPO抑价使得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同时也会产生众多金融风险。在中国IPO抑价率过高,普遍达到100%以上,超过了国外成熟市场和很多的新兴市场。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之后,再构建模型引入实证分析,对理论在国内的适用性进行研究进而探寻导致IPO抑价的原因。信息不对称是导致IPO抑价的主要原因,同时承销商声誉、"公司信号"、资本市场"羊群效应"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