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内含报酬率指标固有缺陷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丰岩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45-46
内含报酬率法是长期投资方案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由于其在互斥方案分析中可能出现的择优失误以及在非常规方案分析中会出现多个内含报酬率等固有缺陷,给实际运用带来了困难。本文通过分析产生相应缺陷的原因,提出根据分界贴现率、结合客观的现金流入再投资报酬率假设解决互斥方案的择优问题,并提出稳健内含报酬率指标解决非常规方案报酬率的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经济投资财务决策不确定性分析 投资财务决策分析都是建立在未来现金流量已知、投资收益率确定的基础上。而实际上,投资不可能没有风险,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通货膨胀率也不可能是零。如某项目投资者要求实际投资收益率13%,该项目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6%,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由于通货膨胀严重,达10%,那么投资者要求的财务收益率达到23%,才能满足投资者原来的获利要求,而23%远远高于项目内部财务收益率16%。此时项目已不可行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投资决策中使用的数据有相当大的部分是预测性的数据,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使投资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4.
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指标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两个指标的研究 ,提出一种新的财务评价指标———综合内部收益率CIRR ,并对其进行了推导求证 ,新的指标能够更全面、更科学的反映项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对投资回收期基本性质的认识。在项目评估的三项指标中,投资回收期主要是指静态投资回收期,亦称返本期,是指一个项目的每年的净收益抵偿其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目前,人们对此项指标的评价是:该评价指标概念清晰,简单易用,在项目评价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但是,本认为,它只强调了回收期内的收益,不能反映项目在回收期后的盈利情况。 相似文献
6.
企业新产品项目的财务收益分析是决策的重要依据,风险收益率和资金成本是两个必须要考虑的因素;贴现率将会影响到评价指标如财务净现值和财务内部收益率,并且影响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因子分析法在投资项目财务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项目分析技术经济学中,对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一般根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对项目各盈利、偿债能力指标进行单独、分别评价。文章引入因子分析法,建立财务综合评价模型,对投资项目进行财务效果综合评价,既保留了项目各财务评价指标的主要信息,又避免了评价的片面性,且具有评价过程操作简单、直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赵玉玲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29):24-24
一、财务评价的准鲁工作
(一)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的确定
财务评价涉及的基础数据很多,一类是计算用数据和参数;另一类是判别用参数或称基准参数。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通过分析通货膨胀因素在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指标中的作用,测算了计入和不计入通货膨胀率f时的财务评价指标值的变化,分析了其中的规律,指出了决策时评价的准则,从宏观和微观上为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提供有效的决策。 相似文献
11.
农户种粮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最优粮食种植面积测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山东、宁夏两地农民的种粮收益情况,分析了影响农民种粮收入水平的诸多因素。本文的研究认为,农户种粮面积、农机投入与人力资本投入是影响农户种粮收入的主要因素,其中农户种粮面积对种粮收入水平的影响最为明显。进一步,在农业生产力水平一定的前提下,本文探讨和测算了山东和宁夏地区农户种粮面积的最适宜水平,并给出了最优种植面积测算的比较静态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王月欣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2):56-58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浙江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取向,也是当前浙江临港产业提升的主流方向。浙江临港产业升级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其资源禀赋条件和比较优势,促使以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和低技术为特征的传统制造业、贸易加工业和低端港航物流业,向高技术加工业和中高端港航现代服务业转变和延伸。 相似文献
14.
15.
颜廷峰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2):59-65
我国现行的信贷集中衡量指标体系并不完善,本文根据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与投资风险管理方法对信贷集中衡量指标体系进行优化设计。在宏观层次上按贷款投放的产业类别、行业和地区补充了17个指标,在微观层次上增加了对一二级分行考核的11个指标。优化设计后的指标体系由现行的3个指标完善为31个指标,提高了指标体系的层次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随机贴现因子定价理论,采用无套利定价法,推导出人民币与新台币的即期汇率与随机贴现因子、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人民币和新台币的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作为远期汇率,对人民币与新台币的即期汇率进行定价。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与新台币的汇率主要受中国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波动的影响。用本文模型定价模拟的即期汇率与真实汇率的变动趋势较为一致,这表明本文模型可为人民币与新台币之间的双向直接兑换提供依据,进而有助于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 相似文献
17.
隔代抚育会对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在促进劳动力供给上产生挤出效应。为了对此进行验证,本文在工资收入随机性的假定及延迟退休5年的情景下,模拟了面临孙辈照护需求的女性临近退休者提前退休所产生的福利变化。进一步,本文采用CHIP和CHARLS的微观调查数据,对不同群组的收入增长率和收入风险进行了估计,继而分析了当面临孙辈照护需求时这些收入特征对退休决策者制度退休和退休后劳动参与抉择产生的影响。总体上,在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下,隔代抚育将对女性劳动力供给产生挤出效应。当面临孙辈照护需求时,女性临近退休者的制度退休抉择主要受自身收入增长率和收入风险的影响,收入增长率越低,或收入风险越高,她们提前退休的意愿就越强烈;制度退休后的劳动参与则更多地受子女收入增长率的影响,子女收入增长率越高,劳动参与的概率越低。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竞争激烈情况下,赊销已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的促销手段。有效的赊销政策,不仅能加强企业与各商家及消费者的感情沟通,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及销售量,还可以调整市场的供求关系,优化营销网络。如果赊销政策策划不严密,会出现企业资金周转不灵、客户拖欠货款的现象出现。这就要求企业管理部门系统评估赊销决策,要多角度考虑问题,以规范企业赊销活动。文章重点分析了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的税务处理与筹划,简述了现金折扣的计算与会计核算。 相似文献
19.
Active portfolios subject to tracking error (TE) constraints are the typical setup for active managers tasked with outperforming a benchmark. The risk and return relationship of such constrained portfolios is described by an ellipse in traditional mean-variance space and the ellipse’s flat shape suggests an additional constraint which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ctive portfolio. Although subsequent work isolated and explored different portfolios subject to these constraints, absolute portfolio risk has been consistently ignored. A different restriction – maximiz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Sharpe ratio on the constant TE frontier in absolute risk/return space – is added here to the existing constraint set, and a method to generate this portfolio is explained. The resultant portfolio has a lower volatility and higher return than the benchmark, it satisfies the TE constraint and the ratio of excess absolute return to risk is maximized (i.e. maximum Sharpe ratio in absolute space). 相似文献
20.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mpirically assess the optimality of the level of public capital in Japan. We use a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based on Burgess's (1988) procedure for calculating the public discount rate. This approach involves estimating a
production function, but does not necessarily require utility function estim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though the
Japanese economy experienced a public capital deficiency over the period 1960–1982, public capital moved toward optimal levels
throughout the period.
First version received: March 1997/final version received: June 1998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