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神农架林区旅游经济—交通状况—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在建立神农架林区旅游经济—交通状况—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2006—2015年神农架林区旅游经济—交通状况—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综合实证分析。最终结果显示,近十年来神农架林区旅游经济、交通状况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三者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呈现动态波动状态,前期神农架林区旅游经济发展处于相对滞后状态,中期尽管受到交通状况制约,旅游经济指数仍一度高于生态环境指数,旅游发展呈不可持续状态,后期随着生态环境指数和交通状况指数的大幅提高,旅游经济又呈现显著落后亟待提升的状态。针对分析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岳菊  戴湘毅 《经济地理》2024,(1):230-240
文章基于县域尺度,构建区域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互动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耦合协调模型等方法探究2010—2019年京津冀地区200个区县的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的耦合协调效应及时空演化特征,识别区域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现状和瓶颈。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各区县文化遗产资源禀赋和旅游发展的综合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县间存在显著的不均衡现象,文化遗产资源禀赋高评价指数区呈“集聚”扩散态势,旅游发展高评价指数区呈“孤岛”向“集聚”演化格局。(2)两系统的耦合发展呈现阶段性和波动性,耦合度经历了“拮抗—磨合—高水平”到“磨合—高水平”的转变;耦合协调度由“中低耦合协调为主”上升到“中高耦合协调为主”的等级分布,但尚未完全形成良好的协调。(3)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呈现“高—高”和“低—低”的空间聚类格局,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其中,2010—2015年呈现明显下降态势,耦合协调度空间集聚效应下降,高值区和低值区均减少,出现“大扩散、小集聚”的空间分异特征;2015—2019年呈现上升集聚态势,高值区和低值区均显著增加,主要表现为京津冀地区北部区县的“高—高”和太行山山前地带沿线区县的“低...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维度构建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2000—2016年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进行赋权分析;运用线性加权模型测算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核密度方法研究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水平总体上呈波动趋势,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的不足是制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②五大维度发展指数曲线波动幅度较大,主要表现在创新发展指数曲线呈"M"型,协调发展指数曲线呈"N"型,绿色发展指数曲线后期呈"M"型,开放发展指数曲线呈"W"型,共享发展指数曲线呈"W"型结构。③"五大"维度耦合协调度波动明显,呈现"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四个阶段,距离优质协调状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核密度估计表明,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内呈收敛态势,在此基础上对提高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DSR)模型,从生态视角提出了减贫指数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BP神经网络进行测度,再通过脱钩分析探讨了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发展关系,最后运用GIS分析了三峡库区综合减贫压力的时间规律及空间分布。研究发现:(1)2007—2013年间,三峡库区扶贫压力在减轻的同时,76%的区县社会经济发展以超速的生态破坏为代价;(2)库首地区的综合减贫指数东高西低,呈现两极分化趋势;(3)库中地区贫困"塌陷",形成库区"发展分散,贫困集聚"的局面;(4)库尾呈现"生态—经济恶性循环"趋势。基于以上研究发现,从生态视角出发提出了旨在改善库区贫困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5-2015年海南省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发展的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海南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态的演变过程,结果显示:海南省城镇化水平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变化却出现波动,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快于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海南省由城镇化滞后型转变为生态环境滞后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从中度失调发展到初级协调发展阶段.海南今后的发展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使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选取2010—2017年北京怀柔区农业经济发展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若干指标,对数据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并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分别对农业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农业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程度。结果显示,2010—2017年,农业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度介于0.925~0.999之间,差别较小,但耦合协调度由于受政府政策、市场等因素影响,在0.416~0.822之间波动较大。论文根据怀柔区两系统间耦合协调度波动的问题提出注重建立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以促进两系统向优质协调发展状态过渡。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耦合模型和脱钩状态模型,定量研究1990—2015年郑州市要素空间极化与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相互作用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1990—2015年郑州市要素空间极化与生态环境脆弱性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二者之间的关联度较高,整体上表现为高度耦合和基本协调,说明要素空间极化与生态环境脆弱性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关系。(2)从二者之间的脱钩指数来看,表现为整体上升但局部剧烈波动的演变特征,具体分为两个阶段:脱钩指数小于1(1990—2007年、2015年)和脱钩指数大于1(2007—2014年)。随着极化度的增长,生态环境脆弱性也呈增长态势,表明生态环境受要素空间极化的影响程度逐步加大。(3)借助Eviews 8.0判断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要素空间极化是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喀斯特山区绿色经济发展,文章运用耦合模型对贵州2005—2015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演变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及整个系统的发展指数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分别由2005年的0.07、0.37及0.22上升至2015年的0.81、0.69及0.75,经济发展系统上升幅度明显高于生态环境系统;(2)系统动态耦合度总体上表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0.31≤C≤1.0,整体处于由中等水平耦合向良好水平耦合演进状态;(3)系统动态耦合协调度总体上表现出不断跃升的趋势,0.27≤D≤0.9,整体处于从中度、轻度失调衰退型发展向良好协调发展型演变状态,但系统耦合协调度较低,生态环境整体比较脆弱。文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曲靖市为研究案例地,构建评价两者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借助综合功效函数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6—2015年曲靖市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协调指数进行测算,并采用VAR模型验证两者长期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①2006—2015年,曲靖市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综合评价指数总体上均呈现增长态势,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评价值由量变发生质变。②2006—2015年,曲靖市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协调效应逐渐由弱转强,整体上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二者耦合协调阶段经历了"协调衰退阶段(2006—2008年)→协调过渡阶段(2009—2010年)→协调发展阶段(2011—2015年)"的演化轨迹,呈现趋向良性协调过渡的阶段性特征。③曲靖市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均存在长期均衡,两者互为格兰杰原因,生态环境质量的稳定性同时受到自身内部结构和旅游经济的双重影响,旅游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前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自身内部结构和生态环境的双重影响,后期旅游经济系统对生态环境系统的响应趋向平稳,生态环境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表现出持久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15年四期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从三生空间角度出发,利用转移矩阵及重心迁移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转型进行研究,并通过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及生态贡献率对这一时期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在区域转型发展过程中生产用地及生态用地面积分别减少9 729.04 km2和648.87 km2,占比为1.52%和0.05%;生活用地面积增加10 737.11 km2,占24.37%。土地利用变化最大的是工矿生产用地,变化最小的是林地生态用地。②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生产用地重心向南偏西64.89°方向迁移12.67 km,生活用地重心向南偏东62.69°方向迁移37.33 km,生态用地重心向北偏西70.38°方向迁移1.87 km。③对比长江经济带各地级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亳州最小,丽水最大。从空间上看,西部及西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相对较高,中部地区相对较低,东部地区北方指数低南方指数高。从时间上看,长江经济带各地级市总体生态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部分地区有小幅度下降。④长江经济带区域生态质量同时存在着生态改善和生态恶化的两种趋势,且生态环境改善的趋势略小于环境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以流域为视角,构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2001—2016年金沙江流域"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演变趋势,并结合GIS和泰尔指数分析其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从时序角度看,金沙江流域"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呈波动上升态势,协调类型实现濒临失调衰退至良好协调的逐步升级;(2)从空间差异看,金沙江流域耦合协调状态区域差异明显且组内非均衡性显著,耦合协调类型呈现三角格局、半包格局、中心—外围格局、西北—东南格局的依次演化进程。建议金沙江流域走全域绿色发展之路,高效引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进一步厘清广东省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以及生态环境三个系统之间彼此作用机理及其耦合协调发展态势显得极为迫切,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9—2018年这三个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运用滑动平均法以及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2019—2021年这三个系统的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结果显示:一是2009—2018年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这两个系统之间出现交互超前发展,但生态环境系统发展在2009—2015年变化幅度较小,2016年出现最高值,随后呈现下降趋势,三个系统发展在时间序列上呈现不均衡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生态环境子系统存在相对滞后现象;二是三个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较高,三者交互关系较为紧密,彼此发展相互作用较强,并呈现出高耦合未必高协调的特征;耦合协调类型先后出现“严重失调、濒临失调、中度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优质协调、良好协调”的系列变化发展过程;三是预测得知2019—2021年广东省耦合协调类型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但耦合协调度值出现了先大幅下滑后再次回升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3.
厘清海洋生态环境与海域使用之间的关系、促使两者耦合协调发展,是协调海洋保护与开发之间矛盾,推进渤海综合治理的关键所在。通过构建耦合模型,研究了中国莱州湾9个沿海区县生态环境与海域利用的协调关系。依据模型得出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及海域利用综合评价指数,分析了研究区域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及海域利用现状的空间差异。根据生态环境与海域使用耦合协调指数,将9个区县划分为4类,提出了各类型区县在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海洋开发关系上的发展路径和对策,为莱州湾及渤海生态保护与海域使用的协调发展提供借鉴和建议,为推进渤海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经济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对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可以有效评价草畜平衡发展态势。文章对2000—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环境系统与畜牧业经济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经济发展水平均呈增长趋势,但前者增速较缓并具有明显波动性;2000—2017年间两大系统由濒临失调逐渐发展为近几年的中级协调或良好协调,表明二者存在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正耦合关系。另外,与畜牧业经济发展相比,草原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稍显滞后。因此,未来国家应继续实施和完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将二者的耦合发展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5—2018年陕西省10个城市的平均横截面数据,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引力模型,探讨陕西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程度及耦合协调空间联系。结果表明:陕西省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水平契合生态经济系统演化序列,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生态环境水平。区域整体耦合协调良好,耦合协调度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但区域耦合协调发展不均衡,空间分布呈"一城独大"的局势。区域整体耦合协调的空间联系较弱,西安是区域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引力作用源,咸阳、渭南次之,榆林对外耦合协调空间联系最弱。加强区域空间联系、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优化环境治理机制是提高陕西省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新型城镇化与金融支持的耦合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先明  王策  熊鹰  肖锦  谢伟俊 《经济地理》2019,39(7):96-105
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金融支持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基于2000、2005、2010、2015年面板数据,使用熵值法并建立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湖南省各市州新型城镇化和金融支持水平综合指数、协调发展状况以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湖南省各市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综合指数稳步提高,区域差异表现为东部大于西部的阶梯分布特征。金融支持综合指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总体上低于同期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②从时间维度看,新型城镇化与金融支持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2010—2015年提升幅度最高。各市州协调发展水平差距由大变小,趋于平衡发展。从空间角度分析,湖南省区域间差距较大,呈现出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水平遥遥领先,大湘西地区协调发展速度最快,其他市州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参差不齐的态势。③金融支持与新型城镇化的相对发展状况呈"倒三角"态势,两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城市建设资金、存贷比、金融中介效率方面。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耦合协调评价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加权TOPSIS法及耦合协调模型,对2004—2015年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粮食生产和农业补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2004—2015年湖北省粮食生产的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粮食生产由以农业生态环境为支撑过渡为以农业补贴为导向;(2)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粮食生产和农业补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在波动中演进,由初期的濒临失调逐渐改善为中级耦合协调水平,但随着三者矛盾的加剧,系统间协调难度加大。并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蒋骏 《当代经济》2018,(12):56-58
以我国两大城市群为例,构建了绿色金融-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对两大城市群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进行测度;引入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了2008-2014年城市群绿色金融-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和综合协调指数,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运用BP神经网络建立耦合协调预测模型,对系统未来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城市群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震荡幅度较大,且各区域存在较大差异,长三角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第二,城市群绿色金融发展与生态环境并未实现协同发展,绿色金融发展滞后,大部分地区处于拮抗阶段,并逐渐接近磨合阶段;城市群绿色金融-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较低.第三,未来城市群绿色金融-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在波动中缓慢增长.  相似文献   

19.
资源—经济耦合关系是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可持续能力的重要表现,关系着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和方向。文章基于熵权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开展东南亚"一带一路"澜湄合作5个国家2006—2015年的资源和经济发展耦合状况评价。结果表明:(1)2006—2015年各国资源承载变化与经济发展变化趋势相反,两者变化不同步;(2)五国耦合协调度介于0.468~0.648,处于濒临失调型和基本协调型,缅甸协调度最好,老挝提升幅度最大但仍是最差的;(3)各国资源与经济对比关系发生了变化,其中,老挝变化最大,越南次之,泰国最小,各国均未能达到资源承载与社会经济发展良好匹配。该研究可为区域资源、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区域合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
《经济研究》2018,(3):79-93
本文首先基于耦合协调视角,分别从行业和区域层面测度2001—2015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间的总体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程度,然后基于优化视角通过对存增量系数的调节模拟产业耦合协调的演化发展趋势。实证结果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略滞后于制造业,两产业间耦合协调度由初始的失调衰退阶段逐步发展至良好协调阶段;(2)从产业耦合协调度和综合发展指数这两个维度出发,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演化发展归纳为波动同步型、衍化趋同型、单产业主导型3种耦合发展模式,其中单产业主导型的耦合发展模式由于组合内产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制约了产业间的耦合协调程度,而组合内产业发展速度相对平稳则有助于尽快跨过耦合裂痕;(3)现阶段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存量资源优势是促进两产业耦合协调提升的主要动力来源,积极推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做优存量、培育高质增量的相关产业政策,将有助于两产业耦合协调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