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集经济是因某一特定产业的企业在空间上大量聚集而给单个企业带来的额外收益,它是一定区域内的外部规模经济。中小企业由于其内部规模不经济和自身的群体特征,更适合聚集发展,能够充分利用因同类企业大量聚集而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据此本文考察了利用聚集经济发展中小企业的有效性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作为经济增长新动能,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引擎。基于全国31个省区市2011—2020年间的数据,通过构建面板门限模型,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聚集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产业聚集的影响并非线性,其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均受制于当地产业聚集的历史状态。总的来说,数字经济须达到一定水平才会对产业聚集产生积极作用。当产业的空间聚集程度较高时,数字经济对产业聚集的作用表现为先强后弱的正向激励;当产业空间聚集程度不理想时,数字经济对产业聚集的作用则是负向的。因此,地方政府应当有针对性地加大产业数字化的建设力度,降低产业聚集的数字化成本,以此提高数字经济对产业聚集的内化激励。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聚是指相同产业及相关支撑产业、相互关联的不同产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关系,在一个特定经济区域内,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产业成长现象和经济运行过程。产业集聚的过程就是各类经济资源、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特定领域中,彼此具有共通性和互补性的企业及相关法人机构,在某区域聚集。产业集群以其特有的低成本,高竞争力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独特模式,已成为当今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县域经济中的产业集群规划是发展县域产业集群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伊建春 《经济研究导刊》2013,(27):105-106,131
产业聚集是一种特殊的产业组织形态,其发展战略对推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以宁化华侨经济开发区为例,分析山区县产业聚集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产业聚集战略对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意义,并对实施产业聚集战略提出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6.
产业聚集理论回顾与评述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的产业聚集理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歇尔,马歇尔从新古典经济学的角度,通过研究工业组织,间接表明了企业为追求外部规模经济而聚集。马歇尔在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发现了一种产生聚集的“新鲜产业空气”一协同创新的环境。以传统和现代经济地理学为基础的产业聚集理论。该理论有韦伯的产业聚集理论和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相似文献   

7.
“块状经济”就是产业集群,即产业链上的若干个同类生产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一起高密度地聚集在某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共同发展的经济现象。产业集群不仅发挥了规模经济的效益,而且也产生了巨大的溢出效应,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如何把浙江块状经济的独特集群优势转化为出口竞争力优势,扩大块状经济产品出口规模和效益,是浙江外贸及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所谓产业空洞化,指已有产业处于衰退阶段,而新的产业还没有得到发展,或者新的产业发展得不够充分,并且不能弥补已有产业衰退的影响,造成经济陷入不断下降甚至萎缩的现象。由于产业空洞化与产业集群的发展周期紧密联系,所以对于产业集群发展周期的研究,有助于各相关方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避免产业空洞的出现。一、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逻辑斯谛增长规律产业集群是指相同或相关行业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地理位置聚集而形成的紧密联系的集合体。产业集群与生物种群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在一定空间中相同或相关产业的经济组织的集合。按照逻…  相似文献   

9.
一、产业聚集的理论回顾 对于传统产业聚集现象,早在19世纪末期,著名的经济学家马歇尔便从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角度阐述了产业区位聚集的经济动因。马歇尔认为,企业的聚集有三个原因:一是相同行业企业在某一地区内的聚集,能够形成一个拥有特殊技能的劳动力市场,该市场能够使企业和劳动力都从中获益。二是企业聚集会带动生产中间投入品企业和辅助性企业(运输、工具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在于产业竞争力,而产业聚集度的高低又直接影响到产业发展的质星。从我国的实际来看。由于实行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部分产业的产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规律,产业发展建立在低水平、重复建设之上,造成了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产业的低水平聚集,影响了地区经济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发展受区位、国界、政策等因素制约的影响越来越小,产业全球化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作为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地方产业必须在提高聚集度、增强整体竞争力上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