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现有农村金融体系已难以满足农村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政府应对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和邮政储蓄进行积极的政策引导,尤其要强化政策性金融的功能,并将民间金融纳入正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2.
引导金融资源向农村回流的政策性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郁 《经济纵横》2019,(11):55-65
在城乡长期发展不平衡条件下,市场化金融资源配置方式会强化资金从农村流出。虽然我国持续推进的农村金融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农村金融服务状况有所改善,但因未能触及根本性的供给制度约束,仍无法破解城乡金融资源"逆向"配置的问题。现行金融体系在满足金融需求上存在一定机制性障碍,主要表现为金融抑制与"有效需求"不足、农信系统支农定位屈从于趋利目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势单力薄、政策性金融引导效力未能充分发挥及支农信贷政策缺乏激励约束效力等,金融机构对农"放贷难"导致农村"贷款难"。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解决好对农业农村优先投入的保障问题,急需推动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以政策性机制引导金融资源投向农业农村。因此,应从重塑政策性金融战略使命、强化对支农为农服务的激励约束、促进正规与非正规金融有机衔接、发挥政府基金先导启动作用及激活农业资本市场等多方面协同推进,建立起引导资金回流、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商业化运作加速情况下,为引导资金流向农村而自上而下的建立的一种商业化经营的农村金融机构,其目的是为了服务三农。本文分别对它们能否有效解决农村金融不足做了有益探索,指出村镇银行存在制度设计缺陷、金融服务水土不服、政策支持缺失等问题,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商业性组织存在贷款偏离农村和农业的倾向,正规合作性质农村资金互助社也有商业化经营冲动。认为构建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体系应将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和民间合作金融相融合,民间合作金融是农村金融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正规金融局部性浅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以后中国农村金融逐步深化,但是到90年代中期以后,农村金融深化出现减缓甚至部分逆转现象。通过对中国农村正规金融局部性浅化的实证分析,指出市场失灵而不是政府金融抑制是造成正规金融局部性浅化的原因,认为在加强监管的条件下,放开部分非正规金融,促进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联合是遏止农村正规金融局部性浅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俊芳 《经济论坛》2007,(3):104-106
一、农村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金融体系萎缩,服务功能弱化 1.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服务功能弱化。目前我国县域农村只有农业发展银行,其业务仅限于国有粮棉油流通环节的信贷支持和少数龙头加工企业的服务。迫切需要政策性金融扶持的农业和农户的弱势群体以及农业开发、农业技术进步及农业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得不到足够的政策性金融扶持。随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其服务功能在逐渐弱化。  相似文献   

6.
焦文慧 《时代经贸》2010,(20):165-165
近几年来,农村非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非正规金融形成原因的分析,对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方向提出政策性建议,并对正规金融如何提高其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农村非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非正规金融形成原因的分析,对非正规金融的发晨方向提出政策性建议,并对正规金融如何提高其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生态恶化的现实,已成为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不容回避的问题,如何改革和发展中国农村金融生态,不仅仅需要关注正规金融的产品、制度和基础设施,也需要关注长期隐藏在地下的金融形式——民间金融形式。农村民间金融与农村金融生态的关系是相互的、辩证的;一方面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依赖于农村金融生态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民间金融的适度发展将有利于形成良性的农村金融生态。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社的成立,标志着黑龙江省农村金融组织架构基本确立,但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并未形成。农村金融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金融组织结构单一、金融市场模式单一、金融产品服务单一、政策性银行功能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多元化的金融市场运作。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及分层次的金融服务对象等农村金融模式的创新,并应采取相应的办法,诸如建立社区银行,培育小额贷款组织,地方政府适当扶持,建立农村金融保险等,才能够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农村。  相似文献   

10.
正规银行的功能定位不准确致使信贷供给与农户借贷需求的严重错位:政策性银行——农村发展银行:职能单一性与自身管理机制的欠缺、商业性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过分的追求商业化和自身沉重的历史包袱、支农主力——农村信用合作社:支农贷款缺乏刚性约束与自身发展方向不明确、只存不贷的银行——邮政储蓄成为农村金融的“抽水机”,致使信贷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农户需求,这必然要求进一步重新定位农村正规金融功能,减少供给型金融抑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如何影响农户的信贷获得。利用1999—2009年的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本文从资金配置效率、金融机构行为等多个角度刻画我国金融市场化进程,发现金融市场化显著降低了农户从正规金融部门的信贷获得。从不同的贷款用途看,金融市场化主要降低了生产贷款中的农业生产贷款,对生活贷款则没有显著影响。本文进一步从产业发展的视角进行剖析,发现金融市场化对农户正规信贷的抑制程度受产业投资机会的影响。农户所在地区的农业投资机会越大,正规贷款受抑制程度越低;反之工业投资机会越大,正规贷款受抑制程度越高,说明金融市场化对农户信贷的抑制来源于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之间的资金转移。  相似文献   

12.
农村金融生态系统构成及其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生态优化理论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系统中的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各自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发现,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存在以下问题:真正服务于农业的农村正规金融生态主体数量明显不足,且功能退化,未形成分层竞争机制,信息不对称;农村非正规金融生态主体虽无合法地位却十分活跃的充斥着农村金融市场,给农户和农企的融资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扰乱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农村金融生态系统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以及信用环境不佳。具体的解决方案有: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生态主体结构体系,培育分层竞争的农村金融生态主体,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生态主体的健康发展;健全农村金融法律保障体系,改善信用环境和经济环境等。  相似文献   

13.
从新农村建设"缺血"看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待加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鹏 《时代经贸》2006,4(7):94-9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资金投入,而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的能力正在不断减弱,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受到严格的管制,由此导致农村的金融抑制变得更加严重.因此,必须改革农村金融体系以发挥农村金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农村金融互联是打破长期以来对农村金融研究及改革实践"二元化"思路,即对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单独考察的一种尝试.本文基于分工理论的分析框架,对金融互联内生机制及其可持续性进行了规范的经济学解释和分析.并基于债务可持续性分析,首次提出了"商业性互联"与"政策性互联"的概念与界定.最后,结合四川雀农村金融互联实证,本文提出了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财政支持金融服务三农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谌玲 《经济研究导刊》2014,(21):110-112
中国长期以来实行轻农村,重城市的发展战略使得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金融的发展也落后于城市金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金融抑制现象,呈现需求抑制和供给抑制并存的特征,严重阻碍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改变传统的信贷供给逻辑,通过打造农村资金供给的回流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发展金融机构,在竞争中形成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机构,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完善农村金融法规、审核监管以及风险保障措施,才能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的效率,加强金融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6.
丁宁 《经济研究导刊》2013,(14):165-166
农村民间金融的存在弥补了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活动中的"缺位",是对正规金融的一种有益补充,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分析了农村民间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凤兰 《经济论坛》2006,(8):121-122
一、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在体制变革和金融创新的强有力推动下,我国金融的市场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金融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就金融发展的地域结构看,城乡金融发展很不协调且呈加剧之势,农村金融被严重边缘化,农村金融抑制现象严重,金融二元结构特征十分突出。重构我国农村金融应该遵循金融的客观规律,从我国实际出发,构建政府指导下的,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以及其他非正规金融组织等多种组织形式相互竞争、协同发展的混合型的农村金融体系。按照这一改革目标要求,应该包含四个层次的内容:1.…  相似文献   

18.
供给型金融抑制现象在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尤其是1993年以来,以盈利最人化为经营目标的金融体制改革推行之后,现有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出现了功能性缺陷,导致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中获得贷款。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抑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我国农村的金融抑制情况更突出,消除金融抑制对"三农"的影响是农村金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金融抑制理论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的成因及表现,提出消除农村金融抑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崔婷婷  王倩 《时代经贸》2010,(18):182-183
近年来,随着正规金融在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战略收缩,非正规金融在解决农户融资问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非正规金融自身存在的缺陷,也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本文认为非正规金融的未来发展应克服内在缺陷和与现行金融体制之间的摩擦等影响因素,通过将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纳入正规金融体系、建立农村社区合作金融机构、吸引农村非正规金融资金流向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等多种途径,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