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综合实力最强、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而金融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和核心环节.通过区域金融合作,将促进资本在区域内的有效集聚,实现金融资源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区域内经济与金融联动发展与合轨运行.本文考察长三角地区经济金融合作情况,分析了制约长三角金融合作进一步开展的因素,最后提出构建长三角金融合作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现代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认为,区域内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乘数”效应,会大大减少经济增长的成本,增加区域经济的活力,提高地区发展的经济效率。随着上海“一个龙头,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实施和国际资本、产业大举向长三角转移,以及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和经济一体化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世界经济的  相似文献   

3.
产业融合背景下我国会展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展业与旅游业有着天然的产业关联性,两者的联动效应正不断加强,对城市经济的促进作用也越发显著。文章依据产业融合理论,对会展业与旅游业之间的产业关联性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我国会展业与旅游业在联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实现两者有效联动发展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参加十六大上海代表团讨论时指出,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全国的支持。上海要进一步增强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地区之间的经济与技术合作,特别是要积极探索同长江三角洲地区联动发展的新路子作为长三角的中心城市,上海起着引领这一地区发展的核心作用。长三角城市群在世界城市格局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发挥上海的作用?就这些问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长乐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长三角城市群已跻身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其中心城市上海,目前尚属“第三梯队”,即…  相似文献   

5.
“究竟是工业化带动城市化,还是城市化引领工业化?长三角将形成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良性互动。”近日,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指出,未来几年内,县域经济的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都将进一步推动长三角经济形态的整合。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长三角地区逐渐建立起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发展平台。张军认为,区域内各城市的经济都在这个平台上不断整合,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县市都显示出其自身的发展能力和招商潜质。长三角区域内的投资分布,从一开始就呈现各中心城市、县及县级市“遍地开花”的态势。依靠良好投资氛围所引…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创意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策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新阶段,如何实现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提升长三角综合竞争力,正在成为一个与“长三角扩容”同样热门的崭新课题。长三角的发展方式,要从单纯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向区域内整体经济、社会和文化可持续的高质量化发展迈进。而创意产业的高渗透性、高增值性及其高融合性,显然可以有效地促进长三角地区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智慧城市的发展既可以提升城镇化质量,也有助于促进城市经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因此被认为是未来发展潜力所在.加快福建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增强对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撑作用,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审视福建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发现存在“整体特色不突出,区域内规划单一,信息开放程度不足,群众参与感不强”等问题.建议通过突出“双区”特色,共建“智慧两岸”;建设政府配合为辅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成立专门机构,聘请专业人员;完善协同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资源共享等策略完善福建智慧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长三角地区面临日益趋重的养老压力,而长三角联动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区域之间因老龄人口和资源分布不均而导致的养老压力。长三角区域养老融合发展具有成熟的经济、制度和文化基础,目前长三角地区在养老服务业协同发展、区域融合的过程中也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依然存在涉老产品和养老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养老服务市场开发不完善、多地养老服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异地养老面临着较大的制度及政策障碍。未来长三角区域养老融合主要解决两个问题———老人的自由流动和养老资源的最佳配置,以满足区域内老年人的多层次、多方面需求。长三角区域养老融合的机制建设应该从构建领导协调组织、系统评估科学规划、打通制度政策壁垒、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培育连锁养老机构、动员社会力量等几个方面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9.
赵蕊  忻旸  周斌  马威 《时代经贸》2021,(4):47-51
本文基于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长三角区域内26个中心城市的数据,引入莫兰指数构建回归分析模型,研究 长三角区域内金融发展、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内金融发展水平存在空间正相关 关系;上海市金融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江苏省金融发展水平整体均衡,浙江省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一定差异,安徽 省金融发展水平不平衡性明显;金融发展、技术创新及基础设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地区金融治理状况及其整合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在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整体发展的同时,由于自身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和外部金融环境中各种壁垒的存在,制约着该地区的经济金融的进一步联动和融合,因此需要对这一地区的金融资源进行整合。该文通过对目前长三角金融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的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探索了整合长三角地区金融资源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从区域时空压缩的角度出发,通过构建综合交通可达性模型,测度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间最短时间距离及其变化,利用德尔菲法和等时圈分析法等方法,从城市、都市圈、城市群3个尺度探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水平的空间异质性,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方案制订及实施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发现:(1)在交通一体化建设背景下,高铁和城际铁路的建设和开通使得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大幅度缩短,城际社会经济交流更加密切,区域内1 h以内的城市对数量急剧增多;(2)区域高水平一体化地区集中分布于沪宁和沪杭等轴带地区,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一体化水平较高;(3)在时空压缩效应下,区域中心城市扩大了“溢出效应”和“同城效应”的地域范围;(4)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空间异质性随着高速交通网络不断完善而发生改变,杭州、无锡、苏州、合肥等城市逐渐成为长三角地区新兴核心城市,芜湖、安庆等城市在城市网络中的作用也在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最有活力、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也是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一极。“十一五”期间长三角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特点:区域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深化;区域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区域内的分工更加完善合理;苏浙两地的经济增长速度仍快于上海,上海在长三角的经济比重会进一步弱化;世博会对长三角的经济产生明显的拉动效应等。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发展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参加十六大上海代表团讨论时指出,上海要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特别是要积极探索同长三角地区联动发展的新路子。这说明长三角区域经济正获取新的发展契机和增长动力,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历史任务,也就是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推动和加速实现上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联动和一体化发展。最近几年,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联动发展的共识已经基本确立,一体化发展的势头比较快。特别是自上海和江、浙两省市政府提出要把发展放到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去考虑的战略决策,以及区内城市之间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出现较大突破的情况以后,长江…  相似文献   

14.
谈学明 《江南论坛》2004,(1):15-16,35
上海申博成功以来,如何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及早筹划,联动发展,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新一轮发展战略研究的重点之一。无锡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城市,当前,全市正把争创江苏省“两个率先”先导区、示范区作为新一轮发展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一工作要求,无锡必须把主动依托世博、接轨上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地区是全国旅游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同时也是开展慢旅游活动的引领地。其区域内高速铁路的发展对以改变旅游者行为模式为目的的慢旅游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该区域在开展慢旅游活动的实践中还存在交通安全及旅游供给等问题。因此,在高铁背景下,理清“快交通”与“慢旅游”的关系,并通过打造长三角慢旅游圈,开展生态营销及开发适应旅游者行为模式改变的慢旅游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江苏跨江联动开发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导向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在行政主导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制约该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江苏沿江跨江联动开发是发挥上海龙头作用,转移苏南沿江产业带,促使长三角形成以上海为龙头的对称格局的必然。江阴———靖江的先行联动更具条件。跨江联动开发目标选择的关键在于冲破行政壁垒,进行有效的政府合作,对长三角经济的再发展具有导向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部会展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展业被称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既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综合的经济效益,又能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号召力.本文通过了解中部地区会展业发展的现状,就中部地区会展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了分析,结合中部发展会展业的条件,提出问题并进行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区域发展数十年的历程表明,每个时期,区域发展面对的内部基础、外部环境不同,区域发展的关键议题和基本路径随之不同,竞合关系和合作模式也必然不同。改革初期长三角经过最初的竞争磨合,自主探索互惠互利机制,建立了互补型的横向协作模式。开放时代长三角多个城市抓住全球化和浦东开发开放机遇,实现了高速发展,主要城市间经济总量差距不断缩小,多中心格局逐步形成,内部竞争加剧;同时合作的内在需求也在增长,各城市、各地区不放弃竞争但又积极寻求合作,因此形成了多种自发性的竞合联盟。正因为长三角区域内部有着长期的自发寻求竞合平衡的丰富实践和深厚基础,在目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下,长三角的区域发展也将随之进入构建"区域共同体"的新阶段,长三角地区在各个相关领域建立开放、通达、紧密的"区域共同体"式的有机联结,提升区域内各地区各城市之间的自组织能力和合作行动能力,以实现打造"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19.
顺应区域经济的联动,长三角两省一市央行也已着手研究和启动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框架的构建,近期要着重解决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这就为农行的区域联动创造了根本性的基础和条件。同时农行联动也有自身的基础和有利条件。三地16个城市行有相同的经济客户基础和依托空间,并且这种客户基础已在融动。尤其明显的是,在一级法人制度下,自身业务运作的制度、机制、产品和运作手段兼容性相对较好,有相当接近的地缘企业文化氛围和行际间的互访互助传统,比较容易接近和统一。尽管区域经济的联动涉及产业的布局、协同和分工问题,存在市场作用下的排他性,但金融的联动在产品上却有相当高的兼容程度,只要区域范围设定,不存在排他性。当然,我们并不排除利益分配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各次区域之间产业同构产生的原因,认为长江三角洲区域内部的产业同构有其必然性,过分夸大这一问题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进而指出须从客观现实出发,在长三角次区域实行“趋同”的产业发展定位,强调只有江浙沪三地在市场竞争基础上的经济合作,才能获取长三角经济区域内产业发展的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才能在产业分工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率和经济潜力,打造出世界制造中心所要求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