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药物性肝损伤是医源性疾病的最主要类型,约占黄疸住院患者中的 2%~5%,占老年肝病患者的30%以上[1].药物性肝病是指在治疗剂量药物在应用过程中,肝脏由于药物的毒性损害或对药物发生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如原有某些病毒性感染或潜在肝功能不全,则更易发生肝损害,严重者危及生命[2].因此,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药物所引起的肝损害,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所关注.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 月~2009 年3 月收治的21 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为临床药物性肝病的防治提高依据.其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规范本院围术期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6月出院的757例Ⅰ类切口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57例Ⅰ类切口手术病历抗菌药使用298例,使用率39.4%;无指征用药39例(13.1%);用药频次前三位: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克林霉素;单一用药262例(87.9%),二联36例(12.1%);术前0.5~2.0h给药270例(90.6%)。结论我院围术期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使用药物档次高、用药时机不当,疗程过长。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力度,提高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我院上呼吸道感染(AURTI)患者的用药情况,探讨AURTI患者的最佳用药策略。方法现对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间AURTI患者的用药情况,包括患者临床症状、药物种类、给药途径、连用情况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0例AURTI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发热(48.33%)、咽喉不适(56.39%)、喷嚏流涕(40.56%)为主。药物种类:抗菌药物(308例,85.56%)、西药抗病毒药物(243例,67.50%)和中成药(213例,59.17%)。给药途径:静脉给药207例(57.50%)、口服给药287例(79.72%)。单一用药患者62例(17.22%),联用患者298例(82.78%)。结论目前我院在AURTI的治疗中存在了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和静脉给药、不必要联用的情况,医院应加强医生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进一步规范AURTI的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两种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预防钬激光碎石术感染的成本-效果,以探寻经济有效的术前预防用药方案,提高用药合理性,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钬激光碎石术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品种不同分为A组与B组,每组100例。A组患者采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预防感染,B组患者采用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预防感染。两组患者均在术前30 min静脉滴注,并于术后规律性应用2 d,比较两组预防感染效果、成本-效果,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预防感染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成本-效果比明显低于B组(P<0.05)。将抗菌药物成本剔除15%的药品加成后,结果显示,A组成本-效果比仍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钬激光碎石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达到较理想的抗感染效果,选择头孢呋辛作为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一种有效、经济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本院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提升本院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质量。方法本院于2012年1月起采取措施干预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随机抽取2010年(对照组)和2013年(观察组)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患者各100例,回顾性分析其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费用以及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防用药选择、预防用药时机及预防用药疗程合理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法用量合理性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指征联合用药、无依据换药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干预措施可以在降低抗菌药物费用而不影响患者预后的基础上,提升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减少无指征联合用药、无依据换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途径和时机。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手术治疗的患者91例,对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给药和术后24 h后用药的概率相对较高,分别占36.1%、52.7%;其中7例出现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占7.7%,无1例术后感染症状出现。结论严格遵循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于术前应用抗菌药物做好预防用药工作,术后患者出现感染症状时,再应用抗菌药物经静脉给药治疗,以提高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的临床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消化内科收治患者1200例,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对消化内科出现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和药品发放错误类型进行分析总结,研究如何合理使用药物。结果 1200例患者中不合理使用药物情况105例,占所有消化内科患者的8.75%。2010年不合理用药40例,占38.1%;2011年不合理用药35例,占33.3%;2012年不合理用药30例,占28.6%。消化内科主要不合理用药情况有4种,主要为药物用量过大、药物重复使用、不合理联合用药以及药物联用造成毒副作用增强。2010年1月~2012年12月药物用量过大共45例,占42.9%;药物重复使用共24例,占22.8%,不合理联合用药20例,占19.0%;药物联合用药造成毒副作用16例,占15.3%。结论在消化内科的工作中,医生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提高专业知识能力,掌握科室用药的药理以及相互间的作用,才能有效提高科室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保证三氧化二砷用于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通过36例患者的用药观察,遵医嘱应用解毒药物、保肝药物及三氧化二砷针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掌握药物的常见的及偶发或严重的不良反应,给予患者治疗期间全过程的优质护理。结果 1例用药2天因心率过速停药,1例因脑出血停药。其余34例均在医护的全心监护下完成治疗。结论对应用三氧化二砷治疗的患者,应掌握患者用药前的生化、血象、离子的检查结果及患者的病情,有的放矢对症护理,保证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及药物性的病情突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内科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具体情况,提升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舒兰矿业(集团)总医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肾内科住院的550例患者,对其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5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应用抗菌药物的比例达到79.3%(436/550),其中治疗性用药196例,预防性用药198例,预防+治疗联合用药42例;对196例治疗性应用抗生素的患者出现感染部位分析发现,尿路感染102例,呼吸道感染50例,皮肤感染及深静脉留置导管感染20例;对436例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用药评价,220(50.5%)例用药合理,174例(39.9%)基本合理,42例(9.6%)不合理。结论通过对肾内科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分析,促使抗菌药物应用更加合理、安全、有效和经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遵义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272份ADR报告进行整理、统计及分析。结果 272例发生ADR患者中,新的ADR有23例(占8.46%),严重的有4例(占1.47%)。女195例(71.69%),男77例(28.31%);19~44岁年龄段发生率最多(34.56%)。给药途径分布中静脉滴注ADR发生率最高,达67.28%。ADR发生率品种最高的为抗感染药物,达39.71%,其次为中成药(17.65%)、妇产科用药(8.82%)和血液系统用药(6.62%)。累及器官/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达157例。67例存在超药品说明书给药,主要为超适应人群和超适应证。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尤其是重点关注儿童用药、静脉滴注给药、抗感染药物及超药品说明书引起的ADR,药师应加强ADR相关培训和ADR数据分析,及时反馈临床,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风险,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α-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6例丙型肝炎患者,按不同年龄段划分四个组别,采取肌内注射α-干扰素进行治疗。结果经过α-干扰素治疗后,46例患者中,治愈13例,显效15例,8例出现恶化,10例未出现明显变化,α-干扰素治疗有效率61%。20~29岁组有效率为84%、30~39岁组有效率为76%、40~49岁组有效率为44%、50岁以上组有效率为27%。在治疗期间,有39例(85%)患者出现了流感样症状,40例(87%)患者出现了白细胞计数减少的症状,28例(61%)患者出现了间质性肺炎的症状,38例(83%)患者出现了神经精神症状,29例(63%)患者出现了消化道反应,16例(35%)患者出现了骨髓抑制,14例(30%)患者出现了一过性肝损害。结论α-干扰素治疗效果肯定,但不同年龄组α-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疗效存在差异。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中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加强临床用药监测,积极预防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统计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药学服务的相关策略。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或当面询问的方法统计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2月住院部和门诊收治的420例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同时制订并实施药学服务的对策,探析其应用效果。结果本次调查420例,问卷回收率100.00%,有效问卷100.00%,其中43例(10.24%)依从性良好,377例(89.76%)依从性不良,实施全程药学服务干预后依从性不良患者均严格遵照医嘱用药,依从性较佳。结论通过调查统计分析高血压患者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因素,医务人员和药学工作者要针对影响因素进行全程药学服务工作,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提高用药依从性,进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有效提高其生存质量,应引起高度重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38例,对入选患者进行年龄、性别、药物使用情况、用药过敏史、用药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进行记录和分析,参考国家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其因果关系进行评价。结果抗菌药物引发不良反应与患者的年龄、使用的药品种类相关。138例患者中68例停药后治愈,占49.3%,70例经对症治疗后显著好转,占50.7%。其中,102例对原有疾病的治疗影响较小,占73.9%,28例病程延长,占20.3%,8例病情加重,占5.8%。结论医护人员应根据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用药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眼科围手术期合理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具体方法。方法随机选取1863例患者分别采用传统给药法(930例)及改革给药法(933例),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应用效果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均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P>0.05),而改革给药组在用药疗程、用药剂量、用药经费方面均少于传统给药组(P<0.05)。结论采用改革后的抗生素使用方法,不仅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同时能缩短用药疗程、减少用药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减少药物资源的浪费及患者经费的支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医院外科围术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预防应激性溃疡(SU)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9至11月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外科5个科室共270份手术出院病历,调查每份病历围术期使用PPIs预防SU用药情况,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 270份病历中138份使用PPIs预防SU,使用率为51.1%;使用PPIs预防SU病历中,50.0%(69/138)患者预防用药无明确指征;PPIs预防用药患者的高危风险因素主要为高龄≥65岁、多发性创伤、复杂手术;药物选择以注射用奥美拉唑为主,占88.6%(140/158);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98.1%(155/158);给药频次以每天1次为主,占76.6%(121/158);PPIs预防SU的平均疗程为5.5 d。结论该院外科围术期使用PPIs预防SU用药中,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医院宜制订外科围术期PPIs预防SU用药标准,以规范临床用药,进一步促进PPIs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临床用药在儿童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并提出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应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细菌感染患儿112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并采取及时的处理措施。结果 1120例患儿中喹诺酮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儿有140例,不良反应率为12.5%,其中神经系统反应45例(32.14%),全身发热15例(10.71%),头晕14例(10.00%),头痛11例(7.86%),面色苍白5例(3.57%),呼吸系统反应48例(34.29%),胸闷25例(17.86%),呼吸急促23例(16.43%),消化系统反应47例(33.57%),恶心21例(15.00%),呕吐15例(10.71%),食欲下降10例(7.14%)。所有患儿经及时治疗及护理后不良反应症状均消失。结论喹诺酮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通过对患儿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可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儿耐受性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病历医嘱用药情况并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期间的200份出院病历,对病历医嘱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结果 200份病历中合格病历84份,占42%;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5%;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为100%;微生物学检查百分率为0.67%。结论我院临床用药仍存在不合理情况,需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集到的65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ADR的药物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静脉给药较其它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提高安全用药意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200例进行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0例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有137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8.5%,其中主要抗菌药物为青霉素类、克林霉素、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以及多肽类等。结论目前内科住院患者在用药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患者用药比例较高,临床应强化对患者的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在广州市南沙区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患者72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患者192例,第二代314例,第三代217例。统计所有患者第一代、第二代及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销售金额,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查耐药情况。结果第一代、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以静脉注射为主,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静脉注射与肌内注射比例相当;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销售金额最高,其次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217例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中头孢他啶不合理用药7例,头孢曲松钠不合理用药9例,不合理用药率为7.37%;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18例,占8.29%,其中消化系统8例(3.69%),过敏反应5例(2.30%),血液系统3例(1.38%),泌尿系统2例(0.92%);临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他啶平均耐药率为33.67%,对头孢曲松钠平均耐药率为57.64%。结论本院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应用较为合理,在临床治疗时需充分掌握每种药物的应用方法和药理作用,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为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