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沙坨油田属粗面岩裂缝性油藏,受边、底水共同作用和裂缝发育等因素影响,出现油井水淹等问题,严重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采取机械堵水和化学堵水效果较差.通过对油藏特征认识和油井见水因素的分析,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对超细水泥堵水工艺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粗面岩裂缝性油藏边底水封堵效果.经现场应用,油井含水下降明显,效果较好,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低渗透油藏保护技术精细管理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昕 《经济研究导刊》2009,(16):182-184,225
低渗透油藏渗透率低的特点使它比普通油藏更易引起油藏伤害,需要利用低渗透油藏保护技术进行油藏伤害的预防和修复。建立低渗透油藏保护技术精细管理体系,就是将低渗透油藏保护技术应用的全过程看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用来指导科研人员方案设计、技术服务、质量把关等工作,从而改变以往粗放、凌乱的管理模式,保证低渗透油藏保护项目运行顺畅和高效。  相似文献   

3.
;苏北阜宁组油藏为低渗透油藏,压裂改造成为该油藏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保证开发效果的根本措施.对该油藏压裂效果的影响因素和效果进行分析,可为国内其它类似油藏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曙4714断块已进入"双高"开发后期,主体部位水淹程度高,油藏剩余油高度分散,稳产难度大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不稳定注水开发方式.实施后,有效提高储量动用程度,阶段增油1.38×104t,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低渗油田吸水异常现象定性分析可以看出由于主力油层和非主力油层在裂缝发育程度和含油饱和度方面存在的差异,形成了注采不匹配的矛盾.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地质剖面模型做数值模拟,进行定量研究,揭示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吸水异常机理.结果得出,裂缝发育程度差异是主力油层不吸水的主要原因,同时还受含油饱和度等因素的影响.该项研究对油田注水开发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宝浪油田经无水采油阶段逐渐过度到含水开发阶段,但目前主力油层(三工河组Ⅲ1-2)大部分已进入中高含水采油阶段,我们针对宝浪油田中厚层内油层水淹后水淹程度很难确定(水淹级别)、层内水淹部位难确定、泥浆混合液电阻率难确定,从而导致解释的水淹层结论是否正确等一系列问题。对该油田砂岩油藏的实际地质特征和近期开发区采油现状以及完钻的部分新井测井资料解释结论进行综合分析,为油田滚动开发,加密调整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建筑施工裂缝控制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议题,根据形成原因不同,裂缝可以分为温度裂缝、应力裂缝、收缩裂缝、沉降裂缝和施工裂缝等.对可能引起裂缝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是做好裂缝控制工作的基础,明晰了裂缝的形成机制才能采取有效的针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头台油田于1994年4月开始注水开发,经历了初期高产、产量滑坡和产量稳定回升3个阶段。开发过程中,主要暴露出2个主要矛盾:一是油层裂缝比较发育,被裂缝沟通的油水井中,采油井很快暴性水淹;而未被裂缝沟通的油水井中,采油井注水受效差,产量递减快,95%以上的油井表现为严重供液不足。二是注入水在油层中的运动主要受裂缝控制,在较高注采比情况下,油井见效慢,单井产量低。由于以上两个主要矛盾,油田产量急剧下降。根据这一严重情况,在茂11井区开设了关闭高含水井沿裂缝线状注水试验,试验一年后,13口南北向油井平均单井产量由3.9dd上升到5.5dd,含水由13.9%降到6.4%,两年来,没有新出现高含水油井。  相似文献   

9.
高层建筑施工中裂缝现象是不可避免,但是裂缝出现的部位不同对建筑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施工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尽量控制裂缝产生,特别是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本文作者对高层建筑施工中易出现裂缝的部位进行了总结,并简单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工艺简便、取材广泛、造价低廉,是以混凝土作为桥梁结构材料主体的显著优点,然而,抗拉强度低、质脆易裂等等混凝土材料本身缺陷的限制下,混凝土桥梁极易产生裂缝.一旦桥梁出现裂缝便会在各种外力的影响下导致混凝土谈话、保护层剥落、钢筋腐蚀等等危害,严重地影响了桥梁构建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因而,必须对裂缝严格地控制,以保证构件的正常使用.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对混凝土桥梁产生裂缝的种类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桥梁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