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巩固上海西部商品粮产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又是农业的基础。城市郊区的农业生产肩负着十分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不仅要向城市提供部分商品粮和绝大部分蔬菜、瓜类、肉、禽、蛋、奶、鱼及部分鲜果等副食品,而且要为菜区提供商品粮,要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粮。因此,郊区农业必须抓紧抓好粮食生产。上海是我国消费商品粮最多的大城市之一,粮食大部分  相似文献   

2.
<正> 上海宝山钢铁总厂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起来的我国第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由于它与国际市场有密切的交往,对国际市场经济波动的反映颇为敏感。这种与国际市场交往的密切性,不是因对外开放政策诱发的一般企业所共有的外贸积极性,而是由于生产需要使其在生产原料、材料、物资等供应方面有求于国际市场而产生的,表现在: 第一,宝钢所需含铁主原料——铁矿石原则上立足于国外供应,这是宝钢生产的特  相似文献   

3.
庭院经济是广义农业的一部分,它包括庭院范围内及房前屋后能够创造产值的小型种植业、养殖业和家庭副业等生产领域,即水果、蔬菜、花卉、鸡、鸭、鹅、鸽、兔子、蜜峰等生产项目;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又发展到房顶的无土栽培。晋城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后,作为环围城市、服务城市、首先接收城市功能辐射、具有经济地理优势的郊区,积极发展庭院经济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发展庭院经济的迫切性 (一)市管县体制形成以后,市区人口迅速增长,加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区禽蛋、蔬菜、果品供应日趋紧张,淡旺季很不平衡,价格也比较高,比如市场上每斤鸡蛋夏季2.4—2.5元,冬季达到2.9~3.0元;每斤苹果夏季0.8—0.9元,冬季达到1.5元以上;蔬菜夏季供应紧张,冬季主要从河南调入,价格昂贵,禽肉、鲜  相似文献   

4.
1 乡镇工业布局过于分散的表现及弊端 上海郊区乡镇工业起步于五十年代。经过30多年的曲折历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迄今已形成拥有乡、村两级企业13574个,职工140.40万人,固定资产(原值)113.04亿元的庞大生产规模。1990年乡镇工业产值(现行价)达283.49亿元,分别占全郊区工业的4/5,全市工业的1/10,全国乡镇工业的1/20,成为上海郊区工业的支柱,全市工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全国乡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5.
一、上海郊区社会发展现状1.上海郊区社会发展模式概述改革开放之前,上海郊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社队制”是上海郊区农村的主要模式。改革开放后,上海郊区社会模式由“社队制”迅速转变为“村组制”并继续发展。农业经济模式持续变革:上海郊区人口户籍登记非农化率也由1978年末的16.24%上升到2007年末的76.48%;上海郊区的城镇化率由1980年末的12.6%,上升到2007年末的43.91%;  相似文献   

6.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维护郊区社会稳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在确定国际中心地位后,正在按照国际大都市的要求进行空前规模的建设,城市空间迅速向郊区扩张,相当大的一部分城市功能正在向郊区延伸和拓展。今后的上海郊区将是未来国际大都市经济、交通、居住、生态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和城乡一体化将在更高的起点上得以发展。上海郊区城  相似文献   

7.
冯国勤 《经济世界》2002,(12):68-71
过去的20年,上海的变化翻天覆地,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 上海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GDP 已经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与世界大都市一样,上海不仅拥有一个都市核一一中心城区,而且还拥有一个更具发展前景的都市壳一一上海郊区。中心城市的崛起与郊区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上海崛起成为世界大都市的今天,上海郊区正以独特的区位优势、广阔的发展前景、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技资环境,成为海内外投资者创业发展的热土。上海郊区的战略地位上海郊区地处上海大都市周围和改革开放的前沿,…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新形势对上海郊区的“农业、农村、农民”定位问题提出了新要求,这是上海郊区发展的必然,更是上海大都市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一、黑龙江省蔬菜生产的现状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黑龙江省居民对蔬菜的需求逐步增加,尤其是冬季蔬菜的需求增加明显,出现了冬季地产蔬菜供应因为气候的原因供应不足的现象,我省蔬菜种植面积2005-2011年分别为31.52、312、3091、28.8、334、4Q59、44.17万hm2。可以看出从2005年开始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减少,而到了2009年蔬菜种植面积开始逐年增加,2011年较2010增幅近一成。2011蔬菜总产量达到1600万吨以上,比2010增加173万吨。  相似文献   

10.
刘文敏 《经济咨询》2007,(3):11-14,22
村是上海郊区农村最基本的行政单位,村级经济实力是郊区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村级经济发展关系到上海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和建设成效。因此,突破现有政策制约,完善政策,创新相关制度,为郊区村级经济打开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关于开辟城市蔬菜供销新渠道的构想贾汉忠,刘光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力改革城市蔬菜供销体制,开放市场,放开价格,不仅农村蔬菜生产生机勃勃,城市蔬菜市场也是欣欣向荣,在活跃市场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十多年来,城市蔬菜供应基本形成了...  相似文献   

12.
保障蔬菜供应是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农户蔬菜种植行为对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我国北方设施蔬菜主产区的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和山东5个省市1171个蔬菜种植户的调研数据,在对种植户行为进行理论分析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蔬菜种植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度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在近三成有放弃蔬菜种植意愿的农户中,蔬菜种植面积占家庭耕地面积的比例、蔬菜生产中有贷款需求但得不到满足、农户对技术有需求但得不到满足、2011年蔬菜生产中遭受自然灾害以及村中有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因素对农户放弃蔬菜生产意愿有正向影响;农户家庭收入和从事蔬菜生产的年限对农户放弃蔬菜生产意愿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搞活经济,全面进行改革的大好形势推动下,为了搞好城市蔬菜供应,辽宁省从1985年4、5月份开始,除鞍山市还管6个主要品种外,其他各市蔬菜产销先后全面放开,为解决全省蔬菜供应问题开辟了一条新路。一辽宁省蔬菜产销放开后,蔬菜生产由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由统购包销改为议购议销,由固定价格改为随行就市,由统一经营改为多渠道经营。经过半年多的实践证明,放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角洲棉区地势平坦,是江海冲积平原,年平均气溫为15°—16℃,年雨量在1,100~1,500毫米之間,无霜期240天左右,土壤为江海冲积土,以沙质壤土为主,含微碱性,土层深厚,透水性良好。虽然梅雨季較长,秋季常有台风、暴雨或伏旱,影响粮棉生产,但总的說来,自然条件是有利于粮棉生产的。长江三角洲棉区是一个老棉区,从明清以来就广泛发展了棉花生产。随着以上海为中心的現代棉紡织工业的兴起,以及解放前帝国主义对棉花原料的掠夺,加速了本区棉花生产商品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上海市农业经济绩效评估及动态监测系统的教据,分析物价上涨对上海郊区水稻生产绩效的影响,探讨应采取的经济措施。结果表明:上海郊区单位面积水稻种植成本增加高于产值增加幅度.农民获利连年减少。为保证水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应加大物质支出、土地租赁费用和粮食收购价格等的补贴力度。  相似文献   

16.
蔬菜是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农产品,蔬菜的价格与广大群众生活息息相关。随着蔬菜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蔬菜产品的多样性和均衡供应以及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今年以来,江苏省盐城市场物价延续了上年底的走势,在食品价格上涨的引领下,  相似文献   

17.
广州农业的现状广州农业分六县两郊,人口三百二十万,耕地三百二十七万亩,山林地一千万亩,总面积一万一千四百五十六平方公里。对一个市区不到二百万居民的城市来说,有这么大的郊区,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算是一个大郊区了。但是,它对广州市所作的贡献(也就是对国家的贡献),除了每年上缴约八亿斤粮食(稻谷)和食糖、蔬菜自给外,其它的副食品提供能力却很低。以一九八○年为例,郊县提供给广州市的副食品,在总  相似文献   

18.
<正> 农业生产是人类利用环境资源(光、水、热、气、土、肥等)和社会经济资源(劳动力、工具、资金等),通过各项农业生产措施,使植物、动物群体的自然再生产转化为农产品的经济再生产。马克思指出:“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管它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农业)内,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农业生产活动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双向演进的城乡一体化理论和实践,集中彰显了上海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昭示着上海农村改革及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和趋势。该文试图通过经验总结,探讨上海郊区现代化和村域经济转型的现状、特点及未来趋势,进而对上海郊区乡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村域城市化和社区公共服务均衡化的区域特色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大城市郊区的产业集群网络创新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业集群是大城市郊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带动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在大城市郊区规划产业集群既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又能够得到大城市功能和辐射,是自然和必然的有机结合。本文以上海郊区发展为背景,对产业集群网络创新系统进行了分析,论述了郊区经济发展与产业集群发展的互动关系。旨在对城市的建设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