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奋斗目标。然而,由于主观、客观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的“剩存贫困”突出,严重影响了城乡统筹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当前,农村“剩存贫困”的治理既有困难,也有有利条件。要从强化政府责任、壮大经济基础、提高抗贫能力、创新扶贫机制、完善保障体系等方面加快农村的“剩存贫困”治理。  相似文献   

2.
加强农村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网络文化建设是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生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致富信息和农业科技知识打造农村网络信息平台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提高农村网民的思想文化素质,规范农村的网络管理,加快电子商务在农村的使用,发挥远程教育网络文化宣传功能等措施消除城乡间“数字鸿沟”,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社会和谐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农村“知识贫困”是农村经济贫困的重要根源。要改变农村“知识贫困”的面貌,必须从农村义务教育抓起。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应该采取“中央统筹、分级管理、以国为主”的管理模式,“以县为主”则难以奏效。  相似文献   

4.
中国扶贫治理战略已经从解决绝对贫困转化为治理相对贫困,如何在数字化时代治理相对贫困已成为新的工作重点。本文在梳理数字经济治理相对贫困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数字经济发展缓解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13-2020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与农村多维相对贫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数字经济发展初期因数字鸿沟会扩大农村多维相对贫困,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深入则会缓解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状况。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影响农村创业机会与人力资本水平来缓解农村多维相对贫困。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教育投入的增加都可以显著地调节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缓解数字经济发展初期扩大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5.
农村贫困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颖琼 《经济论坛》2007,(1):125-127
贫困与反贫困是人类的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世界贫困人口的大约75%居住在农村。中国是一个二元经济结构极其明显的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城市居民长期享受着政府给予的一系列倾斜政策,诸如经济发展政策、教育资金投入政策、就业政策、补贴政策、福利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远高于农村居民,城乡收入差距悬殊。在中国政府着力于解决人们生活绝对贫困的背景下,贫困的范畴主要界定在农村,政府所提出的消除贫困计划和措施,也主要是消除农村贫困,消除农民的贫困。  相似文献   

6.
1.建立财政支持“三农”资金总量稳定增长的机制。要切实贯彻执行财政支农支出的法定增长比例;要加大国家新增财力和长期建设国债用于“三农”的支出比重;要认真落实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15%的政策规定。2.明确财政支农支出的重点。(1)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支持农业结构调整;(3)支持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4)支持建立完善农业和农村的社会救助体系。3.进一步加大农村反贫困的政策支持力度。(1)合理增加财政扶贫资金。财政扶贫资金的增加要与政府职能、国家财力、贫困发生率及扶贫开发需要相适应。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都有责任增加扶贫投入。(2)继续保持并  相似文献   

7.
周旭霞 《江南论坛》2023,(10):27-32
数字赋能农业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杭州建德草莓产业为例,介绍运用数字手段,即在生产端搭建“草莓大脑”,在服务端创建“草莓一件事”系统,在销售端开拓“数字超市”,有力推进草莓产业数字化应用,全面提升草莓产业现代化水平。通过杭州建德草莓产业数字赋能的实践,为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5月18日,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数字农村专业委员会成立揭牌仪式暨“中国农村信息化科技惠民工程”项目启动仪式隆重举行。该专委会是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为适应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推动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加强信息产业和农业紧密结合的主旨下应运而生的。同时,数农专委会的“中国农村信息化科技惠民工程”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世界已经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虽然已经在农村数字经济方面取得阶段性成绩,但农村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有待加强。为此,政府专门制定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力图通过发挥城市数字经济多方面优势,补足农村数字经济方面信息供给短缺的问题,解决农村因信息贫困、技术贫困和文化贫困而引发的低质量发展矛盾,突破数字贫困锁定的路径依赖,实现数字技术与乡村各产业的深度融合,弱化农村区位劣势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开拓农村数字经济溢出空间,形成信息要素全面渗透的数字经济红利,从而提升农村数字经济带动下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信息资源整合模式与机制探析——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合信息资源,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现阶段,为推进新疆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农村信息资源共享能力,需要构建一套上下贯通、横向协调的“区地县乡”四级农村信息资源整合模式,以及与之协同运作的机制,为新疆农村信息资源整合提供引导和保障,实现农村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还需从完善农村信息资源整合管理体制和组织体系建设、积极搭建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供本地化和实用化的信息资源服务、加快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完善重点数据库建设等方面促进新疆农村信息资源整合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1.
《经济改革》2011,(5):62-63
面向广阔的新农村,长期以来,中国移动陕西公司致力于消除城乡“数字鸿沟”,以“村村通”工程为突破,以“欢乐新农村”活动为载体,积极建设农村通信网、农村信息网和营销服务网,“三网”惠“三农”,助建新农村。用移动通信改变农村生活,中国移动陕西公司为农民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移动通信和信息服务,使其成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12.
工业化浪潮和城乡二元化的格局,不可避免地造成农村在经济指标上的落后,但这种“贫困”被等同于全面的落后,而因为这种“贫困”据此在资金、信息、科技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却忽视农村地区曾经存在乃至依然存在的文化传统,致使农村地区发展的内在活力被窒息。农村地区的信息传播服务不应局限于政治和经济层面,而应在更着力于社会公共服务的全面提供。  相似文献   

13.
综观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与能否正确处理“耕者有其田”与“组织起来”的关系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4.
跳出"三农"思维定势,实现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勇 《经济经纬》2003,(6):101-103
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跳出“三农”思维定势,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目标统揽全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继续推进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大力发展农业关联产业,积极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步伐,使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市场农业。  相似文献   

15.
消除西部农村贫困是中国反贫困战略的重点。西部农村贫困的根源是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过多、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接近零。要实现西部农村脱贫目标,根本出路就是通过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强化职业培训、完善劳动力市场、改革户籍制度等措施,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  相似文献   

16.
先进的农业科技与管理是提升农产品品质,实现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随着2001年“数字福建”计划中“数字农业”示范工程项目的启动,为本省“精准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建立起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精准农业”技术体系应是福建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李刚  孙瑞国  陈辉 《经济论坛》2007,(18):128-12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民,难点在农业。改造传统农业、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大幅度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一重中之重开展工作,紧跟中央的战略部署,为“三农”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要真正把中央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进一步促进“三农”工作向着全面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晓波 《经济论坛》2006,(10):119-120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5年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对加强农村工作进行了新的部署。充分认识农村信息化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创造公平的信息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城乡信息化水平的差距分析在农村,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当前,我国农村的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2.4%和94.3%,成为农村居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和来源。在四川省对农户信息传播方式及流向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农村互联网加速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开始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来缓解家庭信贷约束,这对农村居民的相对贫困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将互联网、数字普惠金融和农村居民相对贫困纳入同一框架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现:首先,互联网发展有助于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普及,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缓解农村居民相对贫困;其次,互联网可以通过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农村居民相对贫困,且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最后,互联网的减贫效应存在地区和年龄差异性,互联网对西部地区和青年人的相对贫困缓解效应更强。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从加快数字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知识宣传和改善相对贫困群体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提出缓解农村居民相对贫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面临较为严峻的减贫挑战。基于“消除一切形式贫困”和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经验,构建多维贫困分析框架,从贫、困两方面分析沿线国家的极端贫困、中度贫困和多维贫困状况,并从政局稳定、经济和社会制度角度解析贫困治理面临的挑战。研究发现,沿线国家消除极端贫困取得明显成效,但极端贫困问题依然严峻;中度贫困发生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度贫困人口数量占全球贫困人口总数比重趋于上升;沿线国家农村面临严峻的多维贫困挑战;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贫困人口最多,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次之。建议针对“一带一路”沿线重点贫困国家和经济走廊,与中国合作建立利贫性经济增长、包容性社会发展和多维度精准扶贫的减贫机制,共建“减贫之路”和“增长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