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张宇 《生产力研究》2012,(6):137-139
地理标志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正日益受到重视。我国有许多具有独特吸引力的地理标志,它们是我国宝贵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但现实中,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众多地理标志产品的管理者、经营者、消费者对地理标志的品牌价值缺乏应有的认知,地理标志的品牌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由于地理标志的集体产权特征,地理标志的品牌塑造策略具有独特之处。文章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相关行业协会和直接经营地理标志产品的企业三个方面阐述了提升地理标志品牌价值需要采取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2.
原产地保护技术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原产地优质产品.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上通行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在我国也备受推崇,越来越多的地方特产都在积极申办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本文是对原产地保护技术及相关法律法规现状的研究,主要介绍了欧盟、法国、印度和我国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上通行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在我国也备受推崇,越来越多的地方特产都在积极申办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本文主要介绍我国原产地保护制度的发展状况,以及原产地保护技术对于我国地域经济的影响.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的实施,在推广地域精品、保护地域品牌、提高地域产品竞争力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发展地理标志是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加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富县强民的重要途径。河南省新乡市拥有丰富的地理标志资源,近年来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明显差异。针对发展新乡市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法律手段申请地理标志保护来维护地方产品的利益,已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有利于保护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我国对地理标志的保护起步较晚,但国家对地理标志保护的研究非常重视,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对地理标志保护的比较,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对山东的地理标志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生物资源种类多,分布广,仅仅农业产品一项贵州省就有270多种可申请地理标志,开展了以地、州、市为基本单元的地理标志资源普查工作,对符合地理标志保护条件的农特产品进行调查摸底,共收集到调查问卷67份,通过对调查问卷进一步梳理,对贵州省地理标志注册数量及类型,地理标志产品数量分布情况、类别分布情况,地理标志使用情况等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涂霖养 《时代经贸》2011,(24):62-64
独特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以及飞速发展的现代农业进一步丰富了长汀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但也还存在商标意识不够高、商标注册条件不够成熟、长效发展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由此提出了政府主导有力推动、创新产业经营模式、提早引导主体创设、全程跟踪申报过程、加强质量技术管理、规范商标使用管理、打击商标便权行为、完善政策帮扶机制等对策措施。并从推进农业品牌资源整合的需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推进农产品市场化经营的需要、推进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需要、推进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推进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推进地方资源共享的需要七个方面分析发展地理标志商标对促进县域农业品牌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产品地理标志制度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保障.从经济学视角来看,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一种产品差异化的信号传递机制,是高质量农产品的信号显示机制,而且它还是一种公共产品.基于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关注并做好农产品地理标志制度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一种与农业相关的特殊的知识产权,在农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理标志保护已经成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成效显现,但是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就农产品地理标志重要性和保护现状,对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发展给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虽然我国对地理标志的保护不断增强,但是由于我国建立对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时间不长,以及地理标志有其特殊性导致了我国对地理标志的保护制度还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本文将从地理标志特殊性以及我国现行制度两个方面寻找我国对地理标志保护的不足的根源.在此基础上借鉴其他国家的制度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民族文化的血脉传承。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失传的重大危机,抢救和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刻不容缓。应通过确立以保护为主、辅以开发利用的具体指导思想,建立有效的传承机制等措施来加强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西方农区地理学理论研究评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文章评述了近年来西方农区地理学研究的新动向。在研究内容上,农业地理、农村社区和农户三个侧面均有一些新的特点。同时出现了社会文化视角、政治经济视角、全球化视角和农村管治等新的视角来审视农区问题。农区地理学在农业区位论、农区变化特点和行动者网络理论方面存在着较多争论。中国农区地理学应针对中国的特殊问题,在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研究观点等方面突出创新,从而为中国实际和国际相关理论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南疆地区传统村落景观是当地特殊地理环境和人文 印迹层积叠加的产物,拥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属性和人居空 间符号特征。以“景观-基因”的异变辨识视角探析传统村落 千百年来有序传承的深层基因内核,不仅有利于揭示地域聚居 历史演化的动力机制,更可使现今的乡村振兴保护开发工作对 地域特色基因的保持有相互印证参考之利。尝试引用文化地理 学领域的景观基因理论与方法,通过村落选址、整体格局、街 巷交通、平面类型、建造材料5个不同基因载体对象层面对南 疆地区传统村落的景观基因特征及其异变类型进行识别与解 译,从保护振兴的价值视角探究概括出其历史演变过程的“基 因”承变、类变、突变形态特征,并针对当前传统村落的基因 异变现状提出后续的检视修复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湘渝黔边区民族文化旅游区的建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湘渝黔边区是指以传统的“武陵山区”为核心区域的3省邻近地区,大致包括湖南境内的张家界市、湘西州、怀化市,重庆的黔江区,贵州的铜仁地区和黔东南州等6个地州市,是苗族、土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集中聚居区,也是全国典型的老、少、边、穷山区,归属于国家“西部地区”。区域文化上的趋同性、区域旅游资源上的互补性、区域脱贫任务的紧迫性和区域旅游开发的无序性,使湘渝黔边区民族文化旅游区的建立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具备一定基础的旅游开发现状、逐步形成的区域旅游交通网络、各地政府关于旅游业发展认识上的渐趋统一以及区域旅游中心的初步形成,使湘渝黔边区民族文化旅游区的发展成为可能。湘渝黔边区民族文化旅游区的形成,必须着手进行以下工作:迅速编制总体规划,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建立旅游环线,推出区际旅游联合体和共同市场,多渠道吸纳资金,建立特色文化保护区等。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作为我国文化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有着文化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虽然目前云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是由于相关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从制度的视角对于云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指出一些关于制度上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音乐教材中加入黑龙江地方和少数民族的音乐内容,是发扬和继承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举措。选用具有黑龙江地方特色和民族内容的音乐教材,为保护和继承发展该省历史文化资源的重大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资源则是指历史形成的,对区域社会政治、经济进步起过重要作用,现在仍然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文化存在。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聊城市具有丰富在传统文化资源,在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从全国的视角会发现聊城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发仍然存在不足,表现为:(1)资源尚未形成产业优势;(2)产业品牌尚未打响;(3)产业结构不太合理;(4)文化创新型人才紧缺。为此,提出以下对策:1)深度挖掘聊城市文化资源及其价值;2)科学分类,组建文化模式;3)打造文化产业;4)打造特色文化品牌;5)引进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6)搞好宣传推介。  相似文献   

18.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而且经历了千余年的人文积淀,融祖国文化之精华的儒、释、道于一体,是享誉天下的名山。在已有的研究中,对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的研究集中在自然景观和自然资源的分布上,对其文化内涵研究较少。研究发现,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有着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抗战文化、辛亥革命文化、红叶文化、宗教文化、书院文化、湖湘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非常突出,通过深挖岳麓山的文化内涵,可确立岳麓山的"红文化"品牌,并通过品牌塑造、产品开发、目标市场促销、综合营销、加强管理和服务等措施对岳麓山风景名胜区进行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19.
十七世纪是明末清初的社会变革时期,也是明中叶以来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影响明显的时期。中国地理学在各方面孕育着崭新的学术思潮,涌现了一批著名的地理学者和一批重要的地理学著作,提出经世致用说和人地相关论,大兴地理考察之风,深入探讨地理规律,推动了传统舆地学向地理学的转变,萌芽了近代历史地理学思想,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值得认真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20.
The following note is a very concise summary of a paper2 that was presented at the 17th Gener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Income and Wealth at Montvillargenne, August, 1981. As such it may be considered a new paper, although it contains practically all the conceptual issues of the original paper. As in the original paper its intention is only to place these issues before a wider audience, while specific solutions will have to wait for a more detailed treatment. All issues concern certain conceptual dilemmas, arising in particular in the use of national accounts when available concepts do not coincide with those for which data are sought. A decision to change the existing basic concepts would however require not only the support of the scholars in this field but also the co-operation of the users of national accounts. Due to extreme summarizing, certain statements are now fairly compact—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paper. It is nevertheless hoped that the basic problems still shine through. The following note gives instances in which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accounts, a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existing rules and statistics, may not suffice for actual data requirements, yielding differences in growth rates of several percentage poi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