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术福 《新经济》2005,(8):84-85
在许多人眼里,周彦生是一个符号,代表着岭南画派工笔花鸟画的中坚力量和一流水平,他给人们的印象,是为人非常谦和、稳重,艺术修养很高,谈吐极为得体,是一位纯情的追求艺术至美的学者型艺术家,他身上学术味道很浓,不像有些艺术家那样言行张扬,无所顾忌。  相似文献   

2.
罗晓汀 《新经济》2005,(10):94-95
似乎又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只在一年前,岭南画派尚感到一股冬日的萧瑟,关、黎二老去了,“岭南画派最后一位大师”——“岭南四杰”中年纪最轻的杨善深先生也去了,一个时代已然淡去,另一个时代茫然无绪,是时一个热门的话题是:岭南画派该画上句号了吗?  相似文献   

3.
《新经济》2012,(16):92
广州艺术博物院关山月,广东阳江人,岭南画派第二代四大著名画家之一。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尤以写梅著称。此次展览精选关山月的山水画作,以飨观众,并以此纪念关山月诞辰一百周年。展览时间:2012年10月22日——2013年6月3日展览地点:越秀区麓湖路13号广州艺术博物院关山月艺术馆票价:免费  相似文献   

4.
写生,不管以什么材质,在美术圈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事了,但是,在我看来,它不只是为了搜集所谓的素材或者寻找艺术的灵感,其远涉他乡的过程就蕴含着某种情趣和兴致.广州美术学院的艺术家张振江以《在路上》为题出版其近期的油画写生作品便别具深意.毫无疑问,"在路上"直接对应的是他那些奔赴国内国外各地的写生,然而,"在路上"也引人无限遐想.中外文学和电影里不知有过多少有关路途的作品,常被人道及的就有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JackKerouac)所创作的《在路上》(On the Road),这不只是一场公路之旅,它还包含着精神领域的寻找目标.而"在路上"远方"也经常被用来比喻人生的旅途.我并不是要将张振江的作品赋予这样的惯常的"哲意",而是想说,"在路上"的激情或许给了他思想上更大的自由,也使得他在赋形上更加地随性奔放.  相似文献   

5.
向新 《新经济》2006,(10):96-98
梁雨森,广州知名画家。自幼喜爱绘画,先后师从岭南著名画家陈永锵、梁占锋。他对花鸟画有着独到的研究,以画梅花,锦锂等最为擅长。他的老师陈永锵曾在他的《梅花精神》画辑中写下过这样一段文字:“雨森,年龄不大,但我与之相识也有三十余年了……三十年说短也长!  相似文献   

6.
《经济改革》2014,(9):F0003-F0004
高晋民,1954年出生,陕西礼泉人,教授,黄土画派画家,西安国画院特聘画家。得于刘文西、王西京、罗铭、刘保申、张义潜等先生授教,三十多年间,艺术的根系深扎于中国民俗文化中,取华夏之民风,养丹青之内涵,不拘泥“六法”,不墨守成规,独树一貌,先后在日本、马来西亚、台湾、香港、英国、德国、丹麦、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展和学术交流三十余次,其具有东方色彩的作品深得人们激赏。  相似文献   

7.
吴昌硕(1844~1927)是近代“海上画派”的后期巨擘,也是“海上画派”中为数不多的文人画家之一。当代著名画论家陈传席认为吴昌硕的绘画笔墨浑浊,格调低俗。他说:“虽以篆书入画,笔墨功力深厚,但雅气、书卷气几乎不存,他又以脏色脏墨入画,下笔率意,虽不失法度,但浊气太重,格调也并非太高,俗气也时时显露,这都是上海商业气、世俗气渗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毛荣 《时代经贸》2011,(8):238-238
写生在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上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写生培养了学生独特的感受力,最为直接地锻炼了学生的技巧,学生通过写生掌握了艺术语言的多样性和表现力,并学会习惯于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风格去描绘对象,写生可以积累审美经验、丰富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9.
阿卡 《新经济》2007,(2):103-106
从艺年表叶敬峰1947年出生于马来西亚1953年回国定居广州,自小跟随岭南名画家粱占峰先生习艺。1979年定居香港。2003年8月作品入选2003年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2005年3月作品入选国际华人诗画画印艺术大展获铜奖。2005年8月作品入选第十六届国际造型艺术协会代表大会,美术特展《第二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序列展之一》。,2005年9月作品入选“金鼎奖”全国书法美术大展,并获银奖。  相似文献   

10.
《商周刊》2011,(2):104-105
赵修泉 1974年出生于青岛。 1998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学士学位。 2004年毕业于日本大阪艺术大学研究生院绘画专业,硕士学位。 2004年至今任教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赵修泉的油画以主观的色彩和东方绘画的韵味来表现画家对客观自然的强烈感受,作品不再拘泥于客观景物简单的光影变化,而是借助自然景物来强调作品抒发画家的主观感受和个人感情。使作品产生一种高于自然的艺术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