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陈秀萍  李军  陈广胜 《经济论坛》2008,(1):30-32,46
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随着18世纪英国的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兴起和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在迅速加快,城市化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经济转型现象.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进程,表现为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城市化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有集聚扩散性、不平衡性和与工业化的互动性等基本规律,城市化促进可持续发展。上海郊区城市化可持续发展以城乡一体化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张存信 《技术经济》2001,20(9):16-18
所谓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更明确地说,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农业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必然伴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二不可分割。城市化是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普遍趋势,经济结构现代化的标志,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卢花 《大陆桥视野》2012,(14):157-157,15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一般说来,城市化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这种城市化称之为“人口转移型”的城市化。实际上,城市化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综合性标志,其复杂程度远非可以用人口转移程度来反映的,这就出现了另一种城市化——“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的定义,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这种转化的深刻内涵在于,它不是简单的城乡人口结构的转化,更重要的,它是一种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结构的转化,是传统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向现代化劳动与生活方式的转化。当昔日的农民从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个体劳动为基本生产方式,以封闭,分散的传统村落聚居制度,转化为机械化大生产和信息发达的城市聚居制,这种劳动力,资本及多种经济要素在空间地域上的高度集中和合理流动,所产生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都是空前巨大的。正是由于城市化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产生的不可抵估的促进作用,加快城市化成为各国政府努力追求的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化发展现状的探析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库兹涅茨将城市化定义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口分布方式的变化,即城市化的进程。”我国的《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将城市化定义为“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总体来看,“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历史过程,它不仅包括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还包括产业的不断聚集,城市文明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生存环境与生活方式的不断优化。城市化水平通常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本文也采用这一统计口径。  相似文献   

7.
何金才 《发展研究》2005,(12):37-39
城市化是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变的历史过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1997年元月,经国务院批准,漳州市龙文区宣告成立,标志着漳州市委、市政府“市区东移”战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从此,龙文区开始围绕如何“从农村向城市、从农民向市民”两个转变开展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是国际通用的提法,最初于由西班牙人于1867年提出。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进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一般衡量城市化水平通常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作为主要指标,但并不全面。因此,我国比较公认的观点是,城市化水平的测量标准包括9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今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无不是城市化率较高的国家,它们的发展都经历了这样一种农业向工业,农村向城市的发展历程。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通过对城市化的进程,以及全球城市化进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据此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专业镇是促进小城镇发展的必要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谯薇 《经济学家》2006,(5):123-124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同时,十六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由此可见,城镇化建设与小城镇的发展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一般而言,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所谓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衡量小城镇建设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志是其吸引人口与资本的能力,即能否吸引区域内外的劳动力和资本向城镇集中。…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与城市化的内在互动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经勇 《经济经纬》2006,(4):116-119
如何正确处理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城市化包括有形城市化(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和无形城市化(城市文明对农村的扩散和幅射)。只有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协调起来,城市化才能健康发展。也就是说,城市化应当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城市化,新农村应当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必须动态地把握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把城市与乡村一起纳入城市化轨道,才符合本源意义上的城市化含义,才能推进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即人口的城市化,而人口从乡村向城市的流动则构成了城市化的主要来源。本文运用各地区人口流动2002~200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对城市化水平模型的估计,发现经济发展仍然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最重要决定因素,而人口数量对东、中部地区产生了规模不经济,对西部地区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并且跨地区的人口流动加速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是随着工业化过程和经济发展,乡村分散的人口和非农经济活动不断进行空间的聚集,逐渐地向城市转化的过程。城市化与工业化是同一经济过程的不同表现形式。一般说来,世界各国的城市化状况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适度城市化的国家和地区,如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从落后的农业国家向现代化的工业国家演进过程中,农村人口和其他生产要素向城市聚集的过程。伴随这一过程,城市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迅速增长,城市区域规模不断扩张,传统的农业逐渐被现代化的农业所代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逐渐下降,城市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从世界各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几乎都经历了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市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陈资灿 《经济前沿》2000,(10):23-25
城市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标准是城市化程度或水平。所谓城市化,又称为都市化或城镇化,通常是指由于城市工业、商业和其它行业的发展,使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而引起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集中过程。国际上,通常以城镇非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作为衡量城市化程度或水平的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是人口及生产要素不断向城市集聚,农业产业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城市设施渐趋完善和城市功能日益强化,农村生活方式逐步向城市生活方式变换的客观过程,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我国几十年建设与改革的实践都表明,城市化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个国家能否很好地吸收农业人口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而推进城市化是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城市化的本质与“农民工”的终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是与人的不断提升的层次需求相联系;城市化的过程,是人的需求从低层次向高层次演进的过程,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过程。城市化的本质,说到底就是为了让人们享受现代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农民工”作为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特殊范畴,这部分人虽然进入城市,但却没有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生活质量,没有获得同等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还没有真正享受现代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如何把“农民工”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8.
城市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活动的中心,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农民收入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在发展,城市化水平却普遍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着重分析城市化发展与调整居民收入之间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从政府职能、资源配置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出发提出推进城市化进程与调整居民收入分配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土地资源短缺背景下浙江城市化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立 《经济论坛》2006,(11):23-25
一、导言 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是人类通过自身的努力,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大自然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环境和空间,它所表现出来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组织效应和辐射效应等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化则是一个过程,是由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向先进的城市社会转变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空间形态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出现的使人口、资源、技术、信息、资本等一系列生产要素向城市集聚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加快西部开发的步伐是中国在进入21世纪时最重大的战略性决策。从一定意义上说,西部大开发战略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在各地区造就若干具有现代经济意义的城市。一个必须认清的事实是,西部大开发不可能、也不应当是在现存人口分布状态下的就地开发,我们应当走向城市移民的道路,从而发展城市经济,实现向城市转化,为什么要走这条路?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城市化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浪潮。城市历来对人口、经济活动和信息有巨大的集聚能力,它还具有比乡村地区高得多的产出水平。因而城市化是调节人口和经济活动空间分布方式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