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分析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特点的基础上,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对中国和印度的历史生态足迹进行对比分析,展示出两国经济发展对生态资源系统的消耗程度,得出在生态足迹指标体系下印度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显示出相对较好的可持续发展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模式的基础上,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对中国和印度的历史生态足迹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两国经济增长模式对生态资源系统的消耗程度,进而从一个侧面比较中印经济增长模式之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在原始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能值分析理论,建立更加完善的"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对吉林省2001--2010年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并利用经济学的知识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过去的10年里,吉林省的人均能值生态赤字在逐渐增加,这与现代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是相悖的。因此,吉林省有必要积极探索新型发展模式,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最终实现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湖北省2013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栽力进行核算,并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2013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8576hm2/人,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为0.8355hm2/人;生态赤字高达2.0221hm2/人.由此说明,湖北省2013年处于生态超载的状态,其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最后,结合当前湖北省经济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河北省生态可持续能力的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河北省2005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对河北省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河北省人均生态足迹为3.22338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2785hm2/人,人均生态赤字高达2.69553hm2/人,生态足迹超过了生态承载力,对生态资源的利用出现了生态赤字,其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弱可持续特征。  相似文献   

6.
以2003—2012年平凉市生态足迹为基础,计算了平凉市近10年的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等指标,分析了平凉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状况。结果表明,万元GDP生态足迹由2003年的5.242 2 hm2/万元下降到了201 2年的3.376 2 hm2/万元,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从2003年的2.253 5快速升到了2012年的5.272 8,生态足迹多样性波动范围为1.126 0~1.309 5,整体变化趋势平缓,这表明人们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平凉市的经济发展是以牺牲生态多样性为代价的。总之,平凉市发展能力处于较低水平,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平凉市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缓生态足迹增加趋势,增加生态足迹多样性,提高生产效率及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平凉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改进的STIRPAT模型分析了1990~2011年定西市生态足迹的影响因素。1990~2011年定西市总生态足迹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人类活动对该区域生态的压力增大。改进的STIRPAT模型可以解决原始STIRPAT模型分析过程中的自变量共线性问题。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因子对总生态足迹、生物消费生态足迹均为正向影响,对能源消费生态足迹为负向影响。工业因子对总生态足迹、生物消费生态足迹和能源消费生态足迹的影响均为正向,对能源消费生态足迹的影响强度相对较大。总人口、人均GDP、第二产业占GDP的比例、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定西市生态足迹呈现正向驱动影响,城乡人均收入增长对于生态足迹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运用生态足迹数据、包络线分析数据和环境污染损失的数据,探讨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的生态不可持续性、不稳定性、不平衡性和不协调性。  相似文献   

9.
生态足迹分析是量化性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无锡地区8年间(2000-2007年)人均生态足迹变化情况的纵向比较分析,来研究区域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主要从生态需求(DEF)、生态供给(SEF)、生态赤字与生态效率四个方面衡量无锡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而分析无锡地区生态赤字的成因,依此提出促进无锡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调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综合运用生态足迹、协整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实证了安徽省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计算1990~2004年安徽省各项生态足迹的基础上,分析了GDP与各种足迹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GDP分别与总生态足迹、能源足迹、水域足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与耕地足迹、草地足迹、林地足迹、建筑足迹不存在协整关系,说明安徽省经济发展属于能源、资源消耗型,增加1%的GDP产出需要增加0.58%的生态足迹,且分别需要增加0.10%的能源足迹和0.32%的水域足迹。据此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安徽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