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竞 《经济师》2010,(5):33-34
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也引发了人们的深刻思考。面对金融危机的事实,要求我们必须用辩证思维去看待这次金融危机,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肇始于2008年9月的全球金融海啸,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全球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并导致严重的经济衰退.面对日益加剧的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外学者不断展开全方位的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总体上看,对作为"特殊群体"的经济转轨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研究仍不够深入.鉴于此,本文以俄罗斯和中东欧国家为研究视角,全面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转轨国家所造成的影响及这些国家所采取的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同时,剖析转轨国家深受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之害而成为重灾区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3.
由泰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金融风险的频繁发生,使世界各国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从短期看,我国受到危机影响的震荡虽然不大;但是,从长期发展来看,受到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出口、吸引外资、对外融资等造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同时,由于我国金融改革内部还有许多问题尚未理顺,如企业过度负债、商业银行尚未真正转轨、中央银行调控乏力等都使我国金融改革变得更为艰巨、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4.
一、国家干预和贸易保护可能在较长一段时间盛行,但从长期看,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还将占据主导地位本轮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重要的冲击,许多发达国家甚至出现了经济衰退,总体来看全面的经济复苏尚待时日。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对原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冲击。金融危机既表明美国等国家过  相似文献   

5.
2008年9月,由美国房地产市场调整引发的次贷危机最终演变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因此陷入战后最严重的衰退。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深化蔓延,世界经济短期难以明显复苏,面临深刻调整。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对我国外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提出严峻挑战,同时也给我国加入国际金融体系带来难得机遇。  相似文献   

6.
风险监管与风险控制不能适应金融创新发展的要求是引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世界经济开始从严重的危机中复苏,迈入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交、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步伐也进一步加快,近年来,虽然我国银行业在金融创新方面取得了可喜的避步,但与国际金融业相比,无论是金融创新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曾志耕 《经济研究》2012,(2):159-160
<正>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金融各个层面均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引发了学者和业界的深刻反思。同时,中国加入"WTO"十周年,我国金融业全面推进创新,究竟该如何科学认识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关系?如何落实有效监管激励,引导、规范和保障创新?针对这些问题,2011年12月24日,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杂志在西南财经大  相似文献   

8.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陷入战后最严重的衰退,对现行国际经济金融体系、全球经济治理结构造成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发展孕育着许多新变化。深入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  相似文献   

9.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在造成世界经济衰退的同时,也凸显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失衡的一个重要根源: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严重制度性缺陷。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合理化方向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1.
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发展,使国际金融和经济环境不断恶化,给我国的金融稳定带来了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我国金融稳定所面临的种种挑战,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有效维持金融稳定,保证金融功能的良好运转,尽快消除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2.
关于金融危机的十个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场对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产生深远影响的金融危机,正在全球不断蔓延开来。对中国来说,如何从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吸取经验教训、总结理论启示,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金融秩序重建、金融创新与监管、政府干预与市场原则、投资银行出现危机的原因、金融高杠杆、资产证券化的未来以及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等与金融危机相关的10个问题,是我们在理论上应该作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得人们重新对马克思主义及《资本论》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依据马克思主义学说,以《资本论》为基石来分析此次金融危机逐渐在全球引发的深层原因,即资本主义性质、全球化运动和美元霸权及国际金融体系是这次爆发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
李明 《经济研究导刊》2014,(29):205-206
金融风险的传导是金融危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观察风险的各个层面,无论是风险的潜伏阶段还是爆发阶段以及恢复阶段都是通过传导来实现的。没有传导,金融风险则不会发展成为金融危机。金融风险的传导又分为国内传导和国际传导,其中国际传导是国际金融风险的传统特征,也是金融全球化态势下金融危机研究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房地产行业动荡不安,面对低迷的国际经济形势,房地产行业要实现长远发展,获得持续性核心竞争力,必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防止金融危机造成房地产市场的过热或崩塌。  相似文献   

16.
美国金融危机下金融监管模式的缺陷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金融的运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金融监管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特别是2007年3月以来,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大动荡,诱发了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国际金融环境趋于恶劣,我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来自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银行业能否抵抗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需要更深层次的慎思和积极应对。因此,我国需要从中吸取教训,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弥补监管"缝隙",维护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7.
2008年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国际金融格局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主要分析了国际汇率体系、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体系、国别经济政策与国际间经济政策协调的变化。在后危机时期,美国经济也受国际金融格局变化的影响,包括美元中心地位的问题、“中心一外围”模式可持续性的问题和美国的国际经济领导权问题。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国际几种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增大,国际汇率体系弹性增大,国际收支总体失衡程度下降,美元为主的国际储备体系呈多元化趋势,先进经济体与新兴发展经济体的经济协调在加强,美元的霸权地位面临挑战,美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中心地位在下降,美国在国际经济的主导地位也在逐渐下降,新兴经济体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studies some institutional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gulation after the great crisis of 2008. It supports the idea that the largest financial corporations are working to create several components for an international self-regulation. Private firms make up the architecture of this complicated global mechanism, which is backed up by governments. Meanwhile, this built-up mechanism is based on several assumptions about the origins of the great financial crisis and on the capabilities of governments to reach the objectives they are expected to achieve. This article concludes that a new financial crisis will develop, and the “too-big-to-fail” financial corporations are already preparing strategies on resolution regimes.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巴塞尔协议作为国际金融监管和金融风险管理的新标准,其意义不仅仅体现在指导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和信用风险管理等方面,对中国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也有借鉴意义。对于中国金融风险管理而言,信息不对称和监管机制不完善是目前的主要问题。随着国际金融风险的加剧与潜在危机的扩散,长期处于封闭式管理的中国金融机构必须与国际接轨,参照先进国际金融系统的规则与标准,在借鉴新巴塞尔协议的风险防范机制和金融监管机制基础之上,制定中国特色的金融风险管理标准和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20.
The study discusses the recovery of the Argentine financial system after the crisis of the so called convertibility regime of the 1990s. The Argentine macroeconomic regime established in 1991 and based on the hard peg of the peso to the dollar at a 1 to 1 parity ended in a multiple crisis in 2001–2. Beyond the default on the public debt, the crisis also involved the breakdown of the domestic financial system, and an almost complete isolation of the country from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default. Under such a deep crisis and the consequent uncertainty, the recovery of the solvency of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as an almost insurmountable enterprise. However, with a gradualist approach (contrary to the advice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and a degree of “regulatory forbearance,” the financial and monetary authorities were able to recover the health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which became much more resilient to shocks, even if its development has been very slow and, as a consequence, the contribution of domestic credit to the economic expansion of the 2000s can be considered almost negligi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