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笔者对不同定价基础的协议转让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衡量控制权私人收益.将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分为政府控制主体和非政府控制主体.并对2003年~2008年发生的控制权转移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控制权私人收益处于较高水平,但股权分置改革后有所降低;政府控制公司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小于非政府控制公司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治理环境越好,控制权私人收益越低.  相似文献   

2.
控制权转移、股权分置改革与自愿性信息披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沪深两市2004-2006年发生的第一大股东股权转让事件为研究对象,以股权分置改革(股改)为背景,研究这些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状况.控制权转移公司和未转移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不存在显著差异,控制权转移对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不稳定;股权分置改革促进了自愿性信息披露,契约理论对自愿性信息披露有较好的解释,制度设计是提高公司透明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总体上不高,需要加强投资者保护.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改革、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与投资者利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世界各国公司治理状况的不同,本质上可以归因于各国法律对投资者保护的差异。终极控制股东通过持有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权可以获取控制权的私有收益,而这是不利于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我国的股权分置状态放大了控制权的私有收益,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在现有法律体系下,终极控制股东对投资者利益的影响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4.
股权再融资近年来成为实务界和理论界关注的重点,文章从控制权私人收益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分析了股权再融资下管理者和新股东的收益,希望为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决策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的根本性制度变革,它对完善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分析股权分置情况下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在转移动机、转移方式、转移价格和支付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影响,最后对完善我国公司的控制权市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形成的特殊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性难题,并成为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源之一。股权分置的弊端主要表现在股权分置的存在导致了内部人控制严重,董事会形同虚设的局面,从而使上市公司内部与外部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而股权分置改革则可以从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控股股东持股比率和股权制衡相互作用的角度研究控制权私人收益。通过对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6—2009年的样本研究发现由于股权制衡的作用,控股股东持股比率与控制权私人收益呈现倒U型形态,即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先随着其持股比率的上升而上升,后随着持股比率的上升而下降。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2007-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高管将其私人控制权收益在同行业内做比较时所产生的公平性感受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揭示了高管公平性偏好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相对于股权分散或者存在股权制衡的公司,股权集中公司高管控制权收益绝对额及控制权收益-公司价值敏感性较高,而额外控制权收益的分布情况却与之大相径庭。国有控股公司的高管控制权收益绝对额均值最大,但额外控制权收益均值较小;而家族控股公司的高管控制权收益绝对额均值最小,但额外控制权收益均值较大。(2)控制权收益绝对额与额外控制权收益的激励方向相反。相对于股权分散或者存在股权制衡的公司,股权集中公司高管控制权收益绝对额显著降低公司价值,而正向额外控制权收益显著提升公司价值,负向额外控制权收益则显著降低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9.
股权分置改革背后的制度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焱  郑江绥 《经济师》2006,(1):79-80
文章从历史的、逻辑的角度剖析股权分置改革背后的制度逻辑。为此,文章首先结合企业发展史论述了作为一种特殊有效的制度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必然是分置的。其次,以不完全契约为理论出发点,通过比较分析不同企业形态下的控制权配置,逐步论证了在股权分置的背景下,由于控制权的分裂所导致的公司治理复杂化。最后以上述分析为基础,阐述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视角研究了控股股东侵占与公司治理问题,特别考察了股权分置改革是否有助于缓解控股股东过度投资。基于Richardson(2006)预期投资模型,文章的研究结果显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对过度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股权分置改革能够显著弱化这种分离度与过度投资之间的正向关系。政府控股公司比私人控股公司的过度投资更为严重,而改善外部治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过度投资。文章为控股股东侵占行为提供了证据,同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有效缓解了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股权分置改革还没有彻底完成的情况下,文章的重点不是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而是研究历史进程中的国内上市公司国有股控制权的类型和控制权价值。本文首先结合国际国内的资本市场具体情况,从定性角度定义了控制权的四种类型,然后用定量方式给出两种计算控制权价值的方法,最后运用国内资本市场的历史数据,来说明中国国有股控制权的类型及其控制权价值的大小,以期对股权分置改革有一个定  相似文献   

12.
方慧  刘林舟 《当代经济》2006,(13):46-47
在中国股权分置改革还没有彻底完成的情况下,文章的重点不是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而是研究历史进程中的国内上市公司国有股控制权的类型和控制权价值.本文首先结合国际国内的资本市场具体情况,从定性角度定义了控制权的四种类型,然后用定量方式给出两种计算控制权价值的方法,最后运用国内资本市场的历史数据,来说明中国国有股控制权的类型及其控制权价值的大小,以期对股权分置改革有一个定量的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3.
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支付的公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方亮 《经济管理》2005,(17):85-87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原则涉及到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各方的利益,是改革方案中的关键问题。本文从公平交易原则的角度,指出了实践中某些改革方案的不足之处,通过对非流通股股权收益与流通股股权收益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公平交易原则的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4.
李倞 《财经科学》2007,(3):30-37
中国股市发展中特有的股权分置结构决定了研究股市收益率问题的复杂性.本文提出用全收益率的标准来衡量中国股市的整体收益率,认为在股权分置及其逐步解决的过程中,研究股市全收益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讨论股市其它问题的理论基础.随着股权分置改革渐进式地推进,中国股市各类股权所有者的收益分布会发生显著的结构性变化.从长期看,股权分置改革能使投资股东和原始股东的收益函数趋于一致,有助于实现整体收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李勇  李艳琼 《经济师》2008,(8):92-93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入,上市公司并购模式、定价原则及其信息披露将更加市场化,然而,全流通市场环境下资本市场出现的新变化和新趋势,加大了资本市场监管的难度。在此环境下,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信息披露前后会引起股价的怎样变动,以及其股价在多大程度上偏离正常波动范围,是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十分关心的问题一文章分别采用事件研究法、残差系数法和GARCH模型等方法对股权分置改革后的重大并购事件信息披露进行实证分析,特别选取有代表性的海通证券借壳都市股份案进行个股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披露质量与股权融资成本   总被引:128,自引:1,他引:128  
本文以深圳证券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是否会对其股权融资成本产生影响。我们采用剩余收益模型计算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分别以披露总体质量与盈余披露质量指标反映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研究发现,在控制β系数、公司规模、账面市值比、杠杆率、资产周转率等因素的条件下,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的样本公司边际股权融资成本较低,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会对其股权融资成本产生积极影响。研究还发现,盈余平滑度和披露总体质量是影响样本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的主要信息披露质量特征。最后基于上述发现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股权分置改革使资本市场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革,对上市公司的资本收益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国上市公司资本收益产生的影响,并给出了提高资本收益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对中国上市公司资本收益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帮助。  相似文献   

18.
私人收益的存在降低了控制权市场的有效性,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并且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结合中国控制权私人收益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从独立董事声誉激励的视角提出了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内部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控制权市场收购交易方式并不如理论研究及法规引导的以要约收购为主流。更多的仍以协议收购方式进行控制权的转移,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定向增发和公开增发.本文的经验证据表明:全流通背景下,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主要是基于其大股东巩固控制权地位、维护自身控制权利益的考虑.股权再融资,实质上是一种股权结构的内生性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