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碳”背景下,如何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改善环境质量?政府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本文以2004-2018年263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为样本,采用不同维度指标衡量环境质量,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绿色技术创新对环境质量的作用机制,以及财政分权在绿色技术创新与环境质量之间所起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但绿色技术创新对环境质量的改善作用随着财政分权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在财政分权的作用下,绿色技术创新改善环境质量的影响机制存在区域异质性、时间差异性以及门槛效应。因此,需要因地制宜把控财政分权水平,加大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投入,提高绿色技术的使用率,加快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2.
行政区划与地方财政体制:几个相关的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财税体制和行政体制,分析了行政体制与财税体制相分离的情况,指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财政效率的办法,并在此基础上批评了试图重新划分行政区划来提高财政效率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财税制度改革是转轨国家政府宏观政策调整及经济调控手段运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和俄罗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财政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两国通过财税政策调整提升了国家财政实力并促进了经济发展.对中俄财税制度改革中诸如财政分权化、财政预算制度、转移支付制度、税制改革、财政风险和财政透明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比较研究,必将对中国财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市财政参与城市环境保护的对策罗友杰,张秀颖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遇到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城市财政在城市环境保护方面应该是责无旁贷,也是刻不容缓的。为此城市财政应积极采取相应对策,使我国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一、改革城市排...  相似文献   

5.
刘纯 《时代经贸》2012,(8):80-80,83
政府采购是我国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财政制度,在西方历史悠久,在我国仍属于新生事物,改革时间短,经历了各种困难。尽管如此,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影响力不断扩大,绿色采购制度改革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6.
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财税政策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劲  田发  周琛影 《现代财经》2003,23(7):10-12
我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制约了经济长期发展,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财政介入生态环境保护有充分的理论依据,而政府实施的财税政策绿色化程度不够,难以有效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为此,政府应积极构建绿色财税政策,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财税改革重点在于完善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其中税制改革、预算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是新一轮财税改革的三大期待. 近日,预算法修正案草案获通过,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举债规模须由国务院报请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随着财税体制改革框架的逐步清晰,以预算改革、税制改革以及财政改革为重点的财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意味着改革将驶向深水区.  相似文献   

8.
汉武帝即位以来,对外征伐四方对内大兴功利,导致国家财政很快从丰盈陷入困境。穷则思变之下,武帝厉行改革,并强力推行了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等系列政策和改革。本文从现代经济学视角,全面探讨了汉武帝时期财税改革的背景、内容及效力,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西汉经济史,对当下推进财税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也有其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方工业化国家环境保护的税收对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林晓(中南财经大学财税系武汉430064)随着环境问题的突出,西方工业化国家被迫采取行政、法律和经济等各种手段来加强防治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在诸对策中,税收杠杆的运用则是一种新思维,尤为引人注目。归...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9,(10)
当前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主要有预算投入政策、财政补贴与财政贴息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政府采购以及税收政策。广西正处于快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键时期,要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必须要完善财税政策。可以通过加大绿色经济财政预算投入,强化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提升对低碳技术研发利用的税收优惠,以及进一步强化政府采购政策的执行等财税政策,来推动广西绿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的经济形势为新的财税改革提供了动力和压力,不仅需要尽快实行具有减税效果的增值税转型,还需要对税制、政府预算管理等进行全方面的改革。财税改革不仅仅是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还是政府转型的一部分,既推动其他经济改革的进行,又在促进行政改革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政府转型的许多问题与财政有关。财税改革不是财政税务部门的事,而是直接与政府各个部门以及所有使用政府资金的机构有关:  相似文献   

12.
财政专项资金因名类繁多、财税处理方法特殊,在实务中给财务人员带来了不少困扰。梳理不同类型的财政专项资金相关会计准则、税务法规,根据实践中的案例,总结财政专项资金的一般财税处理方法,并提出简化处理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3.
财税改革的完善与配套宁学平一酝酿多年、盼望已久、终于出台的财税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体制改革整体推进、重点突破、配套改革中意义最为重大的中心环节。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财税体制近期改革的重点,一是把地方财政包干制改...  相似文献   

14.
2014年,被视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作为财税工作者,我们站在了深化财税改革的起点上;在我们的前面,2020年建设现代财政制度的目标清晰可见。改革,不可回避,必须面对。面对新一轮财税改革,我们需要搞清楚一系列问题,在思想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本文探讨了改革、改良、革命、财税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相关概念及相互关系,旨在破解推进财税改革中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财政经济理论前沿高培勇马珺/主编2014年12月出版/69.00元ISBN 978-7-5097-6562-3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中国财税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不仅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要伴随财政职能的转换,各种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举措最终要落实到财政收支上,而且举凡牵涉政府执政理念调整与宏观调控改善以及相关财税改革实践的进展,也要依托于财税理论的创新。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财政经济研究领域所取得的进展,集中反映在公共财政理论、非营利组织与公共物品供给、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与民生、新一轮税制改革五个方面。本书所反映的正是这五个方面论题的代表性成果。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和深刻阐述。本次大会首次将财政定义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彰显财税体制改革在总体改革中的突出地位。本文基于中国财税改革发展实践,在剖析本轮改革逻辑与规律基础上,对本轮改革的历史定位、改革路径、可能存在的障碍及改革方向进行了研究。笔者认为,新一轮改革勾勒了以预算管理制度和税收制度、中央和地方事权调整为主线的路线图,同时也面临体制性约束、既得利益集团阻挠和相关配套制度改革滞后等方面的障碍,未来应更好地界定政府与市场关系,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以保障及推动财税体制改革的顺畅运行,从而筑牢财政这一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我国即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发展阶段,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财税改革经验,锚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研究了新发展阶段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从深化预算体制改革、理顺央地财政关系、提升现代税收治理、健全债务管理制度、推进财税法治建设五个方面把握中国特色现代财税体制发展,持续为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提供理论佐证。  相似文献   

18.
申玉山 《经济论坛》2004,(15):157-158
抗日战争时期,作为华北敌后模范抗日根据地的晋察冀边区,适应敌后残劣的战争环境,为建立健康持久的财政经济制度,满足敌后抗战的需要,坚持持久抗战,不断探索、改革根据地的财税制度,从实现边区财政的统筹统支入手,整理村财政,加强公粮管理,并最终实行了统一累进税制度,确立了一套新民主主义的税收制度。  相似文献   

19.
张凡 《当代经济科学》1998,20(1):47-50,56
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财税改革的战略思考张凡党的十四大以来,国家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对财税体制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特别是1994年以增值税为主体、消费税和营业税为补充的新型流转税制度的实施,使财税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初步理顺了财政分配中的...  相似文献   

20.
遵照特定改革阶段和基本国情而制定特殊化的制度安排,以适应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中国过去30多年改革决策的基本逻辑,这种特殊化的制度安排也造就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但十八届三中全会所释放出的改革信号表明,中国改革进程已由"摸着石头过河"向"顶层设计"转变,在制度层面各种体制安排也逐步由强调"特殊化"向"一般化"转变,这是中国改革进程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一种必然回归,符合中国改革的总体逻辑。其中,财税体制改革由特殊化的、过渡性的制度设计向一般性制度安排回归的趋势尤为明显。从财政分层的视角考察,这种回归体现为财政职能常态化、财税体制外生化以及收支约束机制化三重过程,三条线索贯穿于中国整个财税制度的纵向变革历程,并能够得到财税改革领域的学术视阈和现实趋向的双重验证。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明确的未来财税改革方向进一步佐证并回应了上述规律,深刻理解这种规律对客观认知中国改革进程及改革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