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济系统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地相互作用最频繁的一个子系统。而经济结构研究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核心。本文在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经济结构进行研究时,首先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经济结构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指出产业结构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基本骨架。第三,分析指出空间结构反映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要素的分布格局。最后指出要素流成为联系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重要媒介,共同构成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经济结构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人地关系与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拉昌 《经济地理》1997,17(3):100-104
1地理学"三元"人地关系模式传统意义上的人地关系是典型"二元"结构,由"人"和"地"组成。人地关系中的"人"是指人类而言、包括个体的人和人类社会两方面。"地"是指地理环境。地理学主要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就此种人地关系的形式来看、与哲学的人地关系及历史学等其它学科研究的人地关系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尽管有许多学者强调地理学人地关系的区域性、但在地理学人地关系的形式上并没进行调整。李贤彬等人提出了"人地协同的双股螺旋结构学说"'、认为人地的依存和谐关系是一种动态周期平衡一而非呆板的几何平行关…  相似文献   

3.
人地关系、人地关系系统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杨青山  林? 《经济地理》2001,21(5):532-537
本文从人地关系属于广义的生态学范畴出发,参照生态学模式,认为人地关系概念的经典解释(人类社会及其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和非经典解释(人类社会及其活动与广义的地理环境的关系)不存在孰是孰非问题,其差别在于操作意义的不同。人地关系及其系统的经典构型主要适合于从长时间尺度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非经典构型更适合于从中短时间尺度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特征,并将后者定义为开放性、人性、开发性和协调性。  相似文献   

4.
人地关系反映人类活动的地域空间形态,和谐的人地关系传达了人地协调发展、尊重自然规律的观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根据国内外主要地理刊物和有关文献,对2005年以前人地关系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从宏观的角度反映了研究现状,分析研究趋势,我国人地关系研究的方法、技术将逐步更新,人地系统理论的不断提升,研究领域的应用性加强,研究的学科综合性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人地关系认知路线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结合作者对人地关系20多年的研究,提出地理学人地关系认知首先要区分其研究的特殊性——建立人地关系“三元论”,从此出发探讨地理学人地关系的认知结构路径,包括“文化生态”与“生态文化”路径,“生态经济”与“经济生态”路径,文化经济与经济文化路径,从空间方面,要区别于经济学的劳动地域分工,建立地理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空间分异—全息地域分工理论.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作为人地关系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人地关系的最直接的反映。本文以兰州市为例,对其土地利用的特征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以反映该地区人地关系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以海南岛近现代区域开发人地关系演进为例研究了区域开发人地关系随时空变化递次演进的机制问题。其中以近现代海南岛区域开发为线索,着重探讨了其在不同阶段中人地关系变化情况及其产业格局形成过程,试图探析有关区域开发演进对时空人地关系变化的内在机制问题,为区域开发与社会发展间产生积极共轭关系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8.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学术思想与经济地理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樊杰 《经济地理》2008,28(2):177-183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学术思想是吴传钧先生对我国地理学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学术思想主要来源于吴先生长期对经济地理学发展过程、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的探究与实践,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学术思想已成为我国经济地理学科建设的理论基石与工作指南。近些年以来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与经济地理学的新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永庆 《经济地理》1999,19(6):18-22
知识经济的兴起必将对人地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一个新型的人地关系体系必将逐步形成。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也面临机遇和挑战。面向知识经济革新、发展经济地理学,强化经济地理人才培养已成为经济地理学目前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人地关系的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自产生以来,人地关系就成为人类关注的永恒主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人类社会物质技术手段有了极大的提高和改进,人的思想意识相应也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与此同时,我们处于其中的自然环境也发生了许多重大演变,特别是进入19世纪后,人类在自身发展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诸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人口发展失控等。因此,通过对人类历史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影响人地关系协调的因素分析提出了协调我国人地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部地区乡村坡地聚落迁移的过程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海龙  樊杰  王传胜 《经济地理》2008,28(3):450-453
坡地聚落是西部地区在特殊的山区条件下人地关系长期作用的表现形式。随着西部地区的人口增长,区域人地系统的人口压力日趋紧张,导致坡地聚落表现出向上、向下迁移的不同迁移过程,以适应调整中的人地关系。通过分析坡地聚落的空间迁移过程,文章认为应通过市场机制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方式,引导人口和聚落向下迁移,减轻人口压力,促进西部地区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试论矿业城市研究的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空间结构理论、产业发展理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等方面阐述对我国矿业城市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就企业、城市和区域的关系、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以及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经济地理学理论层面的思考;论证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主体功能区规划对矿业城市发展目标的调整,提出矿业城市整体发展战略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刘晓清  毕如田  高艳 《经济地理》2011,31(5):822-826
农村居民点布局的调整与优化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对协调人地关系、增强区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地处黄土高原半山丘陵区的襄垣县为研究对象,结合DEM、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等相关资料,从海拔、坡度、交通、水源等方面对居民点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专家咨询法对选取的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并逐级打分,将研究区的自然地理等级划分为优等区域、中等区域和差等区域,根据研究区人口、经济、地质灾害等情况,将研究区的居民点划分为异地搬迁型、保留发展型和优先发展型,确定了31个村作为研究区的中心村。  相似文献   

14.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补偿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玉君  张谦舵 《经济地理》2003,23(4):520-523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补偿问题,即如何对那些生态环境建设的直接效应的受损者与受益者之间进行公平性调控,亦即受益者对受损者如何进行补偿的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研究角度。其中之一为地理学理论视界。本文运用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思想分析了区域生态环境的补偿问题,得出了生态环境的建设地域应该得到多元补偿和应该以生态环境建设产业或企业为主体来运作多元补偿的资本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沿海城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脆弱性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是多个科学计划的重要研究内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海洋经济地理研究中一个重点内容,将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推向纵深。利用大连市1996—2007年综合发展水平数据,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消耗、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采用三角图分析方法,通过敏感性、适应性、恢复性等进行指标筛选,构建沿海城市脆弱性指标体系,建立脆弱性评价模型,对大连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脆弱性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①大连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逐年降低,连续12年脆弱性类型均为ERS型;②从趋势上看,经济子系统的脆弱值逐渐降低;③社会子系统的脆弱值逐渐下降,并且降低速度较快;④资源环境子系统的脆弱值逐年增加,在2003—2007年间,占大连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1/3以上,该子系统为目前影响大连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主要系统。  相似文献   

16.
人地关系视角下的吐鲁番麻扎村绿洲聚落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邦瑞  王庆庆  侯全华 《经济地理》2011,31(8):1345-1350
研究着重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探讨了聚落形态的本质,并从新疆吐鲁番鄯善县麻扎村的土地利用特征入手,探讨了绿洲型聚落的水平形态、垂直形态以及要素组织形态特征,得到如下结论:第一,从人地关系视角看,聚落形态是人类在所居住的地面上安置自己的方式,其本质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人地关系的外显方式;第二,麻扎村具有"围寺而居的圈层"水平形态特征;第三,麻扎村具有"宅高田低,上居下耕"垂直形态特征;其四,麻扎村具有向心型、多组团的居住用地组织形态特征,高效复合、形态自由的道路交通组织形态特征,以及多级、广布的公共空间组织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7.
城乡交错地带耕地流失的机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宋戈  王兰霞  宋玉玲 《经济地理》2002,22(4):448-450
受区位条件、土地级差收益和城市经济辐射的影响,多年以来城乡交错地带耕地被大量征占。特别是近10多年来,在市场的导向下,城乡交错地带耕地流失速度越来越快,造成了耕地资源不可逆转的流失,加剧了我国本已紧张的人地矛盾,本文针对我国城乡交错地带耕地流失的状况,分析了此地域耕地流失的机理,从制度、机制、法制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城乡交错地带耕地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成为全中国人民在新世纪中的最宏大的国家目标,也成为诸多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以及二者的交叉整合研究的最重大的学科目标,很多学科都积极主动地开始了对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问题的科学研究,以期为实现国家目标提供科学支撑。地理学以地球表层空间系统为研究对象,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研究核心,在研究全面建设小康问题方面,具有自己相对独特的范式。文章拟对中国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问题,阐述了地理学的范式。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持续性评估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生态足迹模型通过测度当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而利用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数量,来定量地评估自身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文章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的提出背景和最新研究进展;阐释了其原理框架、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以西北内陆地区的甘肃省(2002年)为例,对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估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证分析。计算结果表明,2002年甘肃省人均生态赤字为0.2883hm2,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当地生态承载力的限度,人地关系紧张。最后对生态足迹模型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合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