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协整理论对1978--2006年天津市财政收入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论是:天津市财政收入与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的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机制;天津市财政收入与GDP之间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可以具体解释协整关系背后的内在原因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一国财政收入和GDP之间有着高度的相关关系。利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财政收入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揭示它们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出口贸易与GDP的短期和长期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1985-2005年的出口贸易和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认为:我国的出口贸易和GDP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和短期的动态调整机制;我国的出口贸易对GDP的弹性小于1.  相似文献   

4.
我国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时间序列经济计量技术对1950~2001年我国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1)我国的财政收支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财政收支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互促进效应;(2)我国的财政收支之间具备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机制;(3)实证结果显示,需要充分重视我国财政收支之间的有机联系,在继续研究如何增加我国财政收入的同时,研究和着手解决我国的财政支出问题,以实现我国财政收支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运用协整理论,研究了1953--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与实际GDP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消费和实际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建立了能源消费与实际GDP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并通过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中国能源消费和实际GDP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存在能源消费到实际GDP的短期格兰杰因果关系,存在实际GDP到能源消费的长期格兰杰因果关系。采用HP滤波技术分离出能源消费和实际GDP的趋势成分和周期成分,对能源消费和实际GDP的趋势成分、周期成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消费和实际GDP的趋势成分之间存在共同趋势,能源消费和实际GDP的波动成分具有相同的波动特征。最后得出结论:中国能源消费与实际GDP之间的协整关系与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共同波动有关。  相似文献   

6.
研究经济发展与房价的关系,对促进房地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SPSS19.0软件对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然后采用Eviews6.0软件对河南省1998—2012年GDP对房价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DP与房价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当GDP增加1%时,房价上涨0.286488%。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说明房价和GDP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对中国1978-2010年的能源消费和GDP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分析,发现中国GDP和能源消费数据是一阶单整的,存在协整关系,并表现为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这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能源消费并不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强外生变量。  相似文献   

8.
选取中部地区湖北省作为研究对象,计算该省2000年-2010年的创业活动指数,进而运用协整理论研究GDP与CPEA之间的均衡关系。结果表明GDP与CPEA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经Granger因果检验存在着从CPEA到GDP的单向因果关系。这表明创业活动推动了湖北省经济的增长,但经济增长对创业活动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本文针对上述现象,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历来备受人们关注。对于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现有的文献并无确定性的结论,促进论、促退论以及无关论均在不同国家的实证检验中获得了支持。主要利用协整理论对1978~2011年中国的财政支出与GDP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出与GDP之间并不存在协整关系,即不存在长期的经济均衡关系。这对当前中国的财政支出安排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研究市政债券发债规模、地方财政收入和地方GDP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市政债券的马太效应。首先,运用KMV模型建立市政债券发债规模与财政收入的定量关系;其次,运用中国省市的面板数据对财政收入与GDP的关系进行单整检验和回归分析;最后,运用乘数理论确定市政债券与GDP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市政债券发债规模、地方财政收入和地方GDP三者之间存在的循环促进效应是造成市政债券马太效应的根本原因,并通过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确定了马太效应放大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