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已经从自由市场经济向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发展,人们在认识经济规律的同时,充分地利用它,驾驭它,避免自由市场经济发展的盲目性及调节效应的滞后性给社会带来的危害,经济行为变得更有理智。消费信贷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而国际出口信贷则是资本主义政府干预经  相似文献   

2.
杨永朴 《经济纵横》1990,(11):35-35
<正> 一、怎样看待“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模式这个模式基本上是当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模式,不是社会主义所应追求的目标模式。舍此不论,仅就这一公式本身来说,在实践过程中也行不通。首先,国家调节市场的中心内容是调节市场的供求关系。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主体,国家要调节市场供求关系,首先要运用各种手段去调节企业的供给需求,否则,所谓国家调节市场就是空的。这说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离不开国家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诱导和调节。其次,既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就存在着资源(生产要素)配置的两种方式,一是计划配置、二是市场配置。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个模式,实际上否定了资源配置的计划方式。  相似文献   

3.
<正> 邓小平同志在年初巡视南方时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些重要论断,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计划与市场问题的一个崭新的理论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计划与市场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一、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调节手段  相似文献   

4.
孙宇晖 《经济纵横》1995,(12):42-44
市场经济条件下“两只手”的结合孙宇晖1992年初,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段论述明确地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计划与市场...  相似文献   

5.
任碧云 《经济师》1996,(3):37-37
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是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任碧云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各国政府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都先后不同地走上了干预市场,加强宏观调控的道路,而且都非常重视财政的宏观调控。早在西欧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重商主义时期,由于小农经...  相似文献   

6.
浅谈二元机制的“凸性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文兵 《经济师》1995,(8):9-10
浅谈二元机制的“凸性组合”焦文兵当代世界各国经济都是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二元机制经济。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也正是要运用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来调节社会经济运行。所以,探讨计划和市场实现最佳结合,即实现二元机制的“凸性组合”,对我国经济的高效健康运...  相似文献   

7.
“国家调节市场”有两种根本不同性质的情况:一种是国家对市场进行随机性干预,即当市场出现紊乱时,国家可以针对市场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被动地干预。国家对市场的这种调节属于无预先目标的、非规范化的后发性调节,国家在这种情况的调节中实际上处于被动地位。另一种是国家对市场的有计划调节,即国家可以根据计划目标的要求对市场进行自觉的计划导向。国家对市场的这种调节,是要通过市场运行来体现经济运行的计划性,因而主要表现为一种带有预见性和规范化的超前反馈调节,调节的目标是把市场运行和国家长期发展目标有机地衔接起来,国家在调节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经济运行机制中的国家调节市场,指的是后一种调节,而并不是前一种调节。由此,我认为那种把国家调节市场同计划调节市场截然分开,强调国家调节范围比计划调节范围大,计划调节包括于国家调节之中的观点,是不确切的。其实,国家调节市场就是计划调节市场,计划作为国家调节市场的依据而贯穿于国家调节活动的始终,国家调节市场的全部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的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思想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突破,是对马列主义的新发展。它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王恩铭 《经济师》1995,(5):39-39,61
<正>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精辟论断澄清了多年来困扰我们经济理论和实践的错误观念,对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正在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的过程中,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市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政府对经济的有效调控并达到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论证了在现代经济中,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都有缺陷但又缺一不可。进而提出,能由市场调节的应交给市场去发挥作用,政府干预只能做那些市场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政府干预和调节应以市场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经验、教训与启示:德国社会市场经济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11月30日至12月7日,国家发改委赴德考察团对德国社会市场经济进行考察研究。期间,中德双方就社会市场经济的诸多内容深入地进行研讨,交换意见。经过考察调研,大家认为,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实践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许多可供借鉴的地方。一、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一)基本情况。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由国家调节的市场经济,即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力量在调节经济活动方面的作用,在市场调节无效时由国家进行必要的干预。市场自由原则与社会均衡相结合,是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理念。1郾社会…  相似文献   

12.
张光全 《经济导刊》2009,(12):40-41
所谓政府经济行为,是指政府运用行政的法律的和经济的手段干预经济,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目的的效果。政府经济行为存在的意义是普遍的,不论在什么样的经济体制下经济发展的历史都留下了政府经济行为的深刻痕迹。如日本的“政府指导与产业政策”,法国的“指示睦经济计划”,美国的“向贫穷开战”,“经济复兴计划”等,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表现。而在社会主义国家,政府采用集中计划体制,用计划、行政命令等直接干预经济,政府制订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当代经济中,计划运用普遍存在于各国经济发展中,任何一个经济学者都不会贸然否定经济控制和经济计划的必要性。邓小平同志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客观地指出了计划在经济发展中的普遍性。这说明计划并不是某种特定的生产方式,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广东经济》2013,(12):3-3
自从有了市场经济,关于“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的讨论就没有停歇过。现代经济学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构成了现代经济学的主要骨架,从亚当.斯密的“廉价政府”到凯恩思的“政府干预主义”,都承认市场是一只无形之手.政府是一只有形之手。它们互相博弈,贯穿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始终。在欧洲工业革命肇始,亚当·斯密提出经济自由主义,把政府角色比如为“守夜人”,反对政府指手画脚干涉市场活动,主张市场的事情市场来解决。这一理论为当时推翻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的兴起提供了理论和思想基础,构筑了最初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框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经济大萧条席卷整个世界,“市场失灵”,美国成为这次经济危机的发源地和最大受害者。危机也宣示了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主义的破产,取而代之的是凯恩思的“政府干预主义”盛行。凯恩思主张加强政府之手的干预力度,防止经济危机的爆发。“经济自由主义”和“政府干预主义”如同一片树叶的两面,共同支撑了西方现代经济学的理论架构。不幸的是,实践证明,它们都不能规避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必然性长期以来,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看法,即认为,既然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因此社会主义经济与市场是不相容的。尽管后来逐渐承认了社会主义经济中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存在,但仍然把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市场机制的作用同计划的作用置于绝对排斥的地位,似乎计划起作用的地方,市场机制就不起作用,或者反过来说,计划作用到不了的地方,市场机制才起作用。这样一种把市场视为同社会主义经济的本性不相容的观点,给我们的经济生活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后果。例如:  相似文献   

16.
一计划和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两种形式,在历史上是与一定的社会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在30年代初期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开始重视计划的作用,社会主义国家在80年代末期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深化的时候,开始重视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从我国经济的非均衡状态出发。从计划工作的规划,协调、配额三者统一的角度,探讨了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即:规划、协调、配额三者都应考虑价值规律的作用;它们都意味着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管理或调节,属于高层次调节。不同于市场对经济的调节;它们对经济的调节都存在一个“度”。在一定的客观经济形势之下,计划的“度”与市场调节的“度”是互补的,经济运行状况的好坏决定着计划的“度”和市场调节的“度”。随着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二者的“度”也就相应地调整。最后作者指出,全面认识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不应拘泥于“经济中的计划部分究竟以占多大比例为最佳”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重商主义时期是资本主义生产计划性的发轫期。自由竞争时期虽然由看不见的手调节生产,但仍存在着以法律为手段干预经济的情况。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和流通都是计划化的。战后以来出现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否认资本主义存在生产计划化,始于30年代上半期。这与1934年斯大林与威尔斯谈话有关;也与1927年希法亭提出的有组织资本主义论被全盘否定有关,因为30年代发生了普遍危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中就有人以错误的普遍危机发生论批判有组织资本主义论。邓小平肯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计划。  相似文献   

19.
现代市场经济的企业股份制度严乃宽,张传吉一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一切经济活动均需以市场为主,要依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关键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政府职能的转变,不直接管理和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为市场服务。另一方面则是企业制...  相似文献   

20.
论政府与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当代世界各国各种体制下经济发展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无一不与国家经济体制所界定的政府职能以及政府决策、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比较和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模式,对全方位推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德国、日本、法国都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其市场经济模式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颇具代责性。这些市场经济模式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其共性在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要作用;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国家重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法律手段保证市场秩序;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