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改革开放使中国城市迅速发展,城市化的速度是同期世界城市化速度的两倍。未来20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时期,大力推进中国的城市化,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又是有效解除中国经济社会的约束“瓶颈”,保障中国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和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在这个背景下,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全局的长远大计。为此,本文从战略的角度,对世界和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做了回顾与反思,提出中国的城市化应汲取世界城市化的历史教训,冷静地走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及其战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乔真 《经济前沿》2005,(7):17-21
当前,中国正处于向城市社会快速转变的过程之中,本世纪前50年,将是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成长时期,因此在城市化过程中将遇到许多复杂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城市人口增长过快,城市基础设施不足,城市如何吸纳农村移民等问题都亟待解决。本文在分析中国快速城市化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这一过程中已经和将会遇到的若干问题,并对当前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取向问题提出了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明确城市化水平与城市房价的关系,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制定合理的房价政策提出依据,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的繁荣发展,避免由于房价的过高影响城市化的进程,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中国城市化道路与对策构思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伸小敏 《经济地理》2000,20(3):54-57
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世纪之交,中国城市化发展已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本文从城市化内涵 和中国国情出发,以中国城市化现状问题为突破口,借鉴国际经验,结合现代化城市发展趋势,提出中国城市化应该实行农村城市化与城市内涵化共同发展的战略,构建与区域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可持续的多元化城市化道路模式。  相似文献   

5.
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探讨我国城市化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胡彬 《财经研究》2000,26(8):46-51
城市化作为一项国策,对于扩大需求、缩小城乡差别、调整产业结构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结合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就我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其成因作出剖析,提出当前中国城市化道德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我们认识 是由于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存在不相协调的方法,决定了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中政府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发展的实践表明,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对城市化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制定市场规则、提供公共服务等领域,政府行为的作用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但是政府在城市化发展中要摆正位置,把市场化作为城市化的第一推动力,实现政府与市场的互赢。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中叶现代化: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对城市化内涵与城市化方式争议较多 ,城市化既是不可阻挡的全球性浪潮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其内涵有二 :一是农村人口、地域转变为城市人口、地域的过程 ,即城市化数量过程 ;二是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等城市文明在农村地域扩散过程 ,即城市化质量过程。中国城市化的必然性 ,包括亿万农民的追求、人口众多的国情、耕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大都市连绵带的辐射 ,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推波助澜。中国城市现代化战略选择是城市发展多元化、创造世界特大城市群体、建立沿海城市经济带、开拓长江城市群体系、整合传统城市群和建立国家城市化目标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互动关系发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回顾国外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新型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并提出了在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动力机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段杰  李江 《经济地理》1999,19(6):79-83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趋势,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和动力机制,指出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中国未来城市化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建议,以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及省际差异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关于中国城市化的测度存在颇多争论,关于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也存在不同意见,本文试图就这两点争论提出自己的判断,并以此为据,对被学者们忽视的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进行详细分析。另外,在谈论城市化水平的发展程度时,人们往往只注重绝对的城市化率,忽略了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我们认为将二者综合起来考虑,并将其应用于中国及各省区城市化水平的分析,才能得出更为科学的结论,用非农就业比重与城市化比较分析城市化发展水平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11.
城乡二元结构下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究竟怎么走?对比东亚韩国、中国台湾、印度和拉美等发展模式,中国过去30年的城市化有很大的风险。城市化过程中,是发展大城市,发展中等城市,还是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方面,决定于创业及劳动者发展和就业机会、工资水平、进入城市成本和在城市中生活的成本等因素。都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怎么布局,应当由市场机制来调节,政府只能是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对城市化的重视,国内城市化研究盛况空前。但为政府政策做注解的味道太重,亟待改进。世界城市化发展的经验表明,并不存在统一的城市化模式;城市化发展阶段论仅有相对的意义,不能生搬硬套;我国城市化研究要有国情意识,注意一般与特殊的关系,避免欧洲中心主义的误导;城市化研究要以问题为导向,抽象地谈城市化发展或对其量的发展予以特别重视,都可能误导我国城市化实践。  相似文献   

13.
在理论上,为了节省运费,工业企业内在地要求集中布局,这使大城市化成为城市化模式的主导形式。工业大规模集中布局之处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降水充沛、地势平坦、靠近沿海。一个国家难以改变的自然地理条件基本上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城市化模式。根据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我国可划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内应重点发展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从总体上看,我国由于适宜工业大规模集中布局的区域非常稀缺,不宜发展过多的超大城市和密集的城市群。要促进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造共享工业集中布局稀缺区域的体制环境;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跨省流动人口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与人口压力:21世纪中国城市化发展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祝影 《经济地理》2001,21(6):705-708
从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出发,结合中国人口现状对中国城市化发展压力的阐述,本文认为21世纪中国城市化理念选择必须优先确立人的转型,并探讨了其实现的具体措施,分析了其主要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视域下我国中小城市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城市化发展失衡和发展速度趋缓的原因在于忽视了中、小城市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现代化进程及制约着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现阶段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以大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化调整为以中、小城市为主导的发展战略,以促进我国城市的健康发展和加快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化影响政府公共支出的理论与实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工业化向城市化转变的过程中,中国政府的目标发生了变化.工业化时期,政府动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发展经济,而在城市化阶段,政府转向福利支出目标.这一转变表现为经济建设费支出比重减小而公共财政支出比重不断增大.本文分析了中国城市化使政府公共支出比重增大,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城市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公共财政支出比重就增加0.6293个百分点,且公共财政支出比重随收入差距扩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和后工业社会背景下,全球范围的城市与区域联系更加紧密,多尺度、广联系的全球城市网络体系正在出现,城市发展的过程与逻辑发生重大变化,"星球城市化"的概念应运而生。文章在介绍"星球城市化"的相关概念及内涵基础上,聚焦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与演变的整体表现,检视"星球城市化"理论对中国城市化过程的解释力。研究认为,我国40年快速城市化过程印证了"星球城市化"的诸多特征与表现。随着全球化的逐步推进和全球资本主义扩张的日渐深入,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方卷入到全球资本大循环过程,资本导向下的"空间修复"对原有下垫面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与颠覆。对于新时代的中国城市研究,文章认为一方面要分析"星球城市化"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空间形式、表征内容、影响方式与响应机制等,探究空间资本化、资本在地化的发展机理与逻辑过程;另一方面要积极应对和处理"星球城市化"引致的各种矛盾、冲突和问题,为中国健康和可持续新型城镇化进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首先运用联合国法.以“五普”口径为标准.以各省区历年的非农人口为基础.系统构建了三普以来全国各省区历年的城市化水平:进而采用修正后的城市化水平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从空间分布和时间序列变化两个方面分析了近20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的省区间差异。通过分析发现,我国1980年代城市化发展速度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1990年代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20年来各省区间的城市化发展具有同步性,但发展速度的波动性不同.总体表现为城市化水平越高,波动性越小:最后对导致城市化发展速度差异的因素进行了初彤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简要回顾巴西土地制度及城市化历史演进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巴西如何处理土地制度与工业化、城市化的关系及由此带来的后果。研究发现,巴西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长期采取扶工抑农政策,结果造成工农发展失衡,城市化畸形发展等一系列严重社会问题。巴西的经验教训,对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如何正确处理土地制度与工业化、城市化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万勇 《财经研究》2012,(6):124-133
文章从效应分解视角出发,将城市化驱动居民消费需求的作用分为结构效应、交易效应、保障效应和收入效应四个方面,并采用中国大陆31个省份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的结构效应和保障效应不明显,城市化增强了交易的可获得性、交通的方便性,但没有提升居民信息的可获得性,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抑制了居民消费需求。为此,要加强新进城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城市房价合理回归,打破信息产业的垄断格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