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自古以来是中国典型的农耕为主的地区.因此,作为农耕文化典型物象的传统泥塑能在河南省得以广泛流传和传承发展.可是,伴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在工业化大机器生产的时代背景下,代表中原地区农耕文化的众多民间工艺形式承受着很大的冲击,走到了生存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一条横贯亚欧大陆,联接中外世界,贯通东西方文明的重要国际通道. 山西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联接带,也曾是丝绸的重要产地和丝绸之路的东源地. 历史上山西与丝绸之路有密切关联,特别是魏晋北朝时期,山西成为东西方文化、艺术、物资交流的交通战略通道. 北魏定都平城的近100年间,大同更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有大批的中亚使节、商旅、僧人往返于丝绸之路与平城之间. 云冈石窟文化、五台山佛教文化便是陆上丝路传承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铁证. 明清晋商率先开拓的万里国际茶叶之路则是与汉唐宋元的丝绸之路一脉相承. 当今,山西更应以5000年悠久的历史、文化、艺术积淀,再铸"一带一路"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朱相正 《大陆桥视野》2021,(3):91-92,95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严晓萍 《经济论坛》2022,(1):99-105
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不仅要保护蕴含人类智慧的传统村落建筑风貌等物质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传承应用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传统村落丰富的文化资源内涵,加大对传统村落各类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整理和宣传,破解保护传承、村民权益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借助文旅融合发展契机,推动区域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兴毅 《经济师》2023,(2):132-133+142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其五大任务之一,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则是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举措与手段,现已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山西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发展,现开展关于山西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文章通过对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流域内生态环境整治、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公园的运营机制等四个维度的研究,为山西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存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两失主题,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则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追求社会发展的同时,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全社会的普遍认识.目前,关于如何结合自身的农业耕作文化基础,挖掘、完善扣发扬其潜在的资源和优势,把发展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与农耕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不断地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国际社会和各个政府、广大专家及学者正在进行研究与探讨的主要课题和内容.本文从哈尼族农耕文化的起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哈尼农耕文化面临的问题、建立与当代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哈尼农耕文化、建立新型的可持续发展农耕文化的对策等四个方面阐明哈尼族农耕文化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国家兴,必兴文化;高校强,必强文化.高校图书馆作为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必须肩负起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努力在服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发展中传承创新先进文化.本文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在文化传承创新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了高校图书馆传承创新先进文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从回归乡土,传承农耕文明的视角,探究新农村建设的一种价值发展范式。从实践看,乡土性的缺失严重滞缓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此,须通过重构村社共同体,强化礼治秩序,延承农耕文明,壮大乡土人才队伍等来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9,(7)
":闹春田"是闽西客家具有悠久历史的一项民俗活动,以独特的展演方式最具特色,是长汀客家祖辈们对农耕文化的表达与诠释,是傍山而居的客家先民生活境况及生存境遇的历史记忆。文章探究了"闹春田"民俗活动的源流,分析了祭典仪式、巡游活动、田中闹春等民俗活动的具体内容。提出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扩大国内外影响力等传承路径和模式,以进一步传承、打造闽西客家文化。  相似文献   

10.
旅游产业具有能耗低、环境污染小、产业关联度高、创造附加值能力强的特点,发展旅游产业时于增加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交流、促进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文化传承、促进对外开放等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可以说发展山西旅游产业,也就是发展山西经济.然而旅游产业投资周期长,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影响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传统的信贷融资方式难以发挥应有的融资功能,资金不足是制约山西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资产证券化以其独特的优势,是吸引社会资金解决融资困难的理想选择.文章首先分析了旅游产业在山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投融资现状,又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的优势,进而对山西推进旅游产业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1.
张萍  许东 《当代经济》2018,(7):30-31
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其是中国几千年来农耕文化的集中代表和直接反映.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作为清朝的发源地,承载了深厚的满族文化,也是关东民俗、生产生活形态的集中呈现,深入研究该区域内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现状及旅游视角下传统景观元素的地方性认知特征,集中反射了东北地区的村落文明和民族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2.
花鼓灯艺术融传统武术、杂技、灯歌、小戏为一体,展现了农耕时代汉民族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意义和艺术价值,然而在全球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信息时代,花鼓灯艺术逐步面临着被淘汰的境地,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发扬这一传统文化瑰宝,唯有创新艺术形式、革新表演内容、塑造艺术品牌,才能使花鼓灯艺术之花久盛不衰。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在发展文化旅游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山西省的相关旅游业一直发展缓慢,与其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极不相符.调查发现山西并未切实把自身特色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在一起,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宣传力度不大,没能使文化旅游资源得到优化整合和利用,以至于山西文化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不高.本文将RMP(昂谱)分析方法应用于山西省文化旅游开发研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山西文化旅游开发战略和相关的保障措施,为提升山西文化旅游的整体形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赵芸 《时代经贸》2008,6(4):107-109
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就不会有卓越的企业.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山西,民营企业文化一方面汲取了地域性传统文化的精华之处,但在另外一方面,却受到山西开放程度、经济发展程度等的制约,暴露出不少缺陷.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承五千多年的传统农业方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农耕文化,它的保守和封闭性对今天的县域城镇化发展形成了制约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生产的科技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搭建了平台,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为发展县域第二、三产业提供了条件,为县域城镇化建设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民族特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具有极富特色的民族文化特征.保护好、传承好民族特色文化,对于优秀民族文化的发展、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即对民族特色文化的价值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若干策略,希望能够为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就不会有卓越的企业.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山西,民营企业文化一方面汲取了地域性传统文化的精华之处,但在另外一方面,却受到山西开放程度、经济发展程度等的制约,暴露出不少缺陷.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灿烂的优秀文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必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等教育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积极探索和创新传统文化传承模式,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提升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中国经济加速地发展,很多传统文化都被忽视了,甚至陷于流失的境地.因此,在当前新媒体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现象,以及要怎样抓住机把新媒体技术和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这些都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9.
周阳 《经济》2007,(9):90-92
康保位于河北省最西北,因蒙语"康巴诺尔"谐音而得名,语意是美丽的湖泊,在两千多年前,这里就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之地,形成了"马背文化"与"农耕文化"相互交融的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了自己的灿烂文化,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炎帝文化贯穿于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之中,成为中华文明的源头.炎帝文化是中华文明之源头据考古发现证实,云南的元谋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我们中华民族应该是从元谋人发脉而来.在人类长期发展过程中,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等,她们为中华创造了采集、熟食、渔猎、游牧等文化,是萌芽时期的中华文化的创造者,她们功不可没.但是对中华文明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还得数炎帝和黄帝这两位祖先.中国的农耕文化的创立是中华文明之源,炎帝和黄帝都是中国农耕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