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保证“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传统的政府推动型城市化呈现出两种特征,即政府的“全能”与城市化的“失灵”。政府的“全能”表现为行政干预因素在对城市规模确定、城乡要素流动和城市化道路选择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城市化的“失灵”即表现为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曲折、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的要求和低于世界同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确处理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发展关系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建模分析城乡割裂和流动两种状态下的城乡经济发展状况,发现城市化通过知识、劳动和资本三方面的流动作用促进城乡间的平衡增长,而政府的投资偏向和价格干预行为能够加剧割裂状态下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和抵消城市化对城乡平衡发展的促进作用,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也验证了这一结论。因此在继续推进城市化的同时,要注重政府投资的平衡和减少对产品市场的价格干预,这样才能早日实现城乡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毓敏 《经济师》2005,(6):53-54
文章论述了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后果,指出由于盲目追求加快城市化速度而导致的负面效应,要求理顺政府在城市化中的职能和地位,按城市化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4.
关于城市化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中国要在未来加快城市化进程首先要正确认识城市化,城市化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过程,也不是一个人为可以随意控制的过程。加快城市化进程既是解决中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又是中国在21世纪保持续稳定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城市化是一自然经济过程,是一个经济、空间和人口相互协调的过程,是一个资源在空间优化配置的过程,它是经济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和人口  相似文献   

5.
韩国快速城市化时期对住房市场实施了广泛的政策干预。上个世纪60年代-80年代逐渐确立了政府主导的住房供给管理模式,70年代后期开始确立了严格的住房限购限价的需求管理调控,并加大了国家对住房供给的公共支持力度,形成了中央政府主导的住房公共支持体制。韩国住房政策对住房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80年代中期以后住房供给快速增长,居民居住条件得到较普遍的提高,并大大促进了居住城市化的进程,但过度的住房供给干预也造成了价格信号失真,导致快速城市化的后期住房供给结构失调。韩国住房政策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对正在经历快速城市化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经济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是在经济增长的前提下,社会全面进步、城乡和谐发展、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的过程,也是从工业化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为了持续稳健地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相关因素,并基于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逐步建立回归模型,测度不同经济因素对中国城市化的影响力度,强调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当前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动力机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段杰  李江 《经济地理》1999,19(6):79-83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趋势,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和动力机制,指出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中国未来城市化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建议,以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陈仲常  王芳 《当代经济科学》2005,27(2):11-15,20,108
中国特殊的国情与发展阶段决定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复杂性.本文对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中空化"以及发展中国家出现的"超前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现象进行分析探讨,结合中国城市化进程作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城市化总体上处于滞后状态,但超前化和中空化趋势同时存在.对中国城市化特征的正确判定,将有利于城市规划中的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9.
在渐进的市场改革和开放进程中,长三角地区以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为表现的人口城市化进程并没有遵循城市化进程的国际经验,即城市化主要来自工业化的推动,而主要由于工业企业集中、政府干预和市场促进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人口城市化发展的演进特征则是上述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确切地说,不断增加的工业生产活动并没有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发挥明显作用,特别是在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市场开放进程中不断向市区集聚的工业企业的集聚行为(而非工业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考察和分析了不同阶段长三角人口城市化发展的不同特征和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进程下的旧城改造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在已进入城市化发展的高速阶段,1990年我国城市化率为28%,至2005年已快速上升为43%,而据权威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还将以平均每年1.5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城市化是我国当前发展主要趋势所向,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土地资源稀缺性问题的突出,旧城改造开始成为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的关注焦点,而随之所出现的历史文化保护问题也成了旧城改造中备受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投融资方式创新、从理念设计到实践创新、政府作用与制度创新等创新途径来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苏南”城市化历史进程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社会差距最小的地区。苏南城市化历史进程表明:苏南地区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可分为内在机制和外在机制两种,内在机制主要是工业化、要素集聚与制度变迁三大因素,归根结底是要素的高级化,而外在机制则是政府的行政推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城市形象”问题愈来愈成为摆在世界各国城市政府面前的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和义不容辞、任重道远的战略性课题。深入认识政府公关在城市化进程中所能发挥的具体效能,合理定位政府公关的基本目标,正确把握政府公关工作开展的着力点,对于提高政府公关的效率与服务质量,塑造良好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大都市区逐渐出现并不断发展.当前我国大都市区主要采取中央政府主导治理模式和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引导下的治理模式.但是,大都市区治理实践中面临着治理碎片化、 行政边界限制和行政色彩浓厚等问题,而我国由单中心治理向多中心治理转型的认为尚未完成是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欧洲商业城市源于商业复兴,大工业城市源于工业化。欧洲城市化的两次高峰期均与圈地运动没有任何关联。从世界城市化的历史来看,城市化从来没有以圈地途径来获得它所需要的土地,也没有以房地产业来推动城市化。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政府把城市化途径紧紧地捆绑在圈地上,而不是以工业化来促进城市化。因此,必须重视和解决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圈地依赖问题,当务之急是打破政府对城市化的垄断地位,保持和强化地方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公共服务者的职能,隔断城市化与圈地的紧密联系,明确城市化的有效路径只能是依赖工业化,尤其是改变通过房地产业发展来带动城市化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与农民工在城市缺乏安身立命的住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座座有城无市的“鬼城”遍地开花,不仅侵占了大量珍贵的耕地资源,而且造成了人财物的极大浪费,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而地方政府追求政绩工程、谋求土地财政利益及过度城市化的政策、低微的征地补偿与监督虚设,则是“鬼城”魅影的多维度致因。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成为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最大动力,在这股动力的推进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伴随着城市化的高度发展,新旧矛盾逐渐露出水面,因此产生了许多"新问题",如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城中村"等问题.这些日问日益滋长,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毒瘤,如今,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7,(7)
中国正在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城市化道路,非常有必要借鉴国际经验。文章选取西方发达国家、东亚国家、拉美国家作为参照对象,重点分析和归纳了其城市化道路的特点,得到几点启示:城市化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工业化和科技进步是城市化的题中之义,城市化道路具有多样性,应该辩证地看待市场和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期望能够为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探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崔艺红 《时代经贸》2013,(18):196-197
在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与农民工在城市缺乏安身立命的住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座座有城无市的。鬼城。遍地开花,不仅侵占了大量珍贵的耕地资源,而且造成了人财物的极大浪费,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而地方政府追求政绩工程、谋求土地财政利益及过度城市化的政策、低微的征地补偿与监督虚设,则是。鬼城”魅影的多维度致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环境建设为起点,结合目前的新农村建设,通过调查南京市城乡边缘区农户对现有农村环境质量状况的评价和未来政府环境投资的需求,比较和分析了农户对政府不同类型环境投资的需求强度。结果认为,城市化进程致使农村环境质量恶化,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十分必要,而且农户对此也有较强的需求。从满足农户偏好出发,政府应把有限的资金重点投资于既能产生环境效益又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同时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城市化进程给农村环境建设带来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