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环境经济》2007,(9):6-9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常纪文近日提出,我国环境税费制度存在四大缺陷,应该同步建设环境税费制度,并在修订环境保护法时对这些缺陷进行弥补。他认为,目前我国环境税费制度主要依靠两种手段来实行,一是征收排污费;二是污染税费、资源税费或生态补偿税费,其中包括资源收费、生态补偿费、生态恢复保证金、土地出让金、土地增值税等等。此外,有关环境关税也出台了一些调整制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理论界对土地征收的目的、范围、以及补偿的标准等研究较多,而对征地补偿费受偿主体及农地发展权归属研究较少,尤其是农地发展权,其主体是农民集体还是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理论研究鲜有涉及。本文提出在土地征收中.应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作为独立的征地补偿费的受让主体,并且土地发展权归属农民集体。  相似文献   

3.
矿产资源的耗竭补偿原理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 ,从而产生了耗竭问题 ,从可持续发展观来看 ,必然涉及到当代人与未来各代人之间代际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及公平问题。因而实行矿产资源耗竭补偿费的实质是对当代人的过度开采对未来消费者造成损失的部分价值补偿。这种补偿费应以国家为资源所有者身份向资源使用者所征收 ,因而它包括矿山地租、资源耗竭补偿费和环境补偿费三个部分。征收补偿费国家应用之于加强地质勘查及资源保护和寻找新的替代资源 ,以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补偿实施的NSE生态服务功能分类体系及应用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即将全面开展并实施的区域生态补偿制度,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生态服务功能分类的基础上,以促进区域自然环境、社会和经济整体协调、健康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前提,探索整合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NSE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体系,并从理论依据和分类原则等方面验证了该分类的科学性,进一步结合生态补偿费的征收实际应用,建立了以NSE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基础的生态补偿费核算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煤炭资源生态补偿费征收与使用制度上的不完善,表现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五个基本属性,即征收主体与被征收主体的不完全市场性、央企与私企费负上的差异性、生产企业与当地居民生态环境保护行为的弱自律性、生态费征收的事后性以及使用的低效性.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新疆现行的煤炭资源补偿机制及其补偿作用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新疆建立煤炭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和条件,提出从补偿对象、补偿主体、补偿模式、补偿数额量化以及补偿费使用5个基本方面构建煤炭生态补偿机制,并提出适合新疆实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芳 《经济师》2014,(10):77-78
文章简述了生态补偿机制的内涵和国外生态补偿机制,分析了我国在生态补偿机制下相关林业财政策与实践,提出建立林业财政政策保障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筱  庞旭东 《大陆桥视野》2012,(12):47-47,49
对农业生产安置人口实行一次性补偿安置时,被征收土地的土地补偿费是否可以分配给被征地农牧民,对此,社会各界有不同的观点。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通过对不同观点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土地补偿费可以分配给被征地农牧民的观点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生态补偿是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一项政策。自其出现后,生态补偿被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采用,尤其是在林业领域。20世纪末,我国开始推行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补偿项目,逐步建立林业生态补偿制度。但是,与一些成功实施林业生态补偿制度的国家相比,我国林业生态补偿制度在法律框架、组织框架、财政框架、透明度方面尚存不足。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林业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律框架,遵循政府支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原则,拓宽林业生态补偿资金渠道,加强补偿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费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并根据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提出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费的征收范围、标准及社会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推进、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建立已成为湿地生态补偿的先声。资金来源单一,资金不足已成为影响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补偿实践开展的最大障碍。本文主要运用实地调查与文献研究法,在实地调查了解洞庭湖湿地资源利用、保护与生态补偿现状的基础上依据生态补偿的三大原则,探讨了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补偿的投入机制,尝试解决补偿资金不足、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科学测度林业及其三次产业对生态文明的贡献率,既有利于管理者掌握林业对生态文明作用影响的客观规律,又有利于管理者有效制定林业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江西为例,基于共生理论,利用2007—2019年数据,首先构建PSIR-SEM模型确定生态文明指标及其权重;然后采用Lotka-Volterra模型的"指标—指数"耦合法,通过指标及其权重测得阈值与绿值,依次对生态文明阶段与水平进行判定;再以生态文明水平为因变量,以农业、林业及其三次产业、畜牧业等十大产业发展水平为自变量,构建双对数模型估计林业及其三次产业对生态文明作用的回归系数;最后通过"归一化"算法由回归系数测度江西林业及其三次产业对生态文明的贡献率。结果显示:(1)2007—2019年,江西林业对全省生态文明的贡献率逐年递增且在所有产业中最大,江西林业在助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主体作用;(2)江西林业三次产业对全省生态文明的贡献呈现"结构微笑曲线",林业一产、三产、二产贡献率依次降低,但林业三产贡献率增长幅度最大,在林业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Ecological Economics》2001,36(1):149-163
Eco-certified forestry (ECF) is defined as forest management that incorporates ecological concerns into commercial timber production. In this paper, we link the adoption of ECF practices to shifts in the timber supply function. We use a spatially disaggregated model of southeastern US timber supply to simulate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ations in the price premium offered for timber produced under ECF regimes and producer surplus-maximizing rates of ECF.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a large share of nonindustrial private timber suppliers in the region may have relatively small compensation requirements, but complete adoption by the sector would require a large premium.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是林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林业可持续发展及其功能转变的一种途径,同时对林业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显著。对依赖于山区林业的农民来说,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文章主要从林业收入及生态旅游收入的变化的角度分析农民收入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时下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日程正在日益推进,林业的关键地位格外凸显,社会林业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发展的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得到重视。简要阐述了发展社会林业的意义,试分析了发展社会林业的途径,以期望能为促进社会林业以至整个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对于促进区域大气污染联合治理、实现大气污染治理法律正义、创新与完善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就大气污染生态补偿进行了原则性规定,特别是山东、陕西、湖北等地方性法规更是对大气污染生态补偿进行了探索性规范,为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完善提供了有益经验。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尚存在缺乏专门法律支撑、生态补偿主体过窄、补偿方式单一、补偿标准不合理、法律责任不完善等问题。为促进生态文明战略与强化大气污染生态补偿的法律保障,我国应以科学理念为指导,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完善。  相似文献   

17.
生态公益林补偿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公益林补偿的理论依据、公益林的价值构成与实现公益林可行的补偿模式和机制。指出,目前阻碍我国公益林补偿机制运行的主要原因是各种补偿方案和政策的制订主要是以效益补偿为基础而脱离了我国目前的实际,可行的补偿机制应是以价值补偿采取代效益补偿。  相似文献   

18.
以河南省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试点研究为例,探讨了国内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类型划分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河南省流域特征和突出问题,以可操作性为着力点,开展了基于流域责任目标考核断面目标值的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类型划分技术方法研究工作,重点提出了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类型划分技术路线、划分原则和划分方法,并以河南省为例,进行了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类型划分方法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流域考核目标断面目标值的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类型划分技术方法,是在基于流域尺度和基于流域突出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类型划分方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和细化,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具有空间和时间的动态性,利于责任主体的划分、补偿主客体的确定和生态补偿机制政策与现行环保责任目标考核制度的有机衔接,对当地政府及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生态补偿概念的界定,是生态补偿立法及制度建设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生态补偿源于生态学,后进入社会经济领域,成为经济学、法学上的概念。然而,对何为法学上的生态补偿,众说纷纭,几无定论。对法学上生态补偿概念的界定,关键是要处理好生态补偿继受性内容与拓展性内容之间的关系。继受性内容是指对受干扰、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治理,拓展性内容是指对生态系统生态服务进行补偿,两者本质相通、目的相同,因此都应成为法学上生态补偿的根本内容。  相似文献   

20.
目前发展阶段,生态补偿的核心问题是要解决好“谁补偿谁”和“补多少”的问题。基于此,论文通过大量文献分析归纳,从生态补偿概念和理论基础出发,研究生态补偿主客体,重点探讨了目前较为认可的基于成本、意愿调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三种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分析补偿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1)扩大补偿研究尺度,推动科研成果转化。(2)建立多元化补偿方式,构建完备的生态补偿机制。(3)引导公众参与生态补偿,扩大补偿资金来源渠道。(4)完善补偿标准体系,确定动态化、差异化补偿标准。以期促进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