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生产力理论。在生产力理论中,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自然生态环境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从生产力的构成、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生产力的实现过程、生产力量的规定性、科学技术生产力等方面论述了自然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的内在要素。这对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期《生产力研究》 ,我们慎重地向广大读者及有关部门推荐以“绿色生产力”为主题的专栏。“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 ,它迫使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 ,尤其是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必须寻求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在 2 0 0 1年 11月于香港、北京举行的第 12届世界生产力大会“绿色生产力”论坛上 ,黑龙江大学教授熊映梧先生发表了题为《改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新千年经济学的头号课题》的演讲 ,提出了在人类面临资源、环境严重危机的情况下 ,必须“选择生产力绿色发展道路”。其弟子孟庆琳教授发展了老师的思想 ,提出“绿色生产力也即生产力发展的绿色道路” ,并对“绿色生产力”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分析 ,明确指出 :“绿色生产力”是制度约束的生产力。现在呈现在读者诸君面前的就是黑龙江省部分研究生产力经济学的专家围绕“绿色生产力”这一主题而研究撰著的部分成果 (论文 )。我们认为 ,这几篇论文 (再加上本刊今年第 1、2期发表的熊映梧、孟庆琳、薛永应的文章 )对生产力经济学的新的发展有重要的突破性的意义。我们希望广大读者、作者及众多的生产力经济学爱好者、研究专家都来关注这一问题 ,并对之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以其对我国  相似文献   

3.
绿色生产力是经济学界人士针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现实问题做出的反映 ,是以“无污染、无公害、无损于子孙后代”等克服生产过程中的负效益为生产目标的、促进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发展的一种“高境界”的生产状态和“人性化”的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社会合力”。与“系统生产力”、“市场生产力”相比 ,绿色生产力的发展是集经济、生态、社会、人性四大利益为一体的、全方位的“社会合力” ,它触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 ,是以人的主体性张扬为结果的。本文从绿色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出发 ,分析了人力资源对绿色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4.
胡娟 《经济师》2010,(4):42-4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而现阶段发展生产力的基本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科学发展观与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生态要求、社会生态要求以及终极目标要求都是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是生产力理论的拓展,就是新的生产力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5.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科技和生产力水平飞速发展,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极大提升。而与此同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的阴霾也笼罩着人类社会。为实现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绿色发展已渐成全人类的共识。在这一背景和趋势下,全球贸易领域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贸易保护主义形式--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商品进口国在国际贸易中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进口限制措施。从目前全球贸易现实来看,绿色贸易壁垒实质上已经沦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幌子和工具,从“高于国际公认的环保标准”演变为“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绿色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特征及其社会影响 ,认为自工业革命以来 ,以科技进步为标志的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财富 ,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在人类企图“征服自然”、“驾驭自然”的传统发展观的支配之下 ,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必然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破坏 ,超越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严重威协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因而 ,以科技进步为标志的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应回归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 ,正确认识自然规律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优化自然生态环境 ,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为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再铸辉煌  相似文献   

7.
张奎 《当代经济科学》1992,14(4):61-66,104
(1)人类社会生产力已经经历了古代手工生产力,近代大工业的机器(或机电化)生产力,并正在经历着第三代生产力—科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只是当代社会和未来社会的第一生产力;(2)马恩列宁等分别依据他们那个时代的生产力特征和历史使命,首次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而邓小平则根据当代生产力的特征和发展趋势,首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3)我国科学技术近十年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存在有三大“非对称性循环”的缺陷;(4)科学技术是新一代生产力的首要标志和象征,科技生产力就是生产要素的“科技化”。  相似文献   

8.
绿色生产力或生态生产力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生产力的复合。自然生态生产力的形成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过程。生态理性经济人协同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能力,是生态生产力的主体,这种主体的生产力是"生态协同治理的能力"。生态理性经济人的协同治理所产生的社会经济生态生产力,是包括多个环节的总和、全程和整体的协同治理的能力。生态理性经济人的个人生产力是社会生态生产力的主体。生态制度约束下的社会协同治理是社会生态生产力形成的核心。生态系统管理是社会生态生产力形成的基础。生态技术对自然生态物质循化与工业经济物质循环平衡的维护:社会生态生产力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仅有生产力要素是不够的 ,生产力要素必须按量的比例、质的规定有机结合 ,才能形成生产力 ;生产力的成果必须实现其价值才是有效的 ,反之是无效的 :无效的生产力带来负面效应。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过程中 ,生产力的安全保护问题值得警惕和注意。保护生产力避免重大危机和衰退要求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要根据本国生产力水平的状况 ,按轻重缓急 ,有步聚地逐步开放 ;生产力结构的升级换代要按其客观规律 ,循序暂进 ,切忌急躁冒进 ,欲进则不达。  相似文献   

10.
作者根据生产力系统构成要素的分析,认为科学管理也是生产力。它的内涵包括:(1)管理作用于生产活动过程的直接性和客观性;(2)管理对于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直接性和客观性;(3)管理对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和认值性;(4)管理对于科学技术转交为现实生产力的中介性和转化性。文章认为充分认识管理也是生产力,对于强化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