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外贸顺差中加工贸易占据了大部分份额,它是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但一直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水平,带来的贸易利得与加工贸易的规模相比微乎其微,附加值低、产业联动效应小等问题日益显现.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给中国加工贸易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打击.后危机时代,中国加工贸易要更注重提高技术、营销和服务环节,想产业上下游延伸,逐步实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2.
目前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途径,加工贸易给我国带来了外汇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我们认为,面对加工贸易所引发的种种矛盾,解决途径是尽快走出微笑曲线的下方,根本的对策在于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3.
引入了加工贸易产业集聚度的概念,并计算了中国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和山东省六个中国东部沿海省市的加工贸易区位熵.为了进一步确定产业集聚与加工贸易发展之间的关系,基于中国东部六个沿海省市的面板数据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验证了技术水平、FDI、劳动力投入和产业集聚对加工贸易出口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背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下,我国加工贸易急需转型升级。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则是实现其升级的必要措施。加工贸易转移有着深厚的国内外经济变革的背景: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与投资一体化;新一轮经济增长对中西部发展带来新机遇;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历史契机;中国以低价和数量取胜的传统出口模式遭遇国际市场困境,国际贸易环境不断恶化;加工贸易发展面临重大挑战,亟需改革。文章认为,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应从中西部产业优势有关的行业开始着手;把握产业转移的长期性、复杂性的特点;关注东部与中西部是双向互动升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加工贸易: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蕊 《经济前沿》2005,(7):30-34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工贸易已经成为全球贸易的主流,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利用中国的优势,发展加工贸易,创造适合加工贸易发展的体制环境,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把制造业作为工业化的中心环节,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带来国际产业分工的新格局,这无疑为我国加工贸易未来的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机遇。我们应该看清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抓住当前的机遇,解决问题,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带来国际产业分工的新格局,这无疑为我国加工贸易未来的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机遇.我们应该看清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抓住当前的机遇,解决问题,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郑藜 《发展研究》2004,(10):29-30
2003年10月,国务院作出了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策,此次出口退税制度改革涉及面广,力度大,改写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格局。本文从出口退税制度改革对中国加工贸易的影响进行了一些探究,分析了新出口退税机制给中国加工贸易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杨梦泓 《技术经济》2007,26(3):55-57
我国的加工贸易将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工贸易具有显著的技术进步效应。加工贸易带动了机械设备等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进口,直接带来了新产品、新技术并建立起新的产业。加工贸易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强化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增强了企业的模仿能力,加深了企业之间的联系,增加了人力资本的流动。  相似文献   

10.
香港与内地的加工贸易合作,是两地经济融合与优势互补的深刻反映。随着高技术产业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现代加工贸易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结合日益紧密,为通过科技创新促使两地加工贸易合作升级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立足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产业与贸易链条,将极大地提升香港与内地经贸关系的层次,促进国际竞争力的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1.
加工贸易的快速增长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国际经济地住迅速提高,但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仍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价值增值率和经济效益都很低下,处于“贫困化增长”状态。为此,应重新确定我周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住,改变我国加工企业与外国品牌制造商的关系,延长国际产业链在中国的环节,调整加工贸易内部结构,促进加工贸易协调发展,抓住经济一体化的机遇,鼓励加工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合作,并调整有关加工贸易的政策和监管制度,净化对外贸易环境,探求我国加工贸易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李季 《经济研究导刊》2011,(33):179-180
近年来,国内与国际经济环境的改变正使“加工贸易”这一中国第一大贸易方式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国家加工贸易产业政策的调整,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以及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等利空因素的挤压,使得加工贸易产业升级迫在眉睫。然而重压“倒逼”下的加工贸易产业升级必须关注中小企业的承受力,谨防产业的空洞化,才能避免经济的下滑,顺利地推进加工贸易产业的升级与转型。  相似文献   

13.
加工贸易产业升级与国内价值链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经济危机导致的外需萎缩使中国东南沿海的加工贸易面临新的挑战:出口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低价出口的成本竞争优势逐渐弱化。加工贸易产业通过产业升级与转移可以突破困境。已有的研究表明,FDI主导的加工贸易并不必然导致技术外溢,进而有助于本土企业完成升级。内生的自主研发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以扩大内需为载体的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对于东南沿海加工贸易产业的成功转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影响深圳加工贸易升级的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工贸易一直是深圳对外出口的主要形式,但存在产品技术创新不足、附加值不高、产业层次较低等问题。为此,深圳应转变招商引资模式,促进加工贸易的技术转移;改善产业配套环境.促进关联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研究——基于“雁行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工贸易快速发展,但地区分布严重不均。由于中国中西部地区存在物流成本高、产业配套水平低、市场环境较差等问题,因此,应借鉴东亚国家和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经验,在"雁行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以便形成更为合理而高效的"雁行"格局。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2001—2015年地级市最低工资标准数据、IFR工业机器人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考察了最低工资标准、产业智能化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增加了企业成本负担,降低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其中,加工贸易企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受最低工资标准影响最大;研究同时显示,产业智能化可以一定程度抵消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的负面影响,且在加工贸易企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最为明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产业智能化通过人力资本效应和创新效应缓解了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的不利影响。文章的结果表明,在人口红利消失的背景下,加快推进产业智能化、培育与之匹配的人力资本结构,是当前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企业迈向价值链高端环节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发展的地域不平衡情况越来越突出,积极承接东部加工贸易发达地区的转移产业是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均衡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科学地选择承接产业是中西部地区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运用产业梯度系数得出我国的产业梯度情况,并运用产业区域集聚指数分析我国加工贸易低梯度地区应承接的产业。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加工贸易产业更快、更好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河南省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为推动河南省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以河南省2000-2009年加工贸易发展现状为研究基础,运用加工贸易增值系数、加工贸易对GDP的拉动度及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研究加工贸易对河南省经济增长的作用,可以进一步规划河南省加工贸易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内学者对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一般途径及政策研究较多,个别专家从企业层面研究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机制。本文从企业、产业和地区三个层面分别研究了以提高竞争力为目的的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机制,同时提出要建立与完善统一协调的、有利于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府政策制度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胡婧  王丹 《经济研究导刊》2013,(35):231-232,254
天津市加工贸易是天津市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也是天津市开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当前,天津市加工贸易升级中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发展低碳经济等多个制约因素。政府应通过指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引导加工贸易向更高价值链转移和延伸,并鼓励企业积极承接国际服务贸易、推动高耗能产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等途径实现天津市加工贸易的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