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未来各国经济发展及国家实力的增长需要消费大量的资源能源和传统能源发展遭遇瓶颈,研发新能源的课题随之产生,由此发展的新能源产业更是成为经济世界发展的重要引擎,新能源产业成了各国能源战略安全乃至推动国家实力增强的一大驱动力.通过研究新能源中的太阳能产业在中日两国的利用和发展状况,并对中日太阳能产业发展特点进行对比,借鉴日本发展太阳能产业的成功模式得出我国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环境经济》2005,(5):61-61
为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在2005—2007年期间,实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专项主要内容: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供热和地源热泵供热(制冷)、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氢能。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下发展新能源是北京市优化能源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和增强创新实力的重要举措。文章从产业创新能力、市场发展能力、产业战略能力和产业环境建设等四个维度构建北京市新能源产业评价体系,根据定量研究结果提出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的集成创新模式、太阳能和风能的龙头带动模式、地热能的中小企业集群模式以及生物质能的产学研联盟模式。  相似文献   

4.
《国家“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太阳能光伏、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无锡新能源产业主要集中在太阳能光伏和风能两个重点领域,已形成一批基础好、潜力大、发展快的企业。2007年,全市新能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50亿元。  相似文献   

5.
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一个清洁无污染的新兴产业是各国能源发展的趋势。光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各国政府政策的支持,美德日是光伏产业发展较好的大国,学习和总结其太阳能光伏产业政策对中国产业政策的制定以及光伏产业的推广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新能源产业现状及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后15年左右,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地热供暖/发电,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挑战传统能源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新能源产业将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并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点目标,对我国低碳经济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从新能源储量、制造业基础、能源及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四个方面论述了辽宁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必然性。通过对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研发费用不足导致的技术力量薄弱,产业政策缺乏竞争力、地方财政难以承载国家产业政策上。根据辽宁省发展阶段的特点,对新能源产业政策提出建议并规划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把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建成在国际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和地位以及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7.
全球新能源势力正在兴起,第四次能源革命已经到来。为了更进一步准确把握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明晰全球新能源产业的竞争格局,我们从结构的视角对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我们发现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呈现以下5个方面的基本格局特征:企业地域分布具全球性,中国企业数量最多;收入规模失衡,发达国家优势明显;产业分布不均匀,风能太阳能优势明显;新能源产业规模依然偏小,成长空间广阔;新兴市场国家异军突起,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进一步深究,我们认为这种基本格局形成的成因在于:经济实力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技术创新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产业政策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低碳生产、低碳生活成为国际经济发展大趋势。中国作为一个资源相对不足、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发展新能源迫在眉睫。近些年来,中国的新能源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国家对新能源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太阳能产业、风力发电、水力发电都发展很快。但目前也存在着光伏产业等新能源产业过度竞争,新能源产业成本高、竞争力低,新能源发电并网难,技术、资金困难,可持续性差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发展新能源产业,要在大部制下采取统一的新能源战略,加大投入力度,鼓励企业竞争,解决并网难题,等等。  相似文献   

9.
李长生 《经济视角》2009,(12):11-14
双辽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这一机遇,以环保、清洁能源为落脚点,依托双辽市风能及太阳能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及太阳能发电产业。  相似文献   

10.
双辽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这一机遇,以环保、清洁能源为落脚点,依托双辽市风能及太阳能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及太阳能发电产业.  相似文献   

11.
能源问题关系国家安全,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在未来新能源的发展与竞争中,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将有助于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社会生产力。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加强产业创新布局。在分析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新兴能源产业发展经验,提出我国新能源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按照国际传统认识,新能源是指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和空气能等传统能源之外的新型能源。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日益紧缺,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成了事关国家安全的大事,日益受到各国的高度关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低碳、环保成为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主题,许多国家通过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方式来实现减排目标,其中太阳能是一种重要的替代能源。文章分析了国内太阳能光热利用领域——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了世界上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发展较为迅速的几个国家和中国的产业扶持政策,为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马红丽  刘夷 《经济》2013,(7):50-53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十二五"以来,在党中央领导下,我国能源工业稳步增长,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实现数次腾飞,全国各地新能源企业迅猛发展。然而,各项问题也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显现。受到国际市场影响,许多新能源企业陷入危机,甚至面临倒闭。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如何?面临哪些问题?如何实现产业升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在日益趋紧的能源约束与碳约束下,低碳转型是大势所趋,新能源产业因此成为被受重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1]在辽宁的九大新兴产业布局中新能源排在第二位,目前,辽宁省发展新能源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条件,并且已经拥有了一批一定实力的核心企业,但新能源技术进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对传统矿产能源环境负效应的深刻认知,可持续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形成,以可再生和环保为特征的新能源开发与利用备受各国重视。迫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供给压力以及环保目标实现的当代诉求,印度已将新能源开发作为新世纪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尽管受制于资金、技术等因素,但是印度在新能源领域仍取得不少进展,尤其在太阳能、风能、核能及生物能利用等领域成效显著且具启发意义。探究印度新能源开发的策略、特点及经验,裨益于同样重视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的中国能源战略、政策与策略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新能源产业对世界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的意义,发展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本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并取得成效.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将是中国解决能源环境问题、履行对国际社会承诺的重要突破之一.能源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撑,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能源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方式的选择又是能源战略的核心.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人类必须估计到非再生矿物能源枯竭可能带来的危机,从而将注意力转移到新能源结构上.有关部门预测,到2025年,全球能源消耗量比2001年增长54%,工业国家的能源消耗量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亚洲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量将比目前增长一倍,占全球能量需求增长量的40%和发展中国家增长量的70%.  相似文献   

18.
太阳能开发前景日益广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文 《经济世界》2000,(2):84-84
世界环保协会近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说,这几年来正呈方兴未艾之势的新能源──太阳能,将从目前到下个世纪中叶,其开发将渐入高潮,它在全球能源中的占有比例将从目前的1%激增至 50%,成为与通讯产业及信息产业并肩前进的最大和发展最快的三大产业。 太阳能由于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潜力,再加上它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开发成本低等优势,因而深受世界各国能源开发专家的青睐。 目前,以太阳能为能源动力的飞机、飞船、轮船、汽车、自行车、炉灶和手表等已相继问世,太阳能住宅也深受人们的欢迎。 所谓太阳能住宅,即在屋顶上安装太阳能…  相似文献   

19.
6月10日,重点定位于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北京八达岭新能源产业基地在北京揭牌。该基地力争建设成为新能源产业的研发中心、示范中心和高端制造中心,占地约2.5平方公里,其建设标志着首都新能源  相似文献   

20.
罗马尼亚缺乏资源,能源供应紧张,十分重视新能源的利用。在罗国家科委统一规划和协调下,有一个发展新能源的宏大计划,要求在1995年实现能源自给。新能源发展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余热利用。太阳能主要项目有:太阳能热水器(平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