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自古希腊政治文化形成以来,公民身份概念就一直是西方政治思想的一个关键领域.而当代有关公民身份和民主的理念起源于法国大革命及以后.从政治哲学和宪法的角度来看,公民身份通常被看作是个体与作为政治共同体的成员联系在一起的权利和义务的组合.公民身份是自由与民主在国家的框架内的巧妙的结合.在公民社会中,自由与民主转化为自由权利和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2.
公民意识是民众在民主政治社会必备的一种社会意识。其中,公民权利与公共义务、公民权力与公共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共精神构成了公民意识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加强党员公民意识的培育,有利于对当前部分党员所存在的“优越身份感”、“获利工具感觉”、“虚无头衔感”等错误的思想意识进行改造,提高党员素质。因此,应发挥课堂在党员公民意识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积极开展党员公民意识教育的相关实践活动、完善相关考核评估体系,提升党员公民意识,提高党员队伍质量。  相似文献   

3.
张念 《开放时代》2013,(2):106-119
政治契约创建了平等者的共同体,但在卢梭的观念中,平等并不适用于婚姻契约,那么之于女人,公民身份与婚姻身份的逻辑断裂,在平等理论发生的那一刻,就隐含人权与女权的互不兼容性。尽管通过女权运动,权利清单增补了女性条目,但这种偿还式的“正义”依然局限在“人权”逻辑之中。依循卢梭的疑虑,女公民何以成为一个问题,政治与自然的差异法则,使得女人处在一个悬而未决的状态之中,人权无法安置“女人”。而正是这个充满困难的位置,让赋予式的界定性的权利论走向一种发明的、变化的、生动的话语实践之中。政治平等的动态平衡机制,必须同时面对“一”与“多”的问题。权力的统一性不可能蛮横地采取排斥原则,漠视世界的复杂性。有关复杂性的政治理解,与权利再造与平等再生相关,并表现在女权与人权的抗辩之中,基于此,作为价值预设的政治平等,才可能释放出更强大的解放力量。  相似文献   

4.
社群主义者与新自由主义者分歧的焦点在对个人与社群关系的解释上.泰勒强调社群对于自我和个人的优先性,认为个人唯有积极参与到社会政治生活,以增进社群共同体的公共利益,个人权利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实现.一个民主的国家应当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促进公民权利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在民主与法制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极大地改善了对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法律保护.与此同时,党的十六大也提出,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尊重和保障人权.其中,公民参与我国的法制建设则作为政治参与环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关于扩大公民法律参与途径的主要问题已成为社会公众和司法理论学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当今舆情传播呈现多层次、宽领域的发展趋势,网络舆情成为当下最主要、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公民可以在网络平台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各抒己见,维护着自己心中的朴素公正。民众心中的朴素正义是狭义的正义,是规则之外的正义。而司法正义需要考虑司法、社会、政治三方面效果的结合。基于网络舆情下的具体案件,透彻分析其对司法、社会、政治领域的影响,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与完善建议,以期树立司法公正的权威性,赢得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任。  相似文献   

7.
法的终极目标是正义。既包括应然正义 ,也包括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用来分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划分由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和负担的主要制度。确定正义的原则 ,坚持义利并举 ,将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财产理论认为,财产、效率与自由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推动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人们实体自由的增加;人类社会的三种财产历史形式,是对马克思财产理论的实证,实现了逻辑和历史的统一;现代社会催生的财产形式,对于当下我国建构公民社会具有启示意义.随着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产生的公民社会,在财产、经济效率与公民权利的内在逻辑中,必然呼唤和催生成熟的公民社会,在公民社会治理理念中实现政治社会、经济社会和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实现和谐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美国华裔女性遭受本族在内的所有男性的压迫,同时也受到包括白人女性在内的所有白人的歧视。她们被双重边缘化,面临自我身份的危机。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的视角讨论美国华裔女性如何为建构女性的主体身份而不懈努力,为女性身份的解读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表达了在特定复杂的多元异质文化背景下只有通过和解和理解,华裔女性才能实现自我身份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应用契合了公民权利需求,赋予了公民权利平等实现的平台,进一步激发了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作为公共领域的互联网空间,公众都可以是信息发布者,对公共事务进行公开讨论,从而更好地参与和理解公共事务。公民通过网络言论形成对政府的有效监督,产生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因此,未来互联网的发展国家要避免采取粗暴管制方式解决互联网的权利(力)冲突,而应该将互联网赋予更多公共治理空间,培育公民参与素质,达到公民权利与公权力的竞技制衡。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对企业公民理论人性假说和范围界定,阐明了企业公民权利与社会责任的三种关系,在利益相关者的框架下对企业公民的战略性与利他性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并分析了企业家思想、企业文化、媒体报道、国家与社会组织、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税务制度等因素对企业公民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徐贲 《开放时代》2004,(6):112-123
国家政权在国际间的合法性与它在国内的权力正当性并不是一回事。全球化的发展对公民政治尚不健全的国家的主权、权力正当性和权力效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影响甚至削弱了这些国家权力合法性的许多方面,如权力的范围、强度、形式、制度基础和意识形态观念。在限制国家权力的力量中,最重要的就是存在于世界公民社会中的全球正义。  相似文献   

13.
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是宪法的灵魂所在,公民权利一旦产生,它就需要宪法来予以回应,并竭力地走向现实.由此,权利的宪法化和权利的实现也就成了宪政道路上永恒的话题.宪法对公民权利的详尽规制,不应是原则性的条款表述,而应以规则性条款加以明确规定,便于公民权利的宪法规制在宪政实践中可具体援引以及作为司法判案的依据.确认宪法对公民的直接效力和确认宪法对公民权利受侵犯而予以直接救济,已成为法治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政治参与作为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实现政治权利和人民民主的必要途径,需要社会大众全民共同参与。建国60年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经过了由感性参与到理性参与的发展历程。现代科技、信息为公民的政治诉求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为此,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呈现出扩大化、扁平化的新的发展趋势,自主、理性、公正、有序,成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5.
"医改"对于一些国家而言既是对公民权利问题的回应,又是治理社会危机问题的一种政治努力。就权利而言,那些缺乏医疗卫生保险的公民是否应该得到政府的帮助而享有一定的社会保障权?从危机的视角来看,社会医疗卫生总费用的不断膨胀,无论是个人、社会保险机构,还是政府都已面临严重的支出负担压力。一旦个人无法支付医疗卫生费用,医疗保险机构与政府由此造成的入不敷出以及财务赤字严重到一定程度之后,社会性的医疗危机就爆发了。因此,医改就其性质而言,可以被视为如何通过政策制定的政治过程,以实现医疗卫生总费用的控制和公民权利保障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6.
王涛 《经济研究导刊》2010,(30):245-247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正义思想的两位杰出代表。柏拉图指出实现正义的关键在于让正义的人来统治国家;亚里士多德也围绕着城邦政治提出了其独特的正义观念。两位哲人的正义观关注的都是个人的美德,其内容主要涉及对政治职位的分配,而政治职位的分配又关系到对个人品质的评判。但现代人的世界观跟古代人的世界观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很难就善的观念达成一致,也无法找到评价个人品质的共同标准。另外,现代社会中的制度调节的是人的外在行为,而不涉及人的品质,它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这样,现代正义观念就往往把对社会制度和政府(公民)行为的道德评价与对个人品质的价值评价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7.
张勤  张丽 《江南论坛》2012,(7):20-21
公民社会是指“公民在官方政治领域和市场经济领域之外自愿结社、自由讨论公共问题和自主从事社会政治活动而自发形成的民间公共领域。”公民社会因素在中国的孕育和成长得力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实践,其成长的“助推器”也随着客观环境的优化而增多,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即是网络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宪政是现代社会一种最合理的政治制度,实现宪政是现代国家政治的根本标志和常规形态,宪政之于中国可以说还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推进我国宪政建设必须加强我国的各项制度建设,积极培育公民的宪政意识,并且切实加强对公民权利的保护,高度重视宪法的监督实施.  相似文献   

19.
在这个男权社会中,男性话语是主导,而女性话语权一直被压抑着。女人只能以男人的声音说话,或是干脆处于“失声”状态。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对欧茨的代表作《他们》中的莫琳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生活在男权淫威之下的女性寻求自我声音,获取自我身份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20.
公共真实中的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贲 《开放时代》2005,(5):109-115
公共真实是社会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在享有公共真实的社会中,人们才能有效地一起辨认当前生活中的不和谐因素,并一起克服这些因素。这样一个允许自由讨论和共同行动的社会空间就是公民社会。公民社会是就它做什么,而不是就它是什么而言的。公民社会不单单是一个拥有形式公民身份者构成的社会,而是一个让普通人能通过说真话和积极参与起到公民作用的社会。公民社会的和谐是由每一个公民的宪法权利来保障的。在公民社会中,生活在和谐之中,也就是生活在公共真实之中。公共真实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和谐则是公共真实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