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产业集聚是区域产业的重要组织形式,自马歇尔提出此概念以来,研究者对产业集聚现象进行了广泛系统的研究。研究认为产业集聚的形成是竞争的结果。其优势主要是集聚可降低成本;可提高生产效率;可使生产更加灵活便捷;能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并可形成本地化产业氛围。但是,产业过度集聚也存在四种风险:结构性风险;周期性风险;网络性风险;和"自稔性"风险。  相似文献   

2.
企业集群竞争力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影响企业集群竞争力的负面效应进行直观的模型分析。集群内企业过度竞争导致“柠檬市场”的出现,致使“劣品驱逐优品”,使得整个集群竞争力衰退;路径依赖导致企业集群技术路径锁定,企业集群应变能力下降、创新僵化、区域封闭,从而无法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降低了企业集群的“集体”效率;“自稔性”风险则说明企业集群借以产生竞争优势的自身特性,同时也是削弱其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能力、最终导致自身走向衰退的根本性风险。  相似文献   

3.
素有"小狗经济"之称的浙江,其产业集群目前存在着结构性、周期性以及内稔性的风险,面临着组织创新的要求。价值创造网络作为当今产业组织形态发展的最新趋势,是基于价值模块动态配置的客户化组织范式。价值创造网络是浙江产业集群系统提升的创新思路,提出了运用价值创造网络进行浙江产业集群提升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4.
庞俊亭  游达明 《经济地理》2011,31(5):805-809
在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如何有效规避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风险,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地方经济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运用虚拟产业集群理论,在文献回顾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虚拟产业集群所具有的开放性、择优性、稳键性,并结合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风险,提出了提升集群创新能力、打造集群品牌、构建多中心网络群落的风险规避路径。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的发展会对企业及集群所处的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风险。综述了产业集群风险发生的原因、集群发展对于区域经济产生的压力、不当集群政策产生的风险以及集群发展时应如何规避风险以促进集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并提出我国产业集群如何规避风险以促进集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的风险与其组织特性相联系,由于集群企业的共生关系,企业间存在“连坐”风险、网络风险及市场替代风险。此外,中国产业集群存在着三种特殊风险:要素导向风险、国际分工中的锁定风险、行政干预风险。各种风险相互联系和强化。要实现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不断的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7.
笔者应用自组织理论分析了中小企业集群的复杂性特征与深层演化机理。研究认为,中小企业集群可以通过自创生、自适应、自会聚、自繁衍和自增强五种自组织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结论对目前正在或拟通过实施中小企业集群战略谋求持续成长的区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的分析框架中,梳理产业集群风险因素研究的理论脉络,探析由各种风险因素导致的“锁定效应”的形成机理,并结合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锁定效应”进行了分析,提出深入研究这一理论命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晓博 《经济论坛》2014,(12):125-128
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出现了产业集群整体品牌现象。本文用"区域品牌"来界定这种基于产业集群,由区域地理名称与产业名称共同构成的品牌。本文对区域品牌的概念、内涵与属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集群企业的视角讨论了区域品牌的效应与风险。研究认为,区域品牌的内涵是一种共同的声誉(集群声誉Clusters Reputation),其根本属性是公共性;区域品牌的效应主要表现在对企业产品营销与企业个性化品牌创建两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用原产地效应与品牌伞效应来解释;区域品牌也可能带来"品牌株连"等潜在风险,法律手段与非正式制度的结合是风险防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徐博  邓宏兵  刘芬 《经济与管理》2006,20(11):48-51
产业集群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动力,但其自身也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为更有效地利用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在理论和实践上研究产业集群风险,积极寻找风险规避的策略和途径,以期实现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广义协同进化视角下产业集群生态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产业集群在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双重问题及其表现出的明显生态属性,从广义协同视角重新考虑产业集群生态化,并认为: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的产业集群生态化,应该包括产业集群与自然环境的协同进化、产业集群内部组分间协同进化两个方面。前者主要体现为以物质闭环流动为核心的循环体系构建,后者体现为产业集群内企业在资源使用中的现实综合适应和进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企业集群与浙江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袁红清 《经济地理》2003,23(6):752-755
企业集群是一种新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文章分析了中小企业集群的概念和集群效应,进而研究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浙江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战略和五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传统产业集群的风险和组织虚拟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健壮 《技术经济》2006,25(7):41-44
集群竞争优势的实质是“联系和集聚”所产生“协同效应”的最大化。而随着“联系”的加强,却有可能产生集群的老化和风险。集群组织虚拟化是基于组织角度解决集群风险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不仅研究了传统产业集群中组织虚拟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而且提出了将虚拟组织引入传统产业集群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层次的社会资本——集群的整体文化与人文环境和集群的整体品牌,有利于技术的引进、扩散和创新。利用社会资本和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集群技术文化氛围和品牌效应,对寿光技术引进、扩散和创新的影响,并得到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从大企业集群的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维度,提出了大企业集群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理论。以青岛家电大企业集群为典型的成功案例,分析了青岛家电大企业集群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动力来源的成功经验,并指出其不足之处和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对陶瓷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内涵和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13个表征题项构建了陶瓷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调研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和加权平均,计算了广东佛山、四川夹江、福建晋江、山东淄博陶瓷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综合得分和排名。  相似文献   

17.
郑健壮 《技术经济》2007,26(6):6-10
以资源现理论为基础,对产业集群的本质进行了新的界定。作者认为,产业集群是基于某个特定产业,众多相关企业和其他组织在某个特定的地理区域上的资源集聚体。集群竞争优势是“集聚和联系”所产生“协同效应”的最大化,即在资源集聚基础上的“专业化分工和合作”和“知识(技术)共享”机制所产生的报酬递增过程。  相似文献   

18.
协同演化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模式和必然路径。为提高集群协同演化耦合协调度和稳定性,融合协同学、生态学等理论,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演化归结为集群内自组织协同演化、政府调控下他组织协同演化两种生态关系,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基于改进Lotka Volterra模型的组织种群协同演化模型,进行定性分析和数值仿真验证。研究表明:组织种群影响因子、最大生态位等因素对组织种群生态位扩张及演化均衡态具有正向反馈作用;通过构建“自组织+他组织”集群协同演化模式,以集群自组织为核心,借助政府他组织,调节组织种群生态位,有助于提高集群演化均衡和耦合协调度,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演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uses a probabilistic approach to simulate the medium-term public debt trajectories of several major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We extend the standard debt sustainability analysis framework so as to more faithfully reproduce these countries’ economic reality in two aspects. First, we allow them to differ in the cyclical stance of their fiscal policy and in their degree of fiscal responsiveness to debt. Second, we explicitly integrate the specific risk premium paid by each country when borrowing in foreign currency. It allows us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alternative policies that the government may consider to improve sustainability. The results lead to thre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i) a country should consider decreasing its exposure to currency risk only in extreme cases (like Argentina); ii) on the contrary, greater fiscal responsiveness (i.e. stronger fiscal tightening whenever there is a debt increase) could enhance sustainability to a much greater extent; iii) countries with low responsiveness to debt or a poor fiscal consolidation track record should be cautious with countercyclical fiscal policies, as they may trigger an unsustainable debt trajectory in the trough of the economic cyc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