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垄断行业收入过高的制度性根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自然垄断性行业收入过高现象有着深刻的制度根源,这就是行政性垄断的存在。行政性垄断和自然垄断交织在一起,强化了本领域内企业的行为垄断,造成了效率的缺失、收入的畸高、巨额垄断租金和腐败等问题的存在。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靠单纯的再分配手段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因此,必须首先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政资分开、政企分开和打破行政性垄断,继而区分纯粹的自然垄断产业和业务,并通过科学的政府管制技术引入竞争机制,实现效率目标,限制企业谋取高额利润的行为;最后辅之以政府的再分配手段调节收入差距,这才是治本之道。  相似文献   

2.
垄断已成为我国市场发育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我国经济性垄断发育尚不成熟,行政性垄断行为突出,危害极大。禁止垄断需要从根本上改革政府体制,加强反垄断立法,明确行业协会职能,建立全国统一的要素流动市场。  相似文献   

3.
郝雪玲 《经济师》1998,(12):70-70
行政性垄断,是指凭借政府行政机关或其授权的单位所拥有的行政权力,滥施行政行为,而使某些企业得以实现垄断和限制竞争的一种状态和行为。行政性垄断首先是一种经济垄断,但它主要是凭借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实现的,例如,通过颁布规章或者授权,使个别企业在某些产品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石油行业垄断现象的现状为切入点,介绍了石油行业垄断现象的具体体现;从制度变迁、政治支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对石油行业垄断现象的形成原因进行说明;最后从行为改革与制度改革两大方面探析了中国石油垄断破解之法。  相似文献   

5.
行政性垄断是凭借政府行政权力形成的垄断。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规制计划经济体制所特有的垄断行为尤其是行政垄断,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已经成为当前经济领域中一个重要的问题。结合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反垄断立法工作,本文试对行政垄断的现状、危害及对策等问题阐述了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李梅 《经济研究导刊》2009,(13):215-216
垄断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垄断现象。垄断可以分为自然垄断、行政垄断和经济垄断。目前在中国,行政垄断是一个被高度关注但又未能有效解决的热点问题。行政垄断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除了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问题之外,还有计划与市场两种体制的冲突以及政府和企业的寻租行为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转型时期行政性垄断的制度成因及其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雷 《生产力研究》2003,(4):145-146
行政性垄断是中国转型时期特有的经济现象 ,也是当前中国垄断的主要形式。作者认为 ,政府与企业间难以分割的经济利益及政治利益关系、以及具备独立利益主体的地方政府 ,是行政性垄断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而“诺斯悖论”的存在则加大了政府反垄断的难度。消除行政性垄断 ,必须从深化体制改革入手 ,坚决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明确产权关系 ,真正实现政企分开 ,并重新规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从是否具有行政干预因素的角度来区分,垄断可分为经济性垄断和行政性垄断。经济性垄断是市场主体利用自己的经济优势或者通过联合组织或合谋等方式,限制、排斥或阻碍市场竞争的行为。它是企业在完全的自由竞争中形成的,体现为自由竞争——集中——垄断。行政性垄断是通过行政命令实行的垄断。从世界范围看,经济性垄断是市场经济国家反垄断法普遍规制的对象,在完全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达国家里反垄断主要是反经济性垄断。我国经过20几年的改革,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市场结构也已逐步由行政垄断模式向有效竞争模式转化,随着市场…  相似文献   

9.
石薛桥 《经济问题》2002,(1):33-33,56
我国垄断有其自身的特点,在现阶段,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性垄断开始呈现,而行政性垄断是其主要表现,反行政性垄断不会妨碍产业集中和损害规模经济效益。应注意区分行政性垄断和合法垄断,反行政性垄断应是我国反垄断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地方行政性对市场垄断,以地区垄断和地方行业垄断为主要表现形式,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突出问题,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其成因有法律法规不健全、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不健全、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关系尚未建立、国企改革不到位、有效的地方政府权力约束机制尚未建立,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1.
垄断性行业改革如何深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垄断性行业改革成为国际潮流,其导向是放松管制,在可能展开竞争的领域尽可能多地引入竞争。我们所说的垄断性行业,在我国的特定情况下,是指有一定自然垄断特性,同时也有很强的行政性垄断性质,通常以国有独资或控股,全国性、行政性的大公司(或主管部门)为主的行业,主要是电力、电信、铁路、民航、天然气、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然垄断产业的理论在不断变化,自然垄断产业也在不断的改革。从自然垄断理论产生与发展的理论角度讲,自然垄断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引入竞争机制和放松政府管制,使其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垄断现状是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衍生而来的,其本质特征是寄附于自然垄断之上的过度行政性垄断。垄断行业改革涉及竞争、产权、规制与治理等多个层面,它们之间的不同组合及其协同互动关系共同决定了特定行业的产业绩效水平。中国的垄断行业改革,必须遵循优先重构规制体系、分类渐次破除行政性垄断的总思路,从产权、竞争、规制与治理等各个层面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4.
行政性垄断导致行业生产成本低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产权和地区两个维度研究了行政性垄断对行业生产成本的影响,发现高行政性进入壁垒条件下的国有产权低效与地方政府扭曲要素价格造成的要素省际流动障碍,是造成行业生产成本无效率的主要原因。其次,依据行政性垄断对各行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建立了各行业行政性垄断程度的判定体系,考察了工业部门各行业的行政性垄断程度。最后,选取若干代表性行业对行政性垄断引致的成本无效进行了实证测算。  相似文献   

15.
刘欢 《经济视角》2013,(12):82-84
中国属于行政性垄断较为严重、普遍国家之一,我国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禁制行政性垄断制度。通过对这一制度的形成过程梳理,不难发现政策和法律是我国规制行政性垄断最重要的两个手段,根据这两种手段的不同,可以把我国禁止行政型垄断行为制度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政策先行阶段,二是法律为主、政策补充阶段。《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是调整行政性垄断最核心的两部法律,以这两部法律施行时间为节点,又可以把上述第二个阶段分为两个小阶段: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主的调整阶段和以《反垄断法》及其他法律行政规章部门条例的龙头配套阶段。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行政性垄断及其规制——以石油行业为角度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性垄断是我国目前政治和经济中一个突出的现象,严重地限制了竞争,阻碍了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文章以石油行业为研究的切入点,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对石油行业及整个国家范围内规制行政性垄断的措施进行总结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狭义的垄断在法律上是指特定主体在特定市场上的特定经济活动中非法排除或者限制竞争者的状态或行为。在实践中,垄断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自然垄断,即经营者对有限资源的独占性导致的垄断;二是经济垄断,即少数经营者合谋行为或兼并控制行为形成的垄断;三是行政垄断,即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导致  相似文献   

18.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对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改革就一直是经济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从自然垄断性质的探讨出发,在借鉴西方的自然垄断规制理论下,得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自然垄断规制的改革必须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出发,政府不能仅停留在供给角度对自然垄断行业进行规制,才能全面推动我国自然垄断规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行政性垄断是目前我国表现最为突出的垄断类型,行政性垄断之中又尤以抽象行政性垄断行为存在普遍且危害甚大。但其被现行反垄断法和行政诉讼法排除于司法诉讼之外,因而难以获得有效遏制。文章通过对"抽象行政性垄断行为"概念的解析,厘清了反垄断法出台以来围绕着该法有关条文所发生的争议。文章采用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抽象行政性垄断行为在我国司法审查和诉讼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将此类行为纳入司法管辖范围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修改行政诉讼法、建立行政公诉和民事公诉制度等具体可行的实现路径。相对于抽象性行政垄断行为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紧迫性,理论界对于该领域的研究总体上较为薄弱,文章的研究为认识和处理相关问题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行政垄断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行政垄断是由于行政权力的保护形成的垄断,其实质是行政特权对特定行业的过度保护和干预。在我国行政垄断大量存在,极大地阻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和竞争,也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是腐败行为得以产生的温床。所以,政府必须承担起反行政垄断的重任,制定相应的法律,积极稳妥地推进反行政垄断的各项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