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宏观研究室主任王小广指出,在经过2004年"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实践后,2005年宏观经济政策宜实行"结构导向的宏观调控政策"。总的要求是"进中求稳",体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导向,财政和货币政策体现总量适度调整和结构优化并重,更加注意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换。  相似文献   

2.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09年12月7日在京闭幕,会议为2010年的宏观调控定下基调。会议决定,在宏观调控方面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相似文献   

3.
“十五”期间,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取向应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即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大力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千方百计增加农业收入;加大工业改组改造的力度和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4.
经过2003年底特别是今年4月以来的宏观调控,经济总量关系趋稳,结构失衡和供求矛盾有所缓解,经济增长逐渐回落到合理区间。但结构性矛盾还没有消除,体制性矛盾日趋尖锐,宏观调控中一些负面效应正在显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应在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的同时,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和调控力度,完善调控方式,深化体制改革,着力推进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换,促进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关于宏观调控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调控是一个中性概念。宏观调控本身就包含了限制与发展、紧缩与扩张、后退与前进几方面的内容。1992年正式提出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以后,市场经济意义的宏观调控逐步走上历史舞台。从1993年到2003年,中国经济经过了紧缩性和扩张性两轮正相反的宏观调控。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上升周期。此轮宏观调控转向“中性”政策。所谓“中性”政策,是相对于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而言的,是一种有保有压、有紧有松、上下微调、松紧适度的政策。“软着陆”的经济含义是,国民经济的运行经过一段过度扩张以后,平稳地回落到适度增长区间。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都在正常区间,所以整体上不存在所谓“软着陆”问题。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宏观调控从性质上可分为紧缩性与扩张性两大类型。在具体的政策操作实践中,这两种类型的宏观调控长期存在总量调控与结构性调控并存的双轨模式。其中,结构性调控扮演了重要角色,其通过对经济结构的主动调整最终引致经济的收缩与扩张效应,从而达到逆周期的政策效果。这种以结构性调控为主、总量调控为辅的调控方式成为中国宏观调控的最大特色。结合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大量运用结构性政策的经验,笔者认为,结构性调控与总量调控相结合构成了系统的宏观调控理论及政策体系,而结构性调控政策不仅弥补了西方主流反周期政策中仅包含总量政策的缺陷,也是对2012年以来政府实施的“微刺激”、区间调控与定向调控等结构性扩张的理论提升与现实回应。  相似文献   

7.
一、1998年江苏经济运行走势及预测1997年,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各地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取得的积极成果,大力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着力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我省经济继续保持适度快速和平稳增长态势,效益状况有所改善。但经济结构不合理、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社会就业压力加大等矛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豆998年江苏经济发展状况如何,主要取决于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国家既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下,江苏经济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开拓能力。综合各方面…  相似文献   

8.
土地供应政策与房地产市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土地的基本国情和土地制度,决定了土地利用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具有重大的影响。自2003年中央将土地管理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以来,土地供应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凸现出来。土地利用政策的每一次调整,都会引起房地产供应总量、结构和价格的调整,引起房地产开发主体和消费主体对未来前景预期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一、信贷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1.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需要。调结构是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主要方式和目标之一,各行各业都要以此为指导,结合自身实践,制定本行业、本部门的工作方针。银行业的调结构就是信贷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10.
台俊现 《经济论坛》2005,(20):52-53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通过卫生服务体系的结构性调整,实现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即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区域内全部卫生资源在总量、结构与层次分布上,达到与居民的健康需要和卫生服务需求相适应的组合状态。而改革卫生管理体制,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宏观调控机制是实现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作为处于经济体制转型中的国家,既缺乏市场竞争机制、完善的法律制度,又面临原有体制的束缚,单纯的卫生政策调整并不能实现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也是我国从80年代以来的卫生改革实践所证明的现实状况。为此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