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石油是“能源中的能源”、现代工业的“血液”和现代经济的命脉,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稳定与安全。石油供应安全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在考虑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时最先关注的问题之一。据国际能源专家分析,在今后20年内,全球对石油的需求将急剧增加,石油供应中断的危险性也将增加。保障石油供应安全,不仅要重视国内市场,而且还要特别注重国际市场,要站在全球角度来审视本国的石油供应问题。世界各国对全球石油供应资源的争夺,构成了世界各国政治、外交政策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2013年以来,由于干旱影响逐步弱化,播种面积增加,世界粮食供求形势逐步宽松,并将在较长时间内对国际粮价构成下行影响。然而长期来看,粮食需求的刚性增加与资源压力的叠加导致世界粮食供求趋紧的态势不会改变,尤其气候灾害等导致的区域性短缺甚至会进二步加剧,未来粮食价格或将有所降低,但仍将处于较高水平。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不断增长,但同时,由于国内外价差等因素的影响,粮食进口不断增加。面临资源约束、国际市场压力等,中国需不断促进生产、调整进口、加强资源与需求管理以提高自身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探讨世界近代经济史上两次典型的经济增长中心转移过程所呈现的显著特点,结合近年中国经济崛起的标志性事实,从经济的整体实力、在国际商品市场的地位、对外资的吸引力、人民币国际化和全球经济增长格局变化等方面论证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并带动了世界经济版图的变化。提出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形成但尚未完成第三次经济增长中心的大迁徙,预期世界经济将逐步转向双元驱动和多元格局,中国将对亚洲和世界经济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再平衡及其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世界经济失衡问题的基本判断,本文分析了世界经济相对均衡发展的图景、全球经济的需求结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适度发展以及国际货币体系重构等世界经济再平衡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突出问题。本文指出,世界各国尤其是中美等主要经济体的国内均衡将是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最后探讨了美国、日欧、石油出口国与中国等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及其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2012年的世界经济走势是最难判断的一年,也是最复杂、困难的一年,世界经济存在许多变数,中国经济没有实现软着陆,必须从根源上寻找危机带来的反省。面对外部市场不景气和国内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中国和广东要通过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又好又快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东亚和俄罗斯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汇市和股市,影响世界经济n1998年.占世界总产值1/3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经济陷入衰退,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从上年的41%降至2%左右。1999年世界经济是陷入全面衰退还是继续缓慢增长,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各国都在进行调整和改革,做经济形势恶化的准备。关于近期世界经济走势,大体上有三种看法和预测:第一,认为世界经济将继续缓慢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199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可达25%,略高于上年的增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问ecd)预测,如果国际金融市场趋于稳定,包括所有发达国家的…  相似文献   

7.
《发展研究》2012,(6):15-18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处于持续调整之中,我国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低端加工者、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的巨大需求者、科嵌研发的后起追随者、在国际金融市场处于弱势的国际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但追赶发达国家的步伐将明显加快。危机孕育和催生国际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将全面展开,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我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更趋复杂,扩大内需的战略性任务更加紧迫,在稳增长和防通胀之间平衡的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8.
2005年以来,在世界经济稳步增长、世界贸易继续快速增长以及中国强劲需求的带动下,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持续上涨,但涨幅比2004年有所回落。2006年,影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的诸多因素不会发生大的改变,国际商品市场价格虽较2005年有所回落,但仍将在2002年以来新一轮上升行情的高位波动。  相似文献   

9.
证券市场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2002年世界证券市场基本处于颓势,二板市场更是进入漫漫寒冬。尽管绝大多数的国际机构和媒都认为中国大陆的经济一枝独秀,但沪深股市却非常低迷,与宏观经济走势相。展望2003年,世界证券市场整体走势谨慎乐观,较2002年困境会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地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在世界经济比重的增加,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呼声在国内国外日益强烈,国内各地也纷纷提出要成为制造业基地。如何积极而又理智地应对国际制造业区域结构的变化,需要我们认真回顾和研究世界制造业中心崛起、演变、替代、升级的历史,展望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未来走势,明确我国各个地区在国内外市场分工体系中的地位,科学地解决现代制造业基地在我国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1.
医药产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它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健康,所以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生产行业。中国医药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较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我国医药市场将逐步对外开放,国内医药生产商正面对一个全新的、更加激烈的、国际国内全方位的市场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2.
何斌修 《经济世界》1999,(11):12-14
从97年以后,中国电子巨头长虹、海尔等国内一批具有实力的企业集团纷纷提出进军世界工业企业500强,各企业对自身的发展都作了远景规划。世纪之交,在亚洲经济面临着严峻考验和国内市场国际化,同时在外企纷纷抢滩国内市场的情况下,作为中国电子行业的排头兵长虹、海尔,在2010年前能实现第二次创业的宏愿吗?据98年统计,世界工业企业第500强的销售收入为90多亿美元,而长虹不到20亿美元,海尔也只在10亿美元左右,长虹、海尔下个世纪初进入世界500强到底还有多远?长*正在用城商项目目薄冰先看长虹。长虹的发展,国人有目共睹。89年以…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整个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各国、各地区已成为该整体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和熟悉世界经贸地理和人文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在高等院校,世界经贸地理已成为世界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以及其他财经类各专业学生必修和选修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从事对外经济贸易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为了适应教学和对外经贸工作的需要,王庆等三位教授主编的《世界经贸地理》一书,于2006年9月由中国市场出版社出版。综观全书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4.
当代国际经济的发展,正由国家地区经济向世界经济转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大势所趋。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要受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这是社会化大生产扩展到世界范围内的必然结果。社会化大生产不仅要求国内的各部门、各专业、各地区和各企业之间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彼此互为市场,而且随着社会化大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横向发展,这种模式必然要超越国家地域界线而扩展到世界范围。  相似文献   

15.
王慧 《当代经济》2016,(26):6-7
现如今,世界经济形势瞬息万变,增速放缓且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比如美联储加息的力度,全球的债务超出正常水平等.以美国、欧元区和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世界经济增长缺乏亮点,风险事件频发,风险隐患诸多.由于经济全球化,中国身处这样的局势之中,必然会受到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错综复杂,这将对国内的经济运行和结构调整产生影响.本文通过介绍世界经济的形势以及对中国的影响,并且针对这些影响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今后,世界玉米生产和消费都将进一步增加,其中消费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工业用玉米的增长。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其期货市场的发展将使中国在世界玉米产业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面对玉米价格不断上涨的国际形势,各国势必采取出口限制、进口优惠等相关措施以稳定国内供给,抑制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战后出现的新事物,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世界政治和经济激烈动荡、变化多端的大背景中,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集团间的经济关系日益取代国家间的经济关系,构成了国际经济关系的新框架,改变了世界市场的结构和特点,如何适应国际经济关系的新变化,并制订相应的经营策略,决定国际营销的成败,本重点探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对国际营销的影响及我国出口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的国内市场将转化为新的世界市场,特区的发展,不仅要从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上考虑,而且应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上作全方位调整跟进。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加入WTO后,更加稳定开放的政治和经济环境,迅速扩张的国内市场,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国内实力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将会加速提升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的竞争优势,但同时也会在产业结构调整、国企改革、技术创新和政府管理等方面带来许多新的矛盾和困难,甚至是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祝宝良  赵坤 《发展研究》2009,(10):26-28
今年二季度以来,在世界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下,发达国家金融体系出.观趋稳迹象,房地产市场触底企稳,实体经济渐趋触底,世界经济衰退趋势开始放缓,并有望在今年年底结束衰退。但全球金融体系尚未稳固;美国的消费模式仍处于调整之中,消费难以明显增长;全球产能严重过剩将抑制圉定设备更新,阻碍世界经济复苏;各国大规模救市政策造成通胀预期,也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因此,全球经济复苏将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