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循环经济是适应新的资源供给形势和新经济增长观念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武,具有时代特色和前瞻性.文章在透析循环经济内涵与特征基础上,既分析了金融支持对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又论证了循环经济发展对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全面阐述了循环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的辨证关系,从而为实现金融与循环经济的"双赢"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循环经济成为我国理论界的研究重点,但目前对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特别是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理论、生态工业理论以及主流经济学理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尚未厘清.本文选择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理论作为讨论内容.在许多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两方面归纳出循环经济虽然与生态经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在研究内容、理论基础等多个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生态学是其重要的学科基础.已有文献论述了循环经济的若干生态学原理,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补充:(1)循环再生原理:从有限到无限的生命法则; (2)进化与演替: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以文化、社会的深刻变革为依托; (3)主导性与多样性原理:主导性和多样性的合理匹配才能维持系统的稳定与持续; (4)自生原理:合理利用和维护自然系统的自生机制,保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泉林集团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之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泉林集团作为国内知名的造纸企业,通过自身科技创新,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循环经济发展技术体系和循环经济产业群,创造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循环发展之路.其成功经验表现为:(1)革新环保观念,抢夺发展循环经济的先机;(2)坚持科技创新,打造发展循环经济的科技优势;(3)革新线型经济运行模式,发展循环型经济;(4)建设工业生态园,夯实循环经济的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5.
吴大华 《经济》2007,(3):40-42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发展循环经济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论证了循环经济的合理性.通过分析经济学的两大主题"稀缺性"和"效率"在循环经济理念中的新内涵,阐述了循环经济所面对的稀缺性要素转移和效率目标变革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从而论证了循环经济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为进一步从经济学角度建立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的理论支撑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了循环经济基本特点的基础之上,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策略,构建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体系,以保障和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在推广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形势依然严峻.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现实基础,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构建了循环经济箭式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模式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依赖于制度重构和制度创新.发展循环经济的正式制度包括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基础,制定与执行各项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与政策措施;进一步实施产权制度与价格制度改革,构建充分竞争的市场制度,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础设施.发展循环经济的非正式制度安排包括转变观念,为发展循环经济创设思想基础;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及公众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等.  相似文献   

10.
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下,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循环经济已成为当前宏观政策调整和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战略选择,同时发展循环经济已日渐成为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路径.本文从发展循环经济的时代性和必然性入手,深刻剖析了传统产业发展方式的弊端,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对传统产业发展方式的革新.为了促进循环经济模式的全面展开,结合多年参与中国循环经济理论研究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实现路径与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理论是分析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该理论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理论的两大主体,在国外已经历了几十年的研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我国循环经济研究的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速度快,已形成以循环经济机制为基础向低碳经济转变的新发展阶段。尤其是欠发达地区,面临的不仅仅是要快速发展经济,而且要尽早实现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主要依据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向。文章以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为研究对象,探讨欠发达地区贫困旗县的建立矿产工业企业为龙头,农牧业为基础,旅游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为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因为,对处于内蒙古东部地区而且工业反哺农牧业力度不太大的奈曼旗来说,经济发展往往受生态环境保护因素和可持续发展因素的制约。所以,该地区的循环经济必须在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据,分析了1995-2004年我国制造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状况,并且对制造业进行了循环经济的3R原则检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制造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3.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正在形成中的横跨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战略学和法学的新兴学科。构建这一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及其经济运行过程是否具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至今还未获得令人满意的答案。提出由物质本源论构建起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广义物质变换理论基础;由社会发展构成要素论构建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论基础;由广义经济学和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转换、循环、代谢与平衡理论构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学科理论体系的理论思路。试图揭示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实质,以期从根本上解决构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的理论基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学科的认知包括认识学科内涵、学科性质与任务、学科发展进路等核心问题,关系到如何构建学科体系,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深化学科认知的视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发展与理论体系构建,要坚持几个重大原则,包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要以生产关系分析为核心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属性;把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以问题为导向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要体现学科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峰先生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现代资本主义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先生视野开阔、涉猎广泛,在其众多的研究著述之中对长波理论的考察格外引人瞩目。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先生针对资本主义经济长波,从资本积累理论切入,所提出的"技术—制度—市场"三元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一个包含着异质性资本的单一部门模型,以说明技术变迁和劳资关系对利润率以及积累率的影响,并且分析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外部市场对经济规模与利润总额的拉动作用,进而运用数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对三元分析框架进行新的解析。此外,结合先生对资本主义第五轮长波的考察,讨论了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性,即由扩张长波转向萧条长波是决定中国经济由国际大循环转向国内大循环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后生晚学,我们希望能够以接续研究的方式缅怀纪念高峰先生。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的原则和发展层次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耀 《经济与管理》2006,20(10):5-8
循环经济是一种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和哲学理念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它的提出为解决人类社会后发展中出现的人与自然的尖锐矛盾找到了一条可行的途径。由于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许多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对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为不断探索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途径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区域生态旅游发展探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的的热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分析了循环经济理论对发展区域生态旅游的指导意义,初步探讨发展区域旅游循环经济的实施模式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成为21世纪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量化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水平,分析存在问题,建立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以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下发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为参考依据和宏观指导,结合新疆实际情况,构建了新疆农业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模式和实施层面的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环经济是一种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其本质是生态经济。它的运行模式就是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实施层面有企业层面(微循环),区域层面(小循环)和社会层面(大循环)。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循环经济实施的第四个层面:废物处置与再生产业(超大循环),并提出应在这四个层面上形成更加完善的一体化循环经济社会体系。  相似文献   

20.
安全视角下循环经济理论发展及其立法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研究发达国家创建循环经济的理论成果,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以及中国现行法规的不足,从安全和经济视角,对中国循环经济立法现状进行分析,尝试在中国循环经济模式的初创阶段,为循环经济立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