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经济生活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如何有效解决公平与效率这对矛盾,不仅是世界各国无数学者们长期解答不尽的难题,也是世界各国历届政府决策者一直面临的两难抉择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证明:中国创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合理调节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内在功能,可以有效化解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公平与效率这对基本矛盾,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解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决定了公平与效率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解决。公平与效率在公有制范围内是有机统一的。我国当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公平与效率既存在着对立性,又存在着一致性。其中,二者的一致性占主导地位,矛盾对立性占次要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与效率的结合点就是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公平与效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解决的基础性问题。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应该更加注重社会公平,逐步树立和实践“公平与效率并重,优先保证基本社会公平”的原则。妥善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树立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公平效率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卢翔 《经济师》2009,(10):16-18
公平与效率不仅是人类社会所追求的两大目标,同时也被看作评价社会经济制度优劣的相互联系的两大基本标准。改革开放30年来,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始终需要把握和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经济形式的快速变化和分配状况的严重不均使得公平与效率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急需解决的两个问题是,对于公平与效率的内涵需要正确理解,对于公平与效率研究中出现的"误区"也要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5.
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公平与效率可以相互促进、协调 ,但也存在着矛盾。对现阶段的收入分配上的效率与公平问题的认识 ,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微观公平和宏观公平与效率、微观效率和宏观效率与公平都是矛盾统一。必须深化改革 ,完善市场经济规则 ,健全法制 ,以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特别是市场分配中的效率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土地和住房是劳动者历史共同体的公共物品。社会是否能够按照效率与公平的原则解决住房问题,其本质是社会是否能够解决劳动者现实具体利益与历史一般利益的矛盾,即个体理性与国家理性的矛盾。公共权力通过经济制度对租金的抽取和使用是解决住房问题的基本途径,不同制度模式具有等价性。在社会稳定的约束条件下,公共权力对租金的抽取和使用并不必然保证住房问题的解决符合效率与公平的原则,为此社会还需要具备公共权力良好的政治性质、法律约束力以及劳动者对国家理性道德自觉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有一种观点认为,公平与效率作为两种经济政策目标,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或者是牺牲效率换取公平,或者是牺牲公平换取效率;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现了公平然而牺牲了效率,改革提高了效率然而牺牲的公平;公平与效率的这种矛盾,使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决策面临着两难选择。我认为,上述观点至少有如下几点值得商榷:(1)改革以来社会成员相对收入变动是否真的牺牲了公平?(2)这种相对收入变动是否一定提高了效率?(3)有没有一种既能促进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公平实现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公平与效率在公有制范围内是有机统一的。其统一的经济基础就是公有制;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公平与效率的一致性占主导地位,矛盾对立性占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论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率和社会公平可以兼得,公平可以促进效率,不公阻碍效率。最大的公平就是最大的效率。维护公平,注重效率, 努力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成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坚持和巩固这一成果。混合所有制能融合不同类型经济成分的发展,融合不同经济主体对经济权利、投资和收益、经济效率和经济公平的追求;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在于不同所有制性质的经济主体结成利益共同体,以及该利益共同体的规模壮大与活力迸发。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巩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需要提高国企经济效益,创新国企收益分配方式,确保国企掌控国民经济命脉,保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促进不同经济成分广泛采用资本融合、企业战略融合、生产经营扶助等方式,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同发展、共繁荣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从经济学角度看,一个社会和谐与否,关键在于效率与公平这对矛盾能否合理、科学的解决。西方经济学视野中的“自由市场经济”、“福利国家”和“混合经济结构”都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效率与公平和谐统一的社会。要使效率与公平达到和谐统一,关键是协调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内公平与市场外公平的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一方面需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社会充满活力和效率;另一方面需要加快建立完善的个人能力培养机制,使社会充满公平和公正。  相似文献   

12.
基本经济制度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到基本经济制度体系的创新表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新飞跃,契合了马克思《资本论》的思想精髓,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宗同源、一脉相承.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探索新时代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路径,一是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要提高劳动份额比例,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共享的分配体系;三是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早就指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社会应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作为前进方向。自主联合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体制改革,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自主联合劳动为导向,从制度设计上确立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逐步建立自主联合劳动经济制度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经济制度,消除雇佣劳动制度的残余。本文对这一新经济制度作了初步构思和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4.
道路问题的探索,贯穿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对其形成与发展进行了艰辛探索,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改革道路.中国共产党在基本经济制度的改革探索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通过走增量带动存量、局部带动整体的渐进式改革道路,实现了促进改革与维护稳定的有效兼顾,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起来,兼顾了效率与公平.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畅通内外经济循环,优化中国经济运行机理,多次创业创新创富浪潮孕育兴起,居民就业和收入极大改观.进入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持续深化各项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15.
公平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具有多方面的经济价值:公平能够营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秩序,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社会环境;公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基本原则;公平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公平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才的脱颖而出,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轨迹及与之对应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深化过程,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必须以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有经济在战略性领域要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在竞争性领域要增强实现社会公平的经济基础。必须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国家计划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发展公有制经济有利于防止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7.
闫玉霞 《当代经济》2008,23(7):36-37
效率与公平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所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应促进公平与效率协调发展,以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本文对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中,李大钊最早运用唯物史观对未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进行了开拓性的理论探索。李大钊在对中国社会经济问题考察分析的基础上,指明中国社会必将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而基本途径就是走俄国式的暴力革命道路。李大钊认为,未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建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提倡公平的分配、以对事物的管理代替对人的管理和主张有序的竞争等。李大钊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剩余价值学说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劳资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强调必须通过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消灭资产阶级来克服。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劳资矛盾逐渐凸显而且无法回避,因而利用剩余价值学说理论指导,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劳资矛盾,对实现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欧阳英林 《经济研究导刊》2011,(18):156-157,230
基于博弈论和社会心理学的基础,首先说明了社会建设能够调和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随后介绍社会困境的含义,旨在说明社会建设本质上就是为了解决社会困境,接着将社会困境分为多人困境和两人困境,并分别介绍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最后详细介绍了成都市社会建设举措能调解社会困境的价值,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