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文素质教育对于提升理工科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文素质教育对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整体性、协调性提升作用。高校应加强和改进对人文精神的培养;优化人文素质课程结构,增设与就业创业相关的人文素质课程;并运用灵活多样的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教育效果,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不断提升理工科学生就业竞争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在职业教育市场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成了牵动人心的热点话题。笔者以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必须做到:一要加强大学生就业观念教育,更新其择业理念,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意识;二要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职业素养;三要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四要建立健全一整套就业指导体制机制,指导帮助大学生切实提高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7,(12)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职教育迅猛发展,但是在就业导向及科学主义的影响下,技术技能教育成为高职人才培养的单一维度,人文教育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违背了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因此,找出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并重拾人文教育,将其与职业技能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才是高职院校应该秉持的人才培养观。  相似文献   

4.
陈莉 《经济研究导刊》2012,(20):224-225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但人文素质教育却是其弱点。因此,探讨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影响,提出"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加强人文知识的应用教育,能够更好地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关键能力培养中;创建人文素质的培训模式,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职人才。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开展企业文化教育较好地体现了高职教育的针对性和职业目标.高职院校毕业生是否适应企业文化,对他们将来就业、立业有着重要影响.实践证明:高职教育中开展企业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还有利于高职学生了解现代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增强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经济》2013,(7):29
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谢奉军:今年的就业明显比往年差。就南昌航空来说,工科还好,就业率能有90%,人文类的有80%左右,但是总体低于往年。对于我们学校来说,毕业生都为90后。90后的学生存在自觉性主动性还不够的缺陷,学生学习有时爱厌倦,基础还不够扎实。本校工科专业还好,像财经、人文、经管学院的学生在实践方面还有所欠缺。对目前的就业问题我的建议有很多方面。因为教育是个大问题,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还需要进  相似文献   

7.
论医科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蕾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9(10):182-183
医科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课题,但传统医学教育都严重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造成了不良后果,因而必须积极探索加强医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倡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教育,是中国终身教育的重要基本原则和教育内涵。论述了人文教育的意义与内容,提出实施人文教育的持久性原则、渗透原则、社会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等教育原则,阐述了人文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内在联系与现实意义。最后,提出了教师应重视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强化科学精神的培育,成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者。  相似文献   

9.
周波 《经济研究导刊》2010,(26):273-274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突出的热点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通过对阿拉伯语专业就业市场进行仔细分析,找出阿拉伯语专业就业的优势与劣势,以期进一步提高、促进阿拉伯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在学校注重专业教育的前提下,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指导,并在日常教育和就业教育中贴近实际,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就业观,加强其实践能力,增强自我探知教育,使学生更好认清自己。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 ,地方工科院校鉴于自身的实际情况 ,尤其要重视人文教育 ,开展人文教育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确立人文教育的基础地位。一是地方工科院校应确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的办学理念。地方工科院校由于自身的办学实力和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地位 ,对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 ,注重技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惯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 ,在今天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愈来愈加重的情况下还在有意无意地忽略人文教育。面对 2 1世纪世界科学技术的竞争、人才培养模式的竞争 ,地方工科院校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