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面对入世后5年内完全开放金融市场的承诺,我们应该加快金融市场的改革步伐,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国外金融机构的挑战。我国银行业的特殊机制,决定了对其进行改革将会面临较大的困难。因此,增强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使其能够从容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就成为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2006年12月,我国宣布外资银行享受国民待遇,在制度待遇上,外资银行将与国内银行站在同一起点上。2006年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我国,意味着我国内资银行将受到严峻的考验,将与外资银行展开各方位的竞争,从而对我国银行业造成很大的冲击和影响。本文首先了分析目前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进而分析了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的影响和冲击,最后论述积极迎接外资银行挑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2006年12月,我国宣布外资银行享受国民待遇,在制度待遇上,外资银行将与国内银行站在同一起点上.2006年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我国,意味着我国内资银行将受到严峻的考验,将与外资银行展开各方位的竞争,从而对我国银行业造成很大的冲击和影响.本文首先了分析目前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进而分析了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的影响和冲击,最后论述积极迎接外资银行挑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银行业与外资银行合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苗 《经济师》2005,(9):21-22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与入世后我国于2007年全面开放银行业的承诺的临近,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大举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国内商业银行必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但是,当外资银行在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同时也遇到了市场准入以及地域与业务限制方面的问题,加强中、外资银行的金融合作对于双方来说是一种双赢的选择。文章在银行合作的一般模式探讨的基础上对中、外资银行的合作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加入WTO尘埃落定,我国将融入世界统一的大市场之中,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也将融为一体,这不仅给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大好机遇,同时,我国必须履行入世承诺,开放金融服务市场,取消对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和业务范围限制等,这无疑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1.入世将使我国银行业面临强劲的国际竞争压力。第一,外资银行资本充足。根据《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达到8%,而我国商业银行普遍不能达标。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不足,将极大地影响自身的竞争力。第二,外资银行规模庞大,资金雄厚,…  相似文献   

6.
银行业是中国加入WTO后将大幅度对外开放的重要行业,伴随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中资银行所面临的竞争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面对入世的挑战,我国银行应充分利用对外资银行开放过渡期,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加入WTO谈判进程的加 快,国内各行业纷纷探讨“入世”后对本行业的冲击以及应对的措施,其中银行业被认为是冲击较大的行业之一。外资银行的进入必然会对国内银行业特别是广东银行业造成一定的冲击。一、外资银行对国内银行可 能造成的危机 (一)挑战国内银行业的垄断地位。 1998年,4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全国金融业务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共吸纳了78%的存款,发放了86%的贷款。广东省的状况与全国大体相同。但是,“入世”后,取消对外资银行多方面的限制,外资银行便会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规模抢占金融业务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8.
在金融创新体系中,金融产品创新与金融技术创新是最主要的金融创新,金融产品创新是网络经济时代金融创新体系的支柱和基石。随着金融市场运行不确定性程度提高所导致的金融风险的加大、资本市场迅速扩张对银行业功能地位的冲击、信息网络技术革命与金融业整合速率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国际竞争力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祝艳梅  谢玉梅 《经济师》2007,(11):49-49,90
文章基于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4家国内银行1998年-2004年的面板数据,对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实证研究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安全的影响。结果显示:外资银行进入带来我国银行业呆帐准备金率和费用率的上升,资本充足率的下降;外资银行的进入并没有带来我国银行业控制权的转移威胁。据此文章提出了我国银行应对外资银行冲击的对策要点。  相似文献   

10.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挑战及国内银行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临"入世"后更大程度上的经济开放,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给国内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从而给我国银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结合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客观地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给我国带来的挑战并针对性提出了提升国内银行自身的综合竞争力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外资银行进入影响研究——基于面板数据和产业组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鸣  冯凯 《经济管理》2007,(7):6-11
本文基于我国14家银行1996—2005年的面板数据,对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短期影响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对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数的增加反应不敏感,经营成本、盈利同外资银行市场份额的增加正相关,我国银行业市场符合结构一行为一绩效范式。本文认为,当前外资银行已经越来越快地融入我国金融体系,为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冲击,我国银行业应以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实现综合经营,同时积极学习借鉴外资银行新的金融产品和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2.
外资银行监管的国际比较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中国加入WTO已经有近四年的时间了,从这四年的发展来看,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冲击还没有明显的表现出来,这一方面要归因于我国加入WTO的条款对我国的商业银行业务有一定的保护和缓冲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归因于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一个摸索过程,但是这并不表示外资银行放弃进入我国极度“不饱和”的金融市场,反而有进一步加快步伐的趋势,因此我国要加强对外资银行监管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全面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开展业务,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因此,研究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提出应对措施,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刘莹莹 《时代经贸》2010,(16):48-49
在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对我国的外资银行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而金融危机的发生也表明了加强外资银行监管的重要性。本文以美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经验为鉴,探讨我国如何在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背景下对外资银行实施有效的监管。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对我国的外资银行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而金融危机的发生也表明了加强外资银行监管的重要性.本文以美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经验为鉴,探讨我国如何在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背景下对外资银行实施有效的监管.  相似文献   

16.
黄夏风 《经济师》2001,(7):173-173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临近,我国银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外资银行来华发展业务,有人称之为“狼来了”,有人说是把鲶鱼引入鱼池。不管怎样,金融业的竞争将会异常激烈。外资银行来华拓展业务,首先瞄准的目标就是中间业务,特别是对个人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7.
外资银行进入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陈伟光  肖晶 《经济学家》2007,(1):96-103
随着2006年12月11日中国金融市场对外资银行的全面放开,中外资银行间的竞争会越发激烈.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考察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经营效率、抗风险能力、安全性与稳健性等方面的影响,进而提出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内受到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就是银行业。根据中国政府的承诺,我国加入WTO后将逐步放开金融市场,在外汇业务方面,向外资银行开放国内企业和个人外汇业务,保护存款业务;在发展业务的区域方面,每年逐步增加开放城市的数量,在若干年后取消地限制;在业务对象方面,向外资银行开放国内企业和个人的人民币业务,包括存款、外资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充分认识这种形势,未雨绸缪,迎接入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理论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业相关领域也随之不断开放,外资银行将大举进入我国金融市场,我国的银行监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从跨国银行监管的一般理论出发,对目前我国外资银行监管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据此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倪铮  贾嵬  杨扬 《经济论坛》2003,(3):55-57
加入WTO,对我国的许多方面会形成冲击和压力,其中对银行业的冲击和压力将是最大的一个方面。我国加入WTO5年后,来华外资银行在我国即可享受国民待遇,在办理业务种类、设立分支机构等方面,同我国银行享有同样的权利,遵守一样的法规。到那时,外资银行已不再只是“虎视眈眈”,而是有计划地准备着手参与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了。特别是第一批对外开放的上海、天津、大连、深圳,可谓已到了“短兵相接”的时候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具体见下表)。世界银行业与我国银行业对比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